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场上

翟慧骞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打谷需要经过铺、晒、翻、磙、打、叉、堆、扬、扫、筛、装、运等程序,方能把打谷场上的谷穗变成谷粒搬运回家。春种秋收,“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打谷,首先要将从地里搬运回来的谷穗均匀地铺摊在场上,在太阳下面充分晾晒,隔段时间,还要把下面的谷穗翻到上面来进行晾晒。充分晾晒的谷穗,更容易将谷粒敲打出来。然后,便是打场。打场是个力气活,是打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需要用一种叫“la ge”的农具,将铺在场上的谷穗充分敲打,把里面的谷粒敲打出来。接着,用铁叉将打掉谷粒的谷穗杆杆挑起来,抖落掉上面的谷粒后堆放到场边。然后,把铺满场面的掺杂着谷糠及碎枝叶的谷粒边推边扫堆放成堆。紧接着,便是扬场。扬场是个技术活,需要迎着风头,用木锹将掺杂着谷糠及碎枝叶的谷粒高高地迎风扬起,这样,在空中经风一吹,谷粒与谷糠、枝叶等杂物在空中自动分离,等落地的时候,米粒比较重,落到了谷堆旁边,谷穗等杂物较轻,落到了较远处。然后,用扫帚把谷粒旁边分离出来的杂物先扫到旁边堆起来。等扬场全部结束以后,再用细筛子将旁边的杂物筛一遍,把里面剩余的谷粒筛选出来。最后,把打出来的谷粒装进袋子,搬运回家。一场谷子打下来,从早晨到傍晚,满满地需要一天的时间,着实辛苦。</p><p class="ql-block"> 随着农业科技化的推进,这样的人工打谷场景越来越少见了。许多村子里都购入了打谷机,谷穗放入打谷机里,出来后直接变成了谷粒。也许将来,这样的打谷场景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是展览馆的照片里,亦或许,会成为一种非遗项目,被人们传承?</p><p class="ql-block"> 打场的大哥大嫂边聊天,边说说笑笑,谈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大哥说,有一年秋天,他们发现一个松鼠窝,里面藏了差不多一口袋的荞麦,都是小松鼠从附近的地里搬运到窝里的。旁边的玉米地里,喜鹊喳喳叫,喜鹊在地里啄食玉米呢,喜鹊喜欢啄食玉米。大哥感叹到,庄稼人,养活着一大帮(生灵)呢!除了人吃,还有鸦狐喜鹊等等都要吃。尤其是冬天下雪后,场上的麻雀、喜鹊、乌鸦等鸟类特别多,堆在场上的荞麦杆杆、谷子杆杆等上面总会剩下些籽儿,它们总会在场上找到一嘴吃的度过冬天,等开春了,有了虫子、蚊蝇之类的,它们便有了活食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图片为李阳镇崔家坪村的打谷场,小米手机摄影。</p> <p class="ql-block">打谷、扬场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