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英雄故事 弘扬英雄精神(二)——上甘岭战役综述及特等功臣、烈士朱有光、王万成的事迹

清琅(原:清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清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题记】今天(2023年10月14日)是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打响71周年纪念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宣讲传统、致敬英雄、赓续血脉、弘扬精神!谨以此篇,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71周年!并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12军及其协同部队致敬!向所有参加上甘岭战役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和英雄前辈们致敬!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英雄前辈们,无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他们的年龄绝大多数都在17、8岁到20几岁,这一个个年轻的(甚至还是孩子的)战士,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没有丝毫怯战,更没有半步退缩,战斗何其英勇,牺牲何其壮烈,他们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这些祖国的英雄儿女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军队的荣誉和祖国的尊严,保卫了家国安宁和世界和平,书写了无比壮丽的青春华章,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美援朝战争中家喻户晓最著名的战役无疑是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共持续43天)!虽然上甘岭战役不是规模最大的战役,与其他动辄20万以上兵力参与的大规模战役相比,上甘岭战役的规模只是一般。然而却是最惨烈、最著名的战役。毛主席曾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赞扬道:“上甘岭战役打得好,是个奇迹。他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的钢铁还要硬。”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和第12军为我军军史增添的又一不朽的光辉战例。被喻为“绞肉机”战役的上甘岭大战,经过43个昼夜艰苦卓绝的鏖战,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篇章。上甘岭战役不仅成为我国军事史上,而且成为世界军事史上非凡的经典战例!在美国西点军校纪念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高地的模型。现在世界上著名的权威军事院校没有一所不把上甘岭战役做为经典战例写进军事教材的。这场举世瞩目的战役以弱胜强、极不对称、空前惨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span></p> <p class="ql-block">↑在CCTV-7军事频道的一档节目中,秦基伟将军对李德生将军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们15军 12军共同打的。”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地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所谓的“联合国军”称之为“铁三角”)的中央,上甘岭(朝鲜的一个小山村)位于五圣山主峰东南约4公里处,其左右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岭,一个是597.9高地,共设有12个阵地;另一个是537.7高地,该高地南山被南朝鲜军控制,北山为志愿军控制,即537.7高地北山,共设有9个阵地。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高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两个高地互为犄角。(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3月中旬,经医学专家会诊,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身体状况极为不佳,需要马上回国治疗。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之下,彭总于1952年4月7日启程归国。彭德怀司令员在离任之前,于1952年3月25日,在组织召开任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时,就曾明确指示:“五圣山是朝鲜的中线门户,五圣山失守,后退200公里就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五圣山最前沿的上甘岭村的两侧有两处高地,分别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里构成了五圣山的第一道防线。</span></p> <p class="ql-block">↑开国元帅彭德怀,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4月7日启程归国治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上甘岭两个高地的战略位置对敌我双方都极为重要,甚或决定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走向,也是志愿军绝对不能失守的,而敌人也势在必得的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这也是上甘岭战役惨烈程度空前罕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敌人的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开创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多项奇迹!相较于美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军力极不对称的非对称战役中,以钢铁般的顽强意志、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奋不顾身的血肉之躯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强大的敌人,打出了国威军威!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极其惨烈的较量,上甘岭战役最终以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而告终!这也再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能打赢纵横驰骋的运动战,而且也能打赢艰苦卓绝的阵地防御战。上甘岭战役所取得的胜利,主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辖属的第15军和第12军两军携手合作、共同御敌的结果(也有炮兵和其他部队的协同与策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10月8日,美军单方面中止谈判。10月13日,为了争夺谈判桌上的主动权,美军先后调集了美军第7师,空降178团和南朝鲜第2师、第9师以及埃塞俄比亚营等共6万余人,出动大批飞机坦克,发动了上甘岭战役。以美军第8集团军为首的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共7个营的兵力,于14日凌晨,首先突然发动了代号为“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抢先一步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动手了,向志愿军由两个连设防(597.9高地一个加强连,537.7高地北山一个连)的上甘岭阵地发起了空前猛烈的进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福里特企图以非同寻常的冒险行动创造一个对他们有利的机会,以较小的战损比,很少的伤亡就能拿下一些阵地。战前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福里特妄言,计划用五天时间200人的伤亡代价拿下上甘岭,事实证明这只是美军的一厢情愿罢了。上甘岭之战是一场敌攻我防、敌强我弱、极不对称的殊死对决。美军希望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在谈判桌上逼迫中朝主动作出让步。一场震惊世界的攻防大战在这里爆发。从此,“上甘岭”村名成为这场攻防大战的名称而名闻遐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军机对上甘岭进行疯狂轰炸。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上甘岭之战的第一阶段(10月14日至20日),美军和南朝鲜军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驻守的上甘岭阵地一开打,就发起了异常凶猛的攻击,敌机敌炮疯狂的轮番“地毯式”狂轰滥炸,每天连续多波次的地面攻击,将上甘岭变成了人间炼狱。如此猛烈的飞机、重炮、步坦协同的凶猛攻击,将志愿军坚守的表面阵地工事摧毁殆尽,也给志愿军造成巨大的压力和伤亡……。在7天的战斗中,所谓的“联合国军”白天在强大火力的配合下发动凶猛进攻,占领地面阵地,志愿军则在夜晚依托坑道反击歼敌,恢复地面阵地,有时一天之中地面阵地数次易手,激烈的攻防使上甘岭成了一片火海焦土,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坚守阵地的战士虽伤亡巨大,但在师长崔建功的指挥下,依然前赴后继打得非常英勇顽强,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如孙子明、孙占元、牛保才、黄继光、……等等。第15军上甘岭战史记录:在黄继光牺牲的那一天,他们的连队,本日作战战况格外激烈,危急时刻用胸膛堵敌人枪眼、拉响手榴弹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者已成普遍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至10月20日上午上甘岭开战第7天,第15军第45师伤亡已超过3500人,第134团和第135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师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营了。秦基伟军长立即在军部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从军部的直属部队和军直机关人员中抽调人员补充第45师。同时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部发出电报汇报战况。第45师的连级干部伤亡65%以上,排级干部伤亡89%,班长副班长伤亡100%。面对惊人的伤亡,单靠第15军已难以将战斗进行下去。当时,第15军的防守战线还有平康谷地的一半(另一半由第38军113师防御)和五圣山一带,第15军的第44师、第29师一部正在这些地区布防。因此,在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上甘岭防守部队,主要是第15军第45师,另外,第15军参战的还有第29师2个团及军直、师直机关人员。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秦基伟军长甚至把军警卫连都派上了前线,已无兵可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上甘岭第一阶段7昼夜的恶战,志愿军毙伤敌8000人以上,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终于占领537.7高地北山、597.9高地地面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拼尽最后的力量奋起堵枪眼。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秦基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第15军上甘岭战役总指挥。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p> <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崔建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师长,历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甘岭之战进入第二阶段(10月21日至30日)。这一阶段,美军的增援部队美军第40师和美军第3师到达上甘岭,美军第40师换下了伤亡惨重的美军第7师,并与美军第3师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志愿军位于上甘岭地区的表面阵地在兵力悬殊,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全部丢失。15军调整部署,令第45师剩余人员进入到597.9高地与537.7北山两个高地的坑道组织防御作战即“坑道战”,并于夜间攻击敌军后勤补给线以补充己用,但不易得手。志愿军的生存和战斗环境更为艰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军和南朝鲜军使出各种手段破坏坑道:用炸药炸、火焰喷射器烧、硫黄弹熏、毒气弹灌、飞机大炮轰……等等,同时严密封锁志愿军后方通往坑道的后勤补给线,尤其是坑道里的饮水顿时成了最大的难题。战士们干渴难忍,连牙膏之类一切含有水分可以润喉润唇的东西都被吸吮干净……。电影《上甘岭》里“一个苹果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后来还被写进了小学课本,成为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崇尚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生动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志愿军战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住了肉体的煎熬,抵挡住了敌人心理上的攻势,坚守坑道、宁死不屈!让美军和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展现的坚毅、果敢和从容,所体现的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气概,以及不怕牺牲的信念和敢打必胜的决心!敌人的狂轰滥炸使得在坑道中坚守的志愿军战士觉得简直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战士的牙齿都磕掉了,嘴唇和舌头也被磕破,537.7高地北山1号坑道内一名17岁的志愿军卫生员甚至被活活震死。……在坚守坑道战极其艰困恶劣的环境中,及时、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尤显重要。坑道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坑道内不同连队的战士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团体,继续坚持英勇顽强的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第15军处境极其艰难,上甘岭激战的关键时刻,另一支志愿军的英雄部队正由上甘岭附近经过,这就是刚完成配属第20兵团为期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任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此时,第12军已非常疲惫,按照上级命令和志愿军条例,将驻守一年的防区交接给志愿军第67军后,脱离第20兵团,重新归建第3兵团准备返回谷山休整。上甘岭大战日夜不停猛烈而密集的炮火声,让由此附近经过的第12军听得真真切切。这引起了曾绍山军长兼政治委员、肖永银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副政委、李开湘主任、李德生副军长等几位军首长的高度警觉,也有了或将奉命开赴上甘岭决战的思想准备。第12军军部指示各师、团:在撤离金城防区向谷山开进中,必须加强与军师无线电联络,随时准备重返前线投入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不出所料,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王近山向志司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汇报了上甘岭战况后接令:命令第12军停止后撤,增援上甘岭作战。志愿军第3兵团在经过讨论,决定坚决执行志司的命令。于当日,王近山代司令员坚定地向第12军军长曾绍山下达紧急命令:“12军现已调为兵团的(上甘岭作战)预备队。全军同志从上到下,要准备全部投入战斗!”第12军奉第3兵团之命,立即由转移休整转入战前备战。第12军曾绍山军长兼政治委员、肖永银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副政委、李开湘主任、李德生副军长等立刻一起研究了战况和作战任务,并针对部队刚下阵地又上战场的实际情况,要求军政治部立即开展全军政治动员工作,加紧做好部队的战前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动员工作,帮助干部战士转好思想上的弯子,做好全军开赴上甘岭前线作战的思想准备,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开赴上甘岭前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上将邓华,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中将王近山。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国家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是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由于打仗骁勇善战、不怕牺牲,有了“王疯子”的绰号,是抗战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中将曾绍山,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第12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曾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少将肖永银,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曾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少将李震,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副政治委员,曾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span></p> <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李开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政治部主任。曾任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副政治委员,十二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副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政委、学院干部部部长、学院副政治委员,国防科委三十一训练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总后勤部顾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志愿军进行战前政治动员。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上甘岭阵地属第15军第45师所辖防区,根据第3兵团命令,决定在第15军统一指挥下,成立五圣山前线作战指挥所。王近山代司令员亲自点将,把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调往前方,担任五圣山前线作战指挥所的最高指挥员。同时,把李德生副军长召至西霞洞第3兵团指挥部,王近山代司令员和第3兵团副政委杜义德当面向他介绍了上甘岭战况,并交付作战任务。王近山代司令员指着地图对李德生副军长说:“上甘岭形势十分严峻。敌人投入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圣山前沿疯狂进攻。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敌人的攻势仍未减弱,还在补充兵员。敌人的意图是战略性的。从各方面的情报看,敌人在后期,还将投入更大的兵力向我进攻,战斗将更加激烈残酷。”杜副政委着重强调了要向部队讲清上甘岭战役的重大意义,一定要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动员工作,转好思想上的弯子,尽快让部队从转移整训状态进入临战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两位兵团首长还交代了其他注意事项。李德生副军长当即表示:“坚决执行兵团命令,指挥好前线的战斗。”随即三人研究了兵力使用……。李德生是打出来的我军优秀高级指挥员,哪里战斗最激烈、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冲锋在哪里。王近山曾评价他:“打仗很硬,不怕苦,任务交给他,他就像老牛顶架,缩不回来了。”王近山代司令员对警卫员说“李德生来了,我就可以睡个好觉了。”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上甘岭战役因李德生副军长的灵活指挥和参战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直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杜义德,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政治委员。曾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p> <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李德生,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上甘岭战役五圣山前方作战指挥所的前线最高指挥员。曾任第12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12 军政治部根据兵团、第12军军首长指示,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战事迫在眉睫的当下,李震副政委、李开湘主任对开展全军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动员工作高度重视,并立即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工作一定要做到全面、扎实、深入、细致、全覆盖,必须要将政治动员落实到全军每一个干部战士。母亲与军政治部的战友奉命迅即投入到对部队进行的战前政治动员之中,并深入部队、下到师团营连,把政治工作前移,展开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动员工作,传达志司和兵团首长、军首长的指示精神,要求全军各级党团组织和党团员发挥引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表率,部队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根据突如其来的作战任务和即将面临的极为险恶的战场环境、极其惨烈的战斗,号召全军指战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充分运用新的战术战法,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血性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无所畏惧,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完成战斗任务。同时提出了“当好12军代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有我无敌”“人在阵地在”“一人一枪也要战斗到底”“誓死捍卫军队的荣誉”等口号,鼓舞全军上下经得起严峻考验,坚定敢打必胜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光荣传统、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使部队各级指战员深受鼓舞,士气高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志愿军基层部队开展政治动员。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第12军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母亲始终参与其中,并由于母亲在第五次战役第二、第三阶段下派第12军野战医院六分院时的突出表现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在上甘岭战役极其惨烈、伤员激增,第12军野战医院伤员救护压力倍增、人手极为紧张告急的关键时刻,军委决定派遣军直司政机关有经验的干部前去支援协助工作。母亲坚决要求下部队参加战斗被批准(母亲在第12军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曾很多次不惧艰险奉命下部队执行任务),再次奉命下派上甘岭战役第12军野战医院协助工作十天左右的时间,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后,奉命返回军政治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军政治部秘书、政教助理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12军接到参加上甘岭战役的第3兵团命令后,立即根据战场态势制定了参战方案,进行了战前动员和战斗部署。此时,第12军先头部队第31师第91团是距上甘岭战场最近的部队,自然将第12军参加上甘岭作战的首战任务,首先交给了第91团。第12军军长曾绍山向第31师政委刘瑄、副师长李长林、参谋长林有声、政治部主任李宝奇下达了作战命令(第31师原师长赵兰田,调60军任副政委。新任师长此时还未到位),曾绍山军长命令第31师第91团团长李长生、政委张士诚来军部当面领受作战任务,强调指出,必须做好部队战前动员。要求第91团:“你们要当好12年的代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指到哪打到哪,要虚心学习15军的好经验,同时也要运用金城防御阶段的成功经验,一定要把仗打好!”。李长生团长坚定地说:“我们是红军团,一定完成好任务!”曾军长又问:“明天部队就出发了,还需要什么?”李长生想了想说:“只要求给一点新兵。”曾军长马上给第91团增调了1个新兵营。第91团于11月1日在李长生团长、张士诚政委、赵金来参谋长、王靖海政治部主任的率领下,于18时接受攻守上甘岭597.9高地的战斗任务,开启了第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首战。</span></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在上甘岭采取小兵群三人一组作战。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甘岭战斗进入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25日),这也是上甘岭战役最惨烈的阶段。穷凶极恶的敌人不仅调兵遣将增派兵力,而且进一步加强了火力配署。给志愿军进行阵地攻防造成了更多更大的困难!但11月1日第12军率先投入上甘岭作战的第31师第91团改变战术战法,果敢应对,灵活机智,不负所望,抗住了敌人极其凶猛的进攻和强大的火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奋勇拼杀,打出了威名,立下了第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赫赫头功!……王近山代司令员在上甘岭战役《战术指导方针》的电报中充分肯定了第91团的战术。他说:“(第12军第31师第)91团采用稳步的、持续的、小兵群之打法,是单兵动作的高度发展。战斗组织得好,步炮协同好,通信联络好……若我都能如此,则两高地可少伤亡3000人。”由此不难看出战斗何其惨烈!</span></p> <p class="ql-block">↑第12军在上甘岭作战,真实影像!上甘岭战役的影像十分罕见,这段真实影像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大校刘瑄,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政治委员。曾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院长,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上校李长林,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副师长。曾任第12军师长、副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副主席、乌鲁木齐军区顾问。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上校林有声,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参谋长。曾任师长,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校李宝奇,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政治部主任。曾任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纪委书记等职等职。</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校李长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团长。曾于1954年10月到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11月被选送到苏联伏洛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6月毕业回国后,历任舟嵊要塞区副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部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国少校赵金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参谋长。曾任第12军第31师副师长、第35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师长,第12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第12军副政委、副军长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1日,第12军奉命正式参战。11月1日至5日,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与志愿军第12军在上甘岭并肩作战,主要是因为志愿军第12军在关键时刻奉命参战,才将其参战之前已经丢失的上甘岭表面阵地全部重新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军委、志愿军总部的指示精神,为取得战役全胜,第3兵团首长在第15军11月4日23时部署调整的基础上,于11月5日对上甘岭地区部队部署进行调整,由第12军部队接替第15军的上甘岭地区防务。具体部署是(《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下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第12军第31师担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防务,其中第91、第93团担任597.9高地守备任务,第92团担任537.7高地北山反击任务;着第34师第103团即返回平康以北地区,接替第31师第92团作为第15军第44师预备队,并归第44师指挥;着第34师率第106团集结于文岩里地区,第100团集结开洗浦里、后坪里之间地区,进行动员,准备继第31师之后,入五圣山前沿阵地的反击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便于指挥,决定组织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第15军前指),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第31、第34师的反击作战第15军第29师的配合动作,该指挥所归第15军秦基伟军长直接指挥。</span></p> <p class="ql-block">↑《鏖兵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参战纪实》</p> <p class="ql-block">李德生将军为《鏖兵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参战纪实》一书题词。李德生时任第12军副军长、五圣山战斗指挥所指挥。</p> <p class="ql-block">↑尤太忠将军为《鏖兵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参战纪实》一书题词。尤太忠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肖永银将军为《鏖兵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参战纪实》一书题词。肖永银时任第1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李德生将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4日,按照兵团首长的指示,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赶到五圣山地区,在德山岘组建前方指挥所,在第15军首长的统一指挥下,李德生副军长直接指挥第12军、第15军第45师上甘岭参战部队作战。因第15军第45师减员严重,奉命于11月5日起,全部陆续撤出上甘岭阵地,把上甘岭597.9高地(12个阵地)和537.3高地北山(9个阵地)两个高地的全部阵地和上甘岭所有防御任务完全交于第12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认为,上甘岭之战胜券在握,准备以此战果为美国总统大选助选。当日的战斗空前的激烈,先后调入防守主峰的志愿军第91团5连、6连经历了上甘岭战役以来最为血腥和惨烈的一天。5日拂晓,南朝鲜军组织第2师、第9师共15个营的兵力,在百余架次飞机、30余辆坦克及大量火炮配合下,再次向597.9高地发起了猛烈进攻,战斗惨烈无比,经过10小时激战,志愿军先后击退敌人42次冲击,歼敌2000余名。美国人称11月5日这一天是“一年来最猛烈的攻势”的“金化攻势”中最猛烈的一天。说明上甘岭最为惨烈一天的战斗,主要是由英雄的志愿军第12军打赢的。让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企图在美国总统大选日打几个胜仗助力大选的如意算盘完全落了空,使其枉费心机搞得所谓“大选日”进攻遭受彻底的失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5日第15军向第12军第31师发出表扬电(此电上报志愿军总部和第3兵团,并下发第15军所属各师团)。电报中说:“三十一师担任一年(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刚下阵地正在行军途中,为支援五圣山前沿反击作战,即迅速投入新的战斗并担任主要任务。部队英勇顽强,战术机智灵活,以极小代价换得大的胜利。他们仓促投入战斗,人地两生,情况不熟,但毫无难意。此种战斗团结精神实为我军模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6日,第12军李德生副军长在德山岘建立的前线指挥所正式成立。第三阶段的战斗更加凶猛,惨烈无比,出现了残酷的拉锯战。第12军先后投入6个主力团血战上甘岭。志愿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拼杀、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让美军奉为制胜法宝的、凶残无比的、血淋淋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在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黯然失色!第12军为上甘岭战役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功不可没!第12军奉命参加上甘岭战役先后投入的6个主力团分别是:第31师第91、92、93团,第34师第100团、第106团,第35师第103团。其中,第106团上甘岭战役后,改番号为第102团。如果从第12军11月1日参加上甘岭作战算起,到12月15日将上甘岭所有阵地防务移交给第15军所属部队为止,第12军在上甘岭作战共历时45天!在整个上甘岭战役的作战时间超过了其他所有部队!……12月2日,秦基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的一次会议上深有感触地说:“第12军是在(上甘岭)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可以说,第12军部队的参战,保障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李德生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这次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5军和12军团结协作、同生共死、并肩杀敌的光辉典范。”战役的胜利“属于祖国,属于那些在战斗中流血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属于每一个参加战役的干部和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的烽火硝烟中与敌人浴血拼杀。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7日毛泽东主席亲拟中央军委给志司、第3兵团的复电中称:“此次五圣山附近(上甘岭)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因此,第三阶段才是整个上甘岭战役的高潮,11月5日之前,上甘岭基本都是战斗规模。从11月5日开始,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高地完全交由第12军防守之后,上甘岭作战才正式进入战役规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军上将范佛里特至死也不明白,两座海拔高500多米、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山包,43天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动用6万多兵力,首日即发射炮弹30余万发、航弹500余枚,把上甘岭主峰足足削低2米,为啥还拿不下志愿军坚守的两个小小的上甘岭阵地。几十年后,西点军校研究人员也多次试图用电脑模拟求解这个“东方之谜”“迷一样的东方精神”,同样不得结果。不管是当时的范佛里特,还是现在的美国军人,都无法理解当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骄狂地叫嚣“让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靠着怎样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在极端惨烈的战场上奋不顾身、浴血拼杀?!而支撑志愿军战士意志战胜钢铁、精神赢取物质的,无疑是由我军政治工作巨大威力转化而成的内生动力——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深厚家国情怀,“捍卫和平、反抗侵略”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人生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顶着敌人强大的火力英勇作战。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甘岭一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灭敌军2.5万余人,击落敌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取得了上甘岭战役阵地防御战的辉煌战果、伟大胜利!曾被世界广泛瞧不起的中国军队,居然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军和貌似不可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所谓“联合国军”,令全世界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从此对新中国和中国军队刮目相看!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威风!大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甘岭战役战况统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志愿军共歼敌2.5万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12军:</b><span style="font-size:20px;">歼敌1.2万,阵亡1900余人,伤2300余人,第12军共计伤亡42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第15军:</b><span style="font-size:20px;">歼敌1.3万,阵亡5200余人,伤6200余人,第15军共计伤亡1.14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志愿军两个军合计阵亡7100余人,伤8500余人,共计伤亡1.56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战斗之惨烈难以描述!曾在11月7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拟的军委给志司、第3兵团的复电中,对于李德生指挥的597.9高地保卫战评价非常高:“此次五圣山附近(指的就是上甘岭,上甘岭是五圣山的前沿)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第12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曾写道:“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完全胜利而结束,彻底粉碎了敌人代号为“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坚守阵地防御作战的典范,铸就了著名的“上甘岭精神”!伟大的胜利背后离不开志愿军指战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们的英雄壮举和英雄主义精神将永载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兵力为4.3万人。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甘岭战役是在正面约2.5公里,面积约3.7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进行的,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超过10万人。志愿军共投入兵力4.3万余人,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共投入了美军、联合国军和南韩部队共计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投掷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5000余枚,最多一天落敌炮弹30余万发,将整座山头削低了近2米,山上的草木全都烧成了灰,似乎连土石都在燃烧。敌人有时攻击志愿军一个小山头就使用了3-5个营的兵力,用兵最多的两次分别是,10月14日用7个营的兵力,有大量机炮坦协同作战,一天攻击多达30余次;另一次是,11月5日,用兵达15个营,有更多的机炮坦协同作战,一天进攻42次。 志愿军第15、第12军坚守部队依托坑道与敌激烈战斗的43天中,总共打退了敌人进攻900多次。“兵力之密集,火力之猛烈,争夺之激烈,战斗之残酷,是中外战史上罕见的。”特别是炮火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随手抓一把阵地上的土,就能数出数十粒金属碎屑,一些不到一米的断树干上就有上百个弹头和炮弹片。也正因为此,上甘岭战役出现了一个以美军上甘岭战役指挥官范弗利特命名的新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上甘岭,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敌人向上甘岭阵地疯狂倾泻炮弹遗留的部分弹壳。让人们直观见识到了“范佛里特弹药量”是什么样的概念!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执行命令坚决果断,贯彻落实不折不扣,参战指战员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积极采取灵活机动的“零敲牛皮糖”“小兵群”战术,轮换作战的“车轮战术”和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以及坑道战等战术战法,并与上甘岭战场的实际情况和兄弟部队前期作战的经验有机结合,对付敌人的“羊群”战术,一个营一个连、一个排一个班地轮番投入作战,以少胜多、克敌制胜成效显著、大显神威。同时,充分发挥坑道作战优势,有效保存自己,大量杀伤敌人。打的英勇顽强、灵活机智、攻防兼备、声东击西,顶住了敌人的无以企及强大火力,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付出巨大牺牲,战士们坚守阵地坚决做到了“人在阵地在”“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第12军涌现出特等功臣蔡兴海、朱有光、王万成、胡修道、杨国良、程荣庆……等,一等功臣曾平章、刘保成……等一批战斗英雄。虽然敌人凭借强大的火力,使表面阵地多次易手,但很快都被志愿军重新夺回,不仅恢复了上甘岭所有地面阵地,而且成功坚守住了所有阵地,虽付出重大流血牺牲,但最终做到了寸土未失,在炮兵和友军的协同下,彻底粉碎了所谓“联合国军”代号为“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据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第12军共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1名一胡修道,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6名,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5名,二级模范、一等功臣1名,特等功臣5名,一等功臣41名,二级英雄单位1个,一等功臣单位11个,……等等。胜利不会凭空产生,胜利来之不易。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先烈忠勇无畏的流血牺牲,是无数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有名有姓的战斗英雄就有38位,其中划圈的10位都是第12军的战斗英雄。而有同样壮举无名无姓的战斗英雄不知还有多少!</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伟大胜利!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把胜利的旗帜插上上甘岭主峰,取得上甘岭战役的彻底胜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我们常说要让人们确立正确的历史观。而正确的历史观是建立在对历史真实、客观、全面的尊重、认知、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的。否则何来正确的历史观?!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也不应遗漏,英雄必须铭记!只有正视完整真实的历史,才是真正对历史负责!只有尊重存在的光辉历史,才能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只有客观地回述历史,才是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只有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给大家专门简要讲讲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烈士朱有光、王万成的事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清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甘岭上的激烈战斗。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11月1日下午,第12军第31师第91团开赴上甘岭参战,接受了攻打恢复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任务。2日下午16时许,第12军第31师第91团3营8连粉碎了一次敌人营级规模的进攻。战斗打得相当激烈,8连减员较大,8连预备队只剩下了8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甘岭战役中的三人战斗小组。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2日下午17时左右,坚守1号阵地的第15军第45师第86团3连的一个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第12军第31师第91团3营8连副连长冯保芝报告,1号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请求8连支援,说完转身立即返回阵地继续战斗。预备队员朱有光、王万成挺身而出,坚决要求前去支援1号阵地,并向冯保芝副连长保证:“副连长,相信我们吧。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保证守住阵地!”冯副连长当即从8名战士中挑选出三人,任命朱有光为组长,带领王万成和李士芳组成三人战斗小组,前去支援。三人接受任务后,迅速行动,冲到坑道口时,朱有光遇见战友魏邦杰,便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说道:“要是我回不来,请你按上面的地址给我妈和小兰(未婚妻)带个口信。”王万成也回过头扔下一句:“给我爸也带个话,就说我没有给他丢脸!”话音未落三人如离弦之箭蹿出坑道口向1号阵地冲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第12军第31师第91团3营8连战士王万成烈士。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第12军第31师第91团3营8连战士朱友光烈士。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冲向1号阵地途中,由于与1号阵地相连的交通壕已经被敌军炮火完全摧毁,所以三人战斗小组必须穿过敌军的火力封锁才能到达1号阵地。没有他途,只能借助地形冲过去。很快敌人便发现了他们,密集的迫击炮弹和机枪扫射向他们倾泻而来。李士芳被子弹击中身负重伤,王万成、朱有光二人立即向他靠拢过来,准备给他包扎。李士芳坚决拒绝,表示不用管他,完成任务要紧。王万成、朱有光迅速把他转移到一处石崖下一个弹坑中隐蔽好,转身继续向1号阵地冲去。在距离1号阵地大约30米时,他们看见刚才报信的那位班长一个人依然在顽强地坚持战斗。突然看见他身体晃了一下,显然他被子弹击中了,只见他奋力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不幸中弹牺牲。可以看见敌人的旗帜已经插在了1号阵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甘岭战役中的三人战斗小组。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他俩到达距1号阵地四五米处时,山头上已涌上成群的敌人。敌人发现了他们,向他俩投手榴弹,他俩拾起落在近旁还未爆炸的手榴弹扔了回去。他俩左右开弓把手榴弹投入敌群。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烟尘,端着冲锋枪向敌人边扫射边冲锋,奋勇冲上山顶,将敌人压下山去。一颗子弹击中了朱有光,他倒在了血泊中。王万成两眼喷着怒火,犹如一头狂烈的雄狮杀红了眼,左冲右突,拼命厮杀。冯副连长远远看见1号阵地只剩王万成一个人在继续战斗,请示上级同意后,把预备队仅剩的三人全部投入1号阵地。可是,下面又一股敌人再次发起了进攻,一窝蜂地涌上了阵地。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朱有光忍着剧烈的伤痛艰难地站起身来,手握两根爆破筒,高声呼喊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一把拉掉导火索,拼力迸发出最后的力气冲进敌群。王万成也操起两根爆破筒紧随其后,并大声喊道:“同志们,冲啊!”随着“轰、轰”两声巨响,两团火焰顶着浓烟冲天而起。山岳为之震撼,大地为之颤抖,敌人进攻停止了。王万成、朱有光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与10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两人用生命扭转了战局,守住了阵地。他俩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片《英雄儿女》王成式的英雄,也是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王万成、朱有光牺牲时,年仅20岁、21岁。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两人追记特等功。朝鲜人民在上甘岭“597.9”高地的石崖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一行字:“英雄的朱有光、王万成烈士永垂不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万成、朱有光烈士手持爆破筒冲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水粉画。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青年报》2022年6月9日 第5版刊文《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王万成、朱有光烈士亲属已找到》,在志愿者协会发起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为烈士来寻亲”活动中,在志愿者的努力下,于2022年5月18日,在四川省安岳县石桥街道滴水村,找到了王万成烈士家人。5月25日,在安岳县石羊镇三银村,找到了朱有光烈士的亲人。两位烈士牺牲后,时隔近70年,终于可以魂归故里。《共青团新闻联播》公众平台,于2023年10月5日,京时13点36分发表题为《烈士纪念日志愿者为上甘岭特等功臣英烈母亲立碑》的感人报道,朱有光烈士生前交待战友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牺牲了,请照顾我的老母亲。”“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者,2023年全国“最美拥军模范人物”孙嘉怿带领的“80后”志愿者团队捐款为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朱有光烈士母亲蒋光碧修坟立碑,完成了朱有光烈士的遗愿。在此,向所有为王万成、朱友光烈士找到家人,为朱有光烈士母亲修坟立碑的志愿者们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万成烈士弟弟王祖富(右)。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2023年全国“最美拥军模范人物”孙嘉怿带领“80后”志愿者团队捐款为朱友光烈士母亲修坟立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志愿者们代表家乡人民政府、武装部、全国第12军老战士、第12军后代等,在上甘岭特等功臣朱有光烈士母亲墓碑前举行祭奠仪式。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