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风飒飒,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为促进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2023年10月13日下午3时整,在濮阳县第六小学二号楼4楼东办公室,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教研活动,三年级小学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有三年级组长鲁晨星带领,三年级数学组组长潘晓丽主持,李艳红老师为主备人。</p> <p class="ql-block"> 李艳红老师说,课前让学生和他妈妈一起查阅关于千米的知识,千米起源于英国,千米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KM,千米,拼音是 qianmi,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度单位,俗称公里,英文km(kilometer)表示。千米又称公里也是长度单位用于量两地之间距离。千米的出处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1米的长度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1千米=1000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并让学生去户外认识千米,通过记录步行1千米,骑行1千米,开车1千米所需要时间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 潘晓丽老师说,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她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甘雪玲老师说,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然后让学生背一背同桌,叠加体验,想象一吨的重量,发现40个同学,2头牛,4只老虎等的质量是一吨,同时普及了生活中哪些地方会出现吨;最后教学单位换算,但这节课质量单位的生活应用普及还是太少了,比如火车,卡车的运输质量,森林哪些动物的质量,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去了解,为更好的建立吨这个概念,在单位换算的时候,多次强调,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记忆。</p> <p class="ql-block"> 正如本次10月13日下午第二节数学教研活动的结尾一样,我们不禁感叹时间的飞逝。但是,这次活动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收获。通过与各位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还深刻地领悟到教育的魅力和重要性。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将所学所思所悟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