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感悟人骨教堂

矢弓

驱车离开西班牙,一不小心就到了葡萄牙。葡萄牙埃武拉市有一座有名的人骨教堂,建于十七世纪,属于天主教圣方济天主堂的一部分,是欧洲最知名的人骨教堂之一。 望文生义,人们以为这座人骨教堂要么是某一次战争的记录,要么是某一场瘟疫的结果,不管以什么原因开始,教堂肯定会很恐怖。有人到了教堂门口就止步了,不敢进去。 问过度娘,度娘介绍,这座人骨礼拜堂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创建者为一位半盲的修士,1511年时他为了传达“人生短暂”的宗教意念,用教堂墓地里大约五千具尸骨搭建起了这座礼拜堂。礼拜堂长60米、宽11米,在入口的横梁上刻着一条令人心寒的标语“我们尸骨在此等待你们的尸骨”,让人不寒而栗。 走进,果然,教堂内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人骨或头颅,令人毛骨悚然。 这座教堂,只有一间屋子是用人骨做的装饰材料,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人骨或头颅。一双双黑洞洞的眼睛,冷酷地俯瞰众生,让人从骨子里透出凉意。 国外的教堂周围大都是墓地,墓地久了,尸骨就多了。当年欧洲曾被烈性传染病横扫,留下了众多的尸骨。于是,换一种思路,尸骨成了教堂的一部分,原来我们每个人距死亡都很近。我们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堂里,沐浴着透射进来的阳光,感觉到生命脆弱,死亡只是一种时空转换。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很久的。 这些人骨作为建材,几百年了,一直冷冷地注视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们。他们有血有肉的时候,也有家庭,也有亲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是一场花花绿绿甚至轰轰烈烈的人生。 如今,他们还在;今后,我们在哪? 读《庄子》,读过庄子的《至乐篇》,其中有一篇有名的骷髅问答:<div> 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div><div>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chéng)之诛(zhū)而为 此乎? 将子有不善之行,愧(kuì)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div><div> 将子有冻馁(něi)之 患而为此乎?</div><div> 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div> 翻译成白话文:</div><div> 先生是贪求世间的财富名望,犯了错误,因而成了这样呢?<br></div><div> 还是遇上亡国大事,遭到刀斧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br></div><div> 还是做了不善的事情,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呢?<br> 还是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因而成了这样呢?<br> 还是年老力衰而死呢?<br></div></div> 髑髅曰:死, 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br> 翻译成白话:<br>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烦扰;也没有四季的烦心事,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安逸自在,实在是四季如春啊;即使做君王的快乐,也不会超过它。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lǘ)里,知识;子欲之乎<br> 庄子不相信,说:假若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骼肌肉。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邻居和老师中去,你愿意吗?<br> 髑髅深颦(pín)蹙(cù)额曰: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br> 骷髅皱着眉头,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胜过君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间的劳苦呢? 从时间上看,庄子之问在前,这座人骨教堂在后。没人考证,建教堂的修士读没读过庄子的这篇文章,或者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和传承。但这至少证明,无论中外,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很多时候是想通的。 庄子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甚至认为,死亡比活着2还快乐。 沐浴在欧洲的阳光里,我们还得珍惜生活,尊重生命! 记得哪一位哲人曾说过,好好活着,我们会死很久的! <div> </div>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