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严安政,1946年生,陕西省大荔县人。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原渭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渭南市人大常委、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员、全国微格教学协作组理事。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有学术专著《尚竹斋古代文学论集》、《红楼梦散论》等多部,在《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辑览篇目”、《光明日报》副刊《文摘报》收录,曾被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教师,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 编者按——严安政教授是老牛敬重的文学老人,也是身边时常来往的忘年交之一。老兄年届朝枚之年,前一段眼睛还做过一次手术治疗,视力下降很厉害,看书本上的字已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 老牛的新书《大戏坊》出版后,特意亲送府上以示敬意。他事后却随口说,还想看看同时出版的三版《半阁城》。</p><p class="ql-block"> 恭敬不如从命,老牛只好又专程去府上送给他一部。谁能想到,他接到书后,居然认认真真拿着放大镜看了四十七天,合上书本那天下午马上打电话过来。</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那些过分的溢美话语令人感动了,毕竟是身边熟人写的一部书,何以配让一个红学专家来评说嘛 ! 他却说,他读过无数遍《红楼梦》,都是一字一句读的,这次看《半阁城》也是这样。只看了几页,他觉得这本书有点值得读的意思,边读还边记了些笔记。以至于两人打电话交流,不知不觉闹得老牛的手机电耗殆尽突然停机 ! </p><p class="ql-block"> 老牛一直以为,一部小说作品最终造成的美学效果,应当是由作者、编辑和读者三方共振完成的结局。于是,当我吐口索要教授笔记文字的意思后,他便爽快地发来洋洋万言文字。</p><p class="ql-block"> 作为作者本人,我还能说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只能学说一下那句大家都听过的挺肉麻的大白话——文学依然神圣! 或者说,写书的人万勿有一丝敷衍,不然,读你书的人可能会把你即刻看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老兄嘱咐,只可公开笔记第一节。其余两节 : </p><p class="ql-block">喜剧的笔法,悲剧的内涵 </p><p class="ql-block">——读《半阁城》笔记之二;</p><p class="ql-block">詹木林:独特视角与多重艺术功能</p><p class="ql-block">——读《半阁城》笔记之三</p><p class="ql-block">暂时密存不与公开发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组栩栩如生真实感</p><p class="ql-block"> 人的村庄人物形象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半阁城》笔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安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家关中牛(谢天祥)的长篇小说《半阁城》塑造了以高运喜、谢佑普为代表的一组真实感人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三年困难时期”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这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智慧与当时上级的过左政策和一度窃取革命政权的野心家巧妙周旋,坚决斗争,维护了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和群众利益,其形象不仅真实生动,甚至可以说光彩照人,令人过目之后,久久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高运喜是一个带着一条伤残的腿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战士。他拒绝了上级安排的在县城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半阁城,后来担任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前的“大跃进”时期,在所在各大队争“放卫星”,虚报高产的情况下,他先被迫给所在大队报了六百万斤总产,结果挨了公社民兵两个耳光,只好赶紧改口说力争一千万斤,才避免了被“下茬打”。</p><p class="ql-block"> 而实际情况则是公共食堂“眼见已经吃光了库房里那点种子”了!为了“想个周全的办法把人命先保住”,他在从公社开会回来后做了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首先,他在征得时任大队长的谢佑普的同意后,以维护集体利益的名义,先把社员的自留地统一收归大田,然后以开荒植树造林为由,把自留地划到沟坡,以便让社员多开些荒地度过饥荒。他也想到了这样做可能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以至跪着给佑普这位既是同事,又是长辈的“佑普爷”交代了后事。在他看来,“啥叫党员,紧要关头不站出来替社员谋生路,……那还叫党员吗?”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信仰坚定,说:“我就不相信,人民公社就是让社员整天去喝糜面糊汤、煮榆树皮?”因为这件事,他曾被谢信仁告黑状,被抓到派出所,肋条被踩断了一根。对此,他不但毫无怨言,而且不为人知。 </p><p class="ql-block"> 其次,以抓阶级斗争为名,召开群众大会,批判了偷吃集体萝卜的食堂广管理员谢善广和偷吃掺了老鼠屎饲料的饲养员谢狗剩,乘机以对付苍蝇、关心老人为由,放任社员从食堂领饭回去吃,以便社员自己想办法增添食物。</p><p class="ql-block"> 大旱连年,他又主动为村中群众的“祈雨”事件担责,面对公社来人的以“保护”为名的指责,他义正词严地指出:“迷信活动,确实是不能搞。可在这要命的天灾面前,我们的一级政府都干了些啥?我倒是一直在想,早几年,群众都不大相信鬼神,慢慢地都相信科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现在为啥又转过身来向老天爷乞求活命呢?……是谁引导群众往邪处想了的?……你说说,咱们那些‘骑着包谷上月宫,搭着梯子摘棉桃’的宣传画是不是也有点迷信色彩?一亩地能打下十万斤粮食吗?……和家庄的一匹骡子下了一匹马驹子,还登上了省上的报纸!骡子如果能下马驹子那还叫骡子吗?一级党委一级政府都敢这么瞎起哄,老百姓去祈个雨又何罪之有?……工厂的工人还保留着那点粮食调拨,农民眼下咋活命?……河南、安徽那些外地人都已经结队跑到我们这荒沟野岭来逃荒,咱们要逃,又往哪儿逃去?”</p><p class="ql-block"> 灾荒过去以后,他被提拔为公社党委书记。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又被造反派赶下台。以至妻子祝心香不堪被毒打、凌辱跳涝池自杀身死,女儿也险些被当众奸污……</p><p class="ql-block"> 对于农民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农村,搞的所谓“文化大革命”,高运喜认识得很清楚。他对张义伦说:“农民就是农民,不是政客;他们仅仅想讨个活命,吃一顿饱饭,还顾不上瘪着肚子去理解你的革命理论”;而且颇为大胆地说:“目前这场运动再不停止,必将会演变成一场新的人祸”。</p><p class="ql-block"> 恢复职务不久,“反击右倾翻案风”刮来,他又被罢免回乡。尽管如此,他还是痴心不改,尽量在村上抓生产,与坏人斗争中继续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同样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党员领导干部谢佑普,和高运喜有所不同的是,他是一个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同时在半阁城村辈分较高(几乎全村人都称之为“佑普爷”),又担任着大队长的特殊地位,在该村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沉稳多谋,往往在关键时候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甚至可以称之为该村的“压舱石”和“智多星”。</p><p class="ql-block"> 谢佑普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老党员,曾以党的外围组织“三十六兄弟”成员的身份,以半阁城坡头那个关中道交通要冲车马站为掩护为党工作,曾经协助地下党秘密运送枪支弹药,并救了后来成为当地党的领导干部张义伦(当时化名罗志)一命。他的两个女儿的三任女婿都是地下党成员,其大女儿谢月季曾是一个在共产党军队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著名女战士,后被敌人“开肠破肚”残忍杀害。</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农村继续为党工作,公社化时期,曾担任半阁城大队大队长,和担任支部书记的高运喜配合默契,高运喜遇到难事,必征求其意见。前述高运喜为解决社员饥饿问题而提出改划大田自留地为沟头坡地以扩大自留地等办法就是和他商定的。关于他在该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此处举一例以见一斑:该村有谢、高两大姓。在给逃荒而来的外省客组成的该村第七生产队划分耕地时,以谢舍娃为代表一些谢姓村民和村干部翻土改的老账,认为高姓人家沾了谢姓的光,要主要由高姓人家组成的第二生产队多划出好地,双双争吵,高运喜也未能平息,以致以划地为主题的社员大会只好暂时散会。会后,见第二天又要开全体党员会,带头闹事的谢舍娃心里没底,去找谢佑普,想看一下“老爷子”的意见。虽然这时因为村里的“祈雨”事件谢佑普已经被戴上“右派”(实际是“右倾”)的帽子“留党察看”,但作为谢家“族长”一样身份的谢佑普并没有站在本姓的立场上说话,而是站在一个党员的严正立场首先质问道:“民国时候,老蒋年年派壮丁,那时,咱们老谢家咋没人跳出来说高家人少咱们多出几个?高子升那年在省城正念师范,丁捐派下来了,他老子当着保长都不敢让咱们祠堂通融,直接就把自己的亲儿子算了一个人数让他报了军校。兵荒马乱的年月,谁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兵?这号事情,咱们都把手捂在胸口想一想。动员去朝鲜那阵子,高家才几户人?他们三拨儿走了多少个?喜娃(指高运喜)拄着拐回来了,这些年给大家跑前跑后,多吃过大家一口饭吗?咋有人现在还提谢家、高家这号老话?就是说到西沟楞住的那些个外地客,哪一个又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人哪,但凡有办法,谁愿意背乡离井到咱这里受这号恓惶?……多一亩地能咋,少一亩地又能咋?”接着,他又批评舍娃说:“……党员说话就得按照党的章程来哩。支书在上边说东,你在下面道西,搅得那么多人跟着起哄,你自己说像不像个党员?”</p><p class="ql-block"> 村上竞选村主任时,谢佑普作为大队长担任选民大会召集人,谢拴柱之外的谢家四兄弟因为历史恩怨大闹会场,为顾全大局,谢佑普主动放弃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文化大革命时,上边有人为了陷害高运喜,硬要在半阁城挖一个“反党集团案”,又是谢佑普越级上告,才使好多无辜干部和村民得到解脱。尤其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是:当地人家养细狗如同家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谢佑普的狗曾经救过他一命!可是为了救乡亲们于饥馑,他忍痛把自己心爱的狗杀了,说成是“羊肉”分送给乡亲!可以说,党员的高风亮节,在谢佑普身上得到完美体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谢栓柱在高运喜任村上党支部书记时任副书记,配合高运喜工作。在公社书记张义伦来村上处理“祈雨”事件,说到公共食堂因缺粮难以办下去,村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高运喜因故不好说话时,他就曾仗义执言,为群众辩护,认为那算是村民“生产自救的一个办法”,说得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显示了一定领导水平。</p><p class="ql-block"> 高运喜升任公社书记后,栓柱即任支部书记。由于大队长选举失败,公社就让栓柱暂时支书、大队长一肩挑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文化大革命”之火也烧到了半阁城,从省城回来探亲的谢金锁拉起了一个名为“风雷激”的造反队,占领了大队部,在村里破开了“四旧”。</p><p class="ql-block"> 虽然凭着一个农村干部的直觉,栓柱觉得“啥叫革命?实实在在把粮食打下才是真正的革命,整天喊那些语录口号又能抵个毬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他虽然有诸多不解和无奈,但还是在和谢佑普商量之后巧妙地沉着应对:召集秘密党员会,以该村党员为骨干,吸纳几个生产队长,成立了一个名为“誓死捍卫”的战斗队,这个“战斗队”刚刚扯旗放炮宣布成立,谢有福、高水仙等马上“反水”,谢金锁的“风雷激”战斗队立即就偃旗息鼓了。这就使得村里的政权还牢牢掌握在党支部手里。</p><p class="ql-block"> 为了应付这场“革命”,他接受民兵连长谢有福的建议,请人画了一幅大型毛主席像,目的则是:“起码让外人知道,半阁城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不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虽然他为了应付那场“革命”,却找不到一个“革命对象”苦恼,但还是不但“塞了几个糜面馍馍”,偷偷放走那个“炕头躺着个病老婆,这几天已经揭不开锅了”,不得己想偷该村架子车轱辘的老志愿军战士,而且按照原来国务院领导保护好詹木林的指示,和高运喜一起,与公社来抓“美国特务”的“造反派”巧妙周旋,放走了詹木林这位“国际同志”,使之免受摧残。</p><p class="ql-block"> 当谢哲虎为报仇而趁夜色打了任丕显一闷棍之后,为了保住谢德懋这个独苗,他和谢佑普多方设法,使其免受磨难。后来因为放走詹木林栓柱被罢免了支书职务,但“一看各队的活路撂了一大滩”,他还是“觍着脸逐个提醒”。</p><p class="ql-block"> 六队队长谢舍娃因为“匿名信”一事撂了挑子,栓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好说歹说无效,只好没好气地骂道:“你狗日的是今夜睡下去就能死,还是明早一起来就断气?耽误了生产,等这运动一过,大家找你算后账时,我看你给社员咋交代!耽搁了麦子,明年的公购任务咋办?社员的口粮咋办?这些大事你考虑过没有?”后来又瞎气换好气劝说了好一阵,终于舍娃“躺不住了”,没等栓柱迈进自家门槛,舍娃已经“把六队官树上那口鈡催命似的敲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后来,舍娃被选为村主任,他们两一个带队搜土肥,一个领队挖水窖,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反击右倾翻案风”刮来,公社革委会主任任丕显想整倒高运喜,他又和任丕显巧妙周旋,使其企图未能达到又无话可说。他还借此以复员归来的弟弟将任村干部为由,向任丕显提出辞去村支书的职务。其实,他是看到忠心耿耿为党为民勤奋工作多年的高运喜等人被打成“反党集团”,遭到不择手段的迫害,才是这位任村干部多年,已经年届不惑的栓柱做出这种选择的真正原因。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是不能苛求这位老好人的无奈做法。 </p><p class="ql-block"> 除了高运喜、谢佑普和谢栓柱之外,曾先后担任过村干部的还有谢舍娃、谢有福、谢狗剩等人。谢舍娃的直爽急躁、口无遮拦;谢有福的深沉隐忍、敢于担当;谢狗剩的憨厚老成,乐于吃苦等等,也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就不一一述及了。</p><p class="ql-block"> 总之,《半阁城》刻画了一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生动形象,正是这部长篇小说的重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他们不仅巨有了解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认识价值,而且有其不可多得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喜剧的笔法 悲剧的内涵》</p><p class="ql-block">摘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阁城》的笔法和语言是富有喜剧性的,引人发笑的幽默、诙谐语言几乎俯拾皆是,但其内涵却是悲剧性的。所以笑过之后冷静下来,却往往使人心情悲哀压抑,再也笑不出声来。</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人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小说中这些悲剧都是小人物的悲剧,但合起来就是一个时代或时期的背影。作者写出这些,其意义在于,也可能仅仅在于时时警示我们:我们绝对不能再允许这样的悲剧重演!至于说到小说的喜剧性,尤其是调侃、诙谐的语言的运用,则诚如王夫之所言,以乐写悲,则倍增其悲,而且有一种反讽效果,无疑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第三节《詹木林:独特视角与多重艺术功能》摘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木林是《半阁城》艺术世界的一个异类:作为曾经的“美国鬼子”和后来的“半阁城”村民,他翻转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性。作者的这种人物设计,如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给作者、也给读者观照这部小说所描写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而也使之具有了多重文化艺术功能。</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应当说,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设计这么一个人物,是相当大胆的,也具有了多重艺术功能。可惜的是,不知作者出于何种考虑,让这个人物在“文化大革命”因被保护而过早地在小说中消失,只用一封信和在小说末尾提了一下就交代了这个人物,其艺术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