<p class="ql-block"> <b>访古高句丽</b></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特别是在东北,对高句(gōu)丽(lí)这个词并不陌生,但能说出具体内容的恐怕并不太多。十年前,我和家人一行五人去过一次丹东桓仁五女山上的高句丽山城,今年十一,我和爱人又来到了吉林集安高句丽遗址,对其来龙去脉方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朱蒙开始是在辽宁新宾起家的,这里也是满清努尔哈赤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都城三治两迁,初期在今辽宁省桓仁,公元3年迁至今吉林省集安,427年再迁至朝鲜半岛平壤。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强盛时疆域比较广阔,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汉朝以来高句丽处于历代中原政权的羁縻藩属体制之下。</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迁都平壤以后,不断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展开争雄。公元四世纪中后期至公元五世纪中叶,高句丽向南攻占了礼成江流域、汉江流域等地,新罗依附于高句丽。五世纪后期,高句丽又多次击败百济、新罗,称霸统治朝鲜半岛。六世纪中叶,百济、新罗联盟占据汉江流域。后来高句丽攻占新罗33城。大业四年(608年),高句丽两次击败新罗。</p><p class="ql-block"> 面对高句丽的迅猛扩张,为解除心腹之患,隋唐均采取了征讨政策。大业八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4年)高句丽多次大破隋炀帝杨广征讨大军,导致隋朝衰败。自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开始,至总章元年唐高宗为止,唐朝多次征伐并大破高句丽与百济,终于在668年攻灭高句丽。</p><p class="ql-block"> 朝鲜的高句丽王城如何?等有机会再去一趟朝鲜,整个来龙去脉就更加清晰啦!</p> <p class="ql-block"> <b>一、五女山王城</b></p><p class="ql-block"> 五女山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这里曾是高句丽开国都城(原叫纥升骨城)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五女山景色秀美,山上的飞来峰独矗一帜(在高速公路上老远就能看见,迎面而来,十分的令人震撼)。五女山山城高据山巅,拔地而起,依山就势,呈不规则的楔型,南北长1540米,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山城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是险峻的陡坡,大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绝对是易守难攻。当年老父亲想中途而废,岂不知哪有退路?!最后前面拉、后面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爬上山顶。当时我想,山下汇报工作,还得往山上爬,若往山上运粮食等物资更不是件轻快事!</p><p class="ql-block"> 登到山顶,俯瞰四周,豁然开朗,顿觉不虚此行。城内主要发现3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五女山博物馆座落在山城西南脚下。</p> <p class="ql-block">高句丽始祖碑</p> <p class="ql-block">山路太陡,十分难登,只能“爬”</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幽壑深远,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在东端峰巅,凭栏遥望,辽宁省最大的水库存(34亿立方米)桓龙湖,烟波浩渺,云天山水,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桓仁镇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这么好的地方为何还要迁都集安呐?一说是为了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一说是,一次祭祀时野猪跑啦,一直向北追到鸭绿江边,当地的一个部落死活不给,高句丽王便兴师问罪,一看这地方不错,于是就把都城迁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 <b>二、集安高句丽遗址</b></p><p class="ql-block"> 高句丽遗址位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以前曾叫辑安),与朝鲜隔江相望。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内),集安市作为高句丽政权的都城长达425年之久,留下了许多蜚声遐迩的文物古迹,包括山城、陵墓、碑石、上万座古墓和众多的出土文物,构成令举世瞩目的洞沟文化。安高句丽遗址闻名海内外,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 <b>(一)国内城</b></p><p class="ql-block"><b> </b>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 年)高句丽从桓仁五女山迁都今集安国内城。至北魏始光四年 ( 公元 427 年 ) 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 , 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国内城公园平面图,北面为宮殿区,南面为官属区</p> <p class="ql-block"> 国内城东门遗址,和我所住旅馆一条马路之隔</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辑文门</p> <p class="ql-block"> 石砌城墙遗址。可惜城内地面古代建筑现已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摆放着一些高句丽仿制物品一</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摆放着一些仿制物品之二</p> <p class="ql-block">公园旁边是著名的“集安早市”,农林牧副渔,物产十分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b> (二)丸都山城</b></p><p class="ql-block"><b> </b><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迁都国内城的同时,建设丸都山城都(始名 "尉那岩城")。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高句丽时代早、中期山城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 互为都城 ,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span></p> <p class="ql-block"> 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依山傍水,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使建筑、军事、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口簸箕形山城的建筑模式,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这里要比桓仁五女山城好爬多啦!</p> <p class="ql-block">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p> <p class="ql-block"> 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 高处可达 4-5 米 , 由 20 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 , 结构严谨。</p> <p class="ql-block"> 全城有门址 6 处 , 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 , 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 , 南墙西部见有一处城门址。</p> <p class="ql-block"> 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 96.5 米,东西宽 80 米,进深作三层阶地,规模还是不小的。</p> <p class="ql-block">宫殿前面有专门插旗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了望台亦称点将台,在南门以北 200 米的高岗上,用石块垒筑,高 11.75米。下面有卫戍人员住处。</p> <p class="ql-block"> 丸都城内水源充足。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这是山城古井。</p> <p class="ql-block"> 东南有一蓄水池亦称“ 饮马湾”、“莲花池”。</p> <p class="ql-block">城内道路碗延</p> <p class="ql-block">城内森林苍翠</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城附近的农民,正在路旁卖水果。他指着旁边的庄稼地说,这都是我家的。这里守着金銮殿,风水好,旱涝保收。开始建设景区的时候,占了一些地,都给了补偿,他对此比较满意。</p> <p class="ql-block"> <b>(三)古墓群</b></p><p class="ql-block"> 在集安市周围的山地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其中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太王陵、将军坟和千秋墓等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 丸都山城城内,建有高句丽古墓博物馆。进去得坐电瓶车,足见其规模。</p> <p class="ql-block">石坟居多</p> <p class="ql-block">没有墓坑,平地起石。听电瓶车司机说,后来打仗有的就当碉堡了,有的还让老百姓当菜窖啦。</p> <p class="ql-block">也有土坟</p> <p class="ql-block">土坟与石坟相互融合</p> <p class="ql-block"> 集安城东北4公里龙山脚下悬崖上的将军坟,据考为二十代王长寿王陵,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p> <p class="ql-block"> 将军坟的墓道朝向不远处的太王陵,太王陵的东侧矗立着被称为"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而建。</p> <p class="ql-block"> 好太王碑石由一块方柱形巨石修琢而成,高6米多,四面环刻文字共1775个,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汉字镌刻的碑文记述了好太王一生的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立政权的传说,是高句丽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实物文字资料,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注:引用了一些网上图片,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