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筹划了许久游览世界级人工培植古茶树林自然博物馆——云南普洱市澜沧县</b><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景迈山</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的计划终于得以实现。我们驾车从昆明出发向西南方向驶去,由于高速公路没有全线开通,高速路、一级路、乡村路、弹石路交替行驶,翻越座座大山、热带雨林,跨过大小桥梁、隧道、江河。亲眼目睹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生态巨大的变迁和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漫山遍野的茶树,秋收的甘蔗、包谷、香蕉、牛油果,正在开花的火龙果…对于城市里生活和成长的我来说,可真是又新鲜又开眼界。特别是穿越驶在最美生态的“思-小高速公路”(思茅-小勐养高速),垂落公路两旁成荫的亚热带绿树的枝叶、野花、小草和竹子随秋风吹拂而来的阵阵清香。来自原始森林和亚热带雨林的天然风光让我再次陶醉,我打开车窗大口大口的吸着这大自然赐予的纯净空气,车友们对这天然的大氧吧都赞不绝口。大家不约而同一起哼起了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唱起了京歌《梨花颂》,之后又打开手机QQ音乐APP欣赏著名钢琴家理查德独奏曲《梁祝》、《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2.9《景迈山世界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景迈山古茶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这是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景迈山古茶林位于普洱市澜沧县,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其中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遗产区包含了所有表现茶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要素,包括保存完好、分布集中、规模宏大的 5 片古茶林,面积1180公顷,茶树种植密度超过1000棵/公顷,估算古茶树数量超过120万株,大多茶树树高2~5米,较大的古茶树接近12米;</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茶林的主人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的9 个传统村落;以及作为古茶林隔离和水源涵养的3 片分隔防护林。这三大要素组成了完整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同时还有古茶林以外的耕地和林地等,不仅完整反映了独特的林下茶种植技术以及相应的信仰和传统知识体系,同时充分反映了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关系,具有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完整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普遍价值六项评估标准中的两项。标准Ⅲ——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准Ⅴ——申报遗产地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资源的典范。世居民族利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通过以古茶林为核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迄今已有13年。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其确定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项目;202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2022年9月,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ICOMOS委派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过程中,颁布实施专项法律3部、规章制度7部,完成对现行177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遗产要素保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线上智能监测与线下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并制定了应急处置措施,做到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置;建立了遗产地、行政村、自然村3级遗产阐释展示系统,设置近200块保护牌和说明标识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茶林的主人:布朗族、傣族等9个世居民族,9个古老村寨。世居民族因地制宜、垂直合理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民族团结和谐的勤劳文明的特殊茶林文化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览景迈山世界古茶林和布朗族、傣族古山寨后,第二天我们依依不舍的沿着被层层大雾笼罩的景区盘山公路,继续观赏着道路两旁和远山的美景,听着山林的鸟儿、草丛里的昆虫一串串清脆的叫声,迎着清晨的蒙蒙细雨和湿润的露水一路下山,向西双版纳勐海方向驶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全程近3000公里8天的自驾车旅行,我们较仓促的走过了大理市弥渡县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乡--蜜祉古镇,参观了弥渡民歌收集整理改编者--《尹宜公故居》和事迹展览。游览云南省临沧市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和镇康县的南伞口岸,饱览了赐福彝寨风情、观景台公园、参观了中缅《戌边展馆》。游览了中国唯一副县级乡镇--孟定的清水河口岸、游览了《口岸界牌公园》。乘坐观光车、徒步游览沧源县中国最后一个古老的《翁丁佤族部落》、参观《佤族部落文化史馆》。普洱市傣族.拉估族自治县--孟连县参观了清朝在云南边疆设立保留最完整的行政机构《宣扶司署博物馆》、大金塔、千佛寺、游览了娜允古镇,品尝了当地特产:牛油果和菠萝饭。哈尼族自治县--墨江,穿越23.5N度北回归线,游览了《世界双胞胎公园》并下榻碧溪古镇,参观了名人《庾恩赐故居》,品尝了墨江出名美食“水酥”和“花生汤”、“牛肉米冮”。到了到了云南红塔香烟生产基地、云南率先实现小康的玉溪市,游览了《聂耳公园》、《东风水库公园》,品尝了出名的“冰稀饭”、“豆面糖”、“冬瓜蜜饯”,美味的“鳝鱼米线”…回到昆明品尝了名气很大的“上座过桥米线”……以上美景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摄影录像:静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编辑制作:静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歌曲名称:《我的祖国叫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制作时间:2023年10月13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