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茂腔,是五莲境内流传最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剧种。据推算,茂腔戏已在五莲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div><br></div> 戏剧下乡活动现场精彩绝伦,热闹非凡,让群众们流连忘返(2023.8.22潮河镇林泉村演出现场) 2023.9.9晚风市集演出现场 好戏连台,为百姓幸福添彩(2023.10.13街头镇北西峪村演出现场) 2023.10.13街头镇北西峪村演出现场 茂腔是流行于山东地区“肘鼓子”声腔的一支,以尾音翻高八度的“打冒”唱法为特色,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婉转生动,至今有近300年历史,广泛流传于山东青岛、潍坊、日照等地,有“胶东之花”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乡音难拒,精彩瞬间博得观众喝彩 1956年,五莲县茂腔剧团建立后,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改革的同时又移植了吕剧等姊妹剧中的优秀的剧目50余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茂腔舞台上除传统古装戏外,也出现了当代戏的演出及创作剧目,表演艺术也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吸收了京剧"把子"(武打)、话剧表演等,更加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p class="ql-block">演出前化妆准备</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化妆准备</p> 五莲县是茂腔的主要流布区域之一,群众基础深厚。但长期以来,受流行文化的冲击,茂腔演出市场并不景气,专业剧团剧目、人才流失的状况较为严重。这些令茂腔爱好者、五莲县街头镇山前石材公司董事长董衍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加大茂腔艺术在当地的传承、传播,董衍平于2018年投资400多万元着手创建了五莲县新时代茂腔艺术团,从日照、潍坊、青岛3个市招募了30多名专职演员。 <p class="ql-block">演出前化妆准备</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化妆准备</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化妆准备</p> 茂腔名家孙红菊有传统茂腔《罗衫记》及新编茂腔《红高粱》《失却的银婚》等多部代表作,退休的她总希望为剧种传承再尽一份力,为此,她加入艺术团并担起团长一职。“说干就干,我们仅用3天就完成了演员招募,接着分派了演出任务。剧团成立1个多月就在五莲县连续演出30多场。”孙红菊回忆。 过硬的队伍是新时代茂腔艺术团深扎基层持续演出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该团已经进行各类演出近300余场,服务观众50余万人次。每到乡间,演员们时常与群众同吃同住。“我们这批演员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经历过茂腔的繁盛、沉寂。如今,能通过自己的付出让更多人喜欢这个剧种,再苦再累都觉得值。” 该团司鼓王泽文说。 乡村戏迷群众“零距离”感受五莲茂腔魅力 丰富的剧目储备成为该团最大的竞争力。孙红菊介绍,茂腔擅演“四大京、八大记”,这些剧目多是“肘鼓子”声腔共有剧目。其中,有诸多关于惩恶扬善、倡行孝道的话题,对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对传统剧目的传承,我们会在保证剧种特色的前提下,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或逻辑不通的内容进行改进。”孙红菊介绍,艺术团常演的茂腔大戏有36出,《罗衫记》《锦香亭》《生死牌》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因深扎生活、服务人民,遵循普遍的艺术规律,新时代茂腔艺术团在民间备受欢迎。说起现实困难,孙红菊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团里每月为每个演员发4100元固定工资,再加上住宿、伙食等,每月投在演员身上的费用将近20万元。这些开销全由社会力量投入,很不容易,我们更应该全身心地进行创作、演出,努力做出成绩,让五莲茂腔引起更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div> 戏剧下乡活动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送到基层,不仅满足了广大戏迷在家门口看经典好戏的愿望,还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滋养。<br></div> 此次送文化、戏曲下乡惠民演出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彩的文化大餐,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每逢村里有戏,老人相伴而行来看戏 老百姓拎着板凳,早早地来到现场,观看精彩的茂腔演出。 在各村演出现场,五莲县新时代茂腔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大家献上了《罗衫记》《挑女婿》《生死牌》等精彩节目,吸引了大量的村民前来观看。演出现场热闹非凡,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铿锵有力的曲调唱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五莲茂腔的魅力。 此次送文化、戏曲下乡惠民演出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彩的文化大餐,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演员自己搭建舞台 搬运道具服装 <p class="ql-block">来不及卸妆又要转场到下一个村庄演出</p> <p class="ql-block">转场</p> <p class="ql-block">注明:文字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