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期配音:庞燕老师谈学习感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平时读书,当时有感悟,过后就慢慢淡忘了,根本不能内化转变,体现和指导到言行中去,起不到读书应有的作用。认识到读书要精读,正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会可以规范、帮助、改善我平时浅尝辄止,看了就算看了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平时读书,想起来读几页,想不起来就拖延不前。有计划有目标的一起读书不但增加了兴趣,拓展了边界,接触了多维角度,还能养成定期、定量完成,定时、定点分享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以此两点以为益!!!跟进进度,总结前言和第一章、第二章重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马丁·塞利格曼 1998年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就职致辞“让心理学从精神疾病的黑暗世界进入精神健康的美好世界”作为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标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积极心理学和心灵鸡汤的区别:</b></p><p class="ql-block">一 心灵鸡汤味道挺好,但我们不知道是鸡精添加剂还是真用鸡肉炖的。而积极心理学是科学,每一项看似心灵鸡汤的结论都有着严谨的科学实证支撑。<b>【清华教授 彭凯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心理学和心灵鸡汤的有效区别:心理学是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研究。依靠见证和个案来证明的是伪科学。注意区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伪科学通常会将两件相关的事定义为因果。<b>【加拿大 基思·斯坦诺维奇】</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丁·塞利格曼在长达30多年的不断努力过程中,发表了40多篇论文,撰写了5本畅销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b>是研究如何给人民希望的科学,是研究如何让人们走出人生冰河的科学,是有着丰富人文关怀的慈悲的科学。它是科学,是带着心灵温度的科学,是有着丰富人文关怀的慈悲的科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美国年轻人中间出现的双生流行病是抑郁和暴力。</b>这可能都来自不恰当的观念:高度重视年轻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重视如何评价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乐观工作坊的孩子出现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的比例是控制组的一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悟:</b>与其想办法消除生活中的痛苦,不如主动去创造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悲观者的画像:</b>遇到坏事都是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一切、会持续很久。悲观的人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就此一蹶不振。思维聚焦最坏的一面:破产进监狱、离婚、被炒鱿鱼。关联的副作用;容易放弃、畅畅陷入抑郁,健康也会因此受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乐观者的画像:</b>遇到同样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任何失败都事出有因,不全是自己的错,也可能是环境、运气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结果。聚焦看好的一面:坏事是暂时的,是一个挑战,最终会被克服。关联作用:不会被失败倒,面对恶劣环境,会看成一种挑战,更努力的克服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悲观能不能改变:</b>悲观可以学习成为乐观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本书的作用:</b>检查是否有悲观的倾向,介绍摆脱坏习惯、以及伴随悲观而来的抑郁症的很多人都有效的方法。给失败时的人以选择光明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悲观现象的核心:</b>是无助感(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和无助感相反的是个人控制(指的是用自主的行为去改变命运,它和无助感是相反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悲观想法的程度对结果的影响:</b>对生命的想法其实可以提升或者降低我们对生命的控制力。悲观的预言常常是自我实现的。有悲观思维的习惯的人常常会把一点不顺利转变成大灾难。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思考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还是“自我导向而非外在力量驱使”的代表性说法各有哪四种代表说法?</b></p><p class="ql-block">1)人受其内在动力的“推”,和受外在事物的“拉”,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的四种代表说法:佛洛依德派认为童年期未曾解决的冲突促成了长大后某些行为的出现;斯金纳的信徒认为行为只有在强化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生态学家认为行为来自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这个行为模式是由基因决定的;赫尔派的行为主义者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减少紧张及满足生理需求。</p><p class="ql-block">2)从1965年开始起,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四种不同想法汇集成一种自我导向而非外在力量驱使的人类行为解释法。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行为,特别是语言,绝对不是强化所能解释的,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衍生性,人们能够马上理解一个从没听过或者说过的句子;皮亚杰说服了全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奈瑟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智活动是可以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电脑信息加工的模式,来研究人类的心智活动;新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只用驱使和需求来解释是不够的,他们开始将认知,即思维模式加入原有的理论中,以解释复杂的行为。</p><p class="ql-block">所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环境的力量转移到个人的期待、喜好、选择、决策、控制以及无助感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抑郁症的时代</b></p><p class="ql-block">不久之前,抑郁症至于两种治疗方式“精神分析和生物医学法”。一个是找出童年的心病,对自己的愤怒正本清源,一个是依靠电击和药物以改变大脑化学物质不平衡或遗传缺陷;这些只对了一部分,而且副作用太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定成功和健康的因素</b></p><p class="ql-block">传统认知存在谬误:成就来自能力和动机。能力不都是可以测量的,例如:考试分数提高并不等于能力提高。动机更是很容易被激发。健康也一样除了体质、健康习惯以外,悲观和乐观也是重要决定因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习得性快乐的三个主要应用:</b>摆脱抑郁症、提高成就以及改善健康状况;掌握测试乐观程度的方法:可以利于自我健康;对这种和人控制的新学科会有所了解;习得性快乐的本质:在失败的时候用非消极的思考方式;主要技巧是在失败的情境中改变具有破坏性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一种现象和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联系起来,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以令个案研究在生活人迷惑的可能性和吊人胃口的暗示的方式是没有客观理论体系支撑和验证的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凭几个病例做出的假设和判断都不靠谱,要靠实验找出科学的因果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动物可以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于事无补的,他们因此而变得被动,不在做任何事。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学习理论的中心前提,即学习只有在在行为产生奖励或惩罚时才可能发生是错的,违反常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多无助的实验情境表明,每3个人中只有1个人不会变的无助;另外,虽然从没有受过挫折,但每10个人中也会有1个人一开始就采取放弃的态度,就是无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阿德勒是钓鱼的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在钓鱼时发现了一个现象:鱼儿咬钩后,会因为钩子产生的疼痛而疯狂挣扎,结果越挣扎钩子就钩得越深,逃脱就越困难。</p><p class="ql-block"> 所以,阿德勒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意外,这些意外和痛苦就像鱼钩一样,一旦你不小心咬上,它们就会像鱼钩伤害鱼儿一样伤害你。</p><p class="ql-block"> 陷入情绪的漩涡而无法自拔,内心的垃圾越积越多,你的状态也会越来越糟。所以,把内心归零,清除掉负面情绪,只有丢掉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迎来新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