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荥阳,老家的记忆

天外云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1日,回河南荥阳看望老姨姨夫,和表姐弟们聚聚。</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老家荥阳,河南省郑州市西部的一个县级市,楚汉争霸在这里发生,三英战吕布在这里演义,郑姓家族在这里起源,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国象棋的发源地。图为2020年5月18日疫情防控期间,村干部正在执勤。</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父母和三个姐姐,当时还没有四姐和我呢,父亲是荥阳道北蒲坑村人,一个小小的村落,父亲年少就离家去省城读书了,新中国解放时,父亲刚从河南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母亲家是荥阳龙泉寺村(过去叫马寨村)。</p> <p class="ql-block">1971年底或者72年初,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回河南荥阳,那年估计就是照片中的年龄吧,图片是和四姐在中山大学码头的校门口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的哥哥一家,奶奶(右三)伯父(右二),伯母(右四),堂哥金河(右一),堂哥培松(左一),大伯母(左二)。大伯母的丈夫叫徐福印,是父亲的大哥,据说打仗死了,也有一种说法是随部队去了台湾,反正再也没有出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家庭,爸爸,妈妈,大姐(后排中间),二姐(后排右一),三姐(后排左一),四姐(前排左一)和我。</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家(娘家人),图中的老人是我的姥爷和他的弟弟(二姥爷),也就是小江(牵手)的姥爷,母亲有两个姐姐,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当时5岁多的我只记得有很多姨,很多表哥表姐。</p> <p class="ql-block">老家亲戚保管的这张相片已模糊,我只能简单修复一下,并做好记录,其实当年我(前排右三)只记得和我玩的几个,舅舅的女儿王梅(前右一),四姨的女儿银悌(前右二),舅舅的儿子二芳,小四。</p> <p class="ql-block">那年第一次回老家,其实父亲用心良苦,他是想让我提前一年读书,然后转学回来广州直接上二年级,可是没办成。但我也在蒲坑小学读了三个月一年级。现在都还可以背诵一篇《雨衣那去了》的文章,那时可是用河南话朗读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在中山大学幼儿园读大班后,升入中大附小(那时叫新港西路小学)读书。这是1973年幼儿园毕业照,前排右六那个靓仔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3年,堂哥徐建亭来广州,带我去越秀山五层楼,建亭哥於2022年12月24日去世了,享年87岁,让我时常默默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和建亭哥在海珠桥广州宾馆(俗称27层),当时这可是广州的最高楼。</p> <p class="ql-block">这估计是80年左右,舅舅来广州,我和爸爸(右)舅舅(左)在暨南大学明湖。</p> <p class="ql-block">1984年春节,我18岁,我第二次回荥阳,这是和三个堂哥合影,前排右一是大哥徐金河(已过世),右二是二哥徐培松(已过世),后排右一是三哥徐金兄。</p> <p class="ql-block">1991年3月28日,出差经过宁夏石嘴山,专门去看望表弟小四,左一是他的主管秦献(已过世)。</p> <p class="ql-block">1994年2月11日,我和父母在广州暨南大学图书馆前。</p> <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为了方便老家亲戚,我回荥阳办婚礼,这是当时的院子门口。</p> <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29日,表弟小勇结婚我回去参加,这是当时的赵村,现在已经拆迁了。</p> <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16日参加刘艳和孙科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14日,第一次看望张天赐,当时她年仅9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赐家的邻居,15年过去了,估计这个孩子也很大了。</p> <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20日,和建亭哥一起游览开封龙亭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封的铁塔,其实他是一座琉璃塔,解放前父亲在河大读书时,就住在铁塔旁边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1日,去村里看望张天赐。</p> <p class="ql-block">左起母亲,老姨,严福玲,五姨,前排坐的是四姨。</p> <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9日,徐静和她丈夫老宋来广州看望病重中的母亲,感恩!这是晚上陪她们去小蛮腰。</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17日按照老家习俗,安葬父母的骨灰仪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主持为太爷爷徐文瑄立的碑。</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19日,娘家亲戚合影。二排中间者就是舅舅,母亲家姐弟7人,后代合计36人,舅舅曾对我说,“所有外甥中你最好”,一直让我受宠若惊,也不知他对其他外甥是否也这样说的。</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19日,这是表姐,表嫂还有表妹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荥阳老家蒲坑村母亲的好朋友,照片拍摄于2011年4月19日,现在她也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26日,和荥泽志工会长卓尔不凡,小安一起去看望张天赐。</p>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24日,大姐和大姐夫回荥阳拜祭父母,先祖。</p> <p class="ql-block">2014年7月27日,栾川重渡沟,左一是儿子亮亮,右二是学礼儿子一凡,右一是牵手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姑姑的儿子肖国军和女儿肖国华。</p> <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7日,参加舅舅王留根的葬礼,舅舅一生老实厚道,规矩本分。</p> <p class="ql-block">舅舅一直是母亲最关心的老家人,</p> <p class="ql-block">2016年3月19日,回荥阳为父母扫墓。</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15日,参加五姨王秀英的葬礼,</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15日五姨王秀英的葬礼,五姨是荥阳扁担王村。</p>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31日舅舅去世三周年,专程回去拜祭。(老家有此习俗)</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日,拜祭父母与徐氏长辈。</p> <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5日随手拍照蒲坑村里的孩子们,最后面那个应该是振玮的儿子昱骞吧,现在都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22日,长林陪同我第一次去巩义康百万庄园游览。</p> <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2日,和学明(右一)学礼(左一)玉培(左二)小丽(右二)去巩义雪花洞游玩。</p> <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2日,巩义雪花洞。</p> <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7日,娘家(母亲)亲戚在龙泉寺舅舅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16日和朋友在感受荥阳的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22日回广州时,那天在荥阳恰好遇上大雪。(图为荥阳大海寺路)</p> <p class="ql-block">1986年寒假,我和朋友去北京旅游,途径郑州,专门回去看看,这是当时的院子情况。</p> <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22日,当时我负责河南业务,经常回去,这是刚粉刷了围墙,铺上水泥地面,种上葡萄,感觉那时的院子比现在还整洁,清爽。</p> <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9日,老家院子门口。</p> <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23日,老家院子的外景,那时院子没住人,基本没有变化,也没有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2016年3月27日老家院子,当时居住着一个收废品的,一塌凌乱。</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日在老家院子门前。这时我堂哥居住这里,墙外花香树绿,院内种了绿油油的蔬菜。</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5日,这是目前院子的模样,何时让它再现光彩,等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