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诺奖时,许多人都在翘首以盼,今年诺奖又花落谁家?我与好友也在议论,但我们有一个同感,好些国人对此不屑一顾,诺奖在此不受待见。<br> 首先是盲目排外。有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必要关注诺贝尔奖,诺奖是西方人搞的,中国人的科研成果不需要他们颁奖,邓稼先、钱学森没有诺奖,丝毫不影响他们是两弹一星功臣。甚至有人说,只要思想领先,政治挂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诺贝尔奖算个屁!好象凡是西方人拥护的我们就必须反对。你如果赞扬了别国的科研成果和诺奖,就一定会遭到非议。日本连续19年获得诺奖,有位教授称赞日本教育科研好,是诺奖联合收割机,被”爱国者””正能量”喷得狗血淋头。骂他是洋奴,故意拿诺奖说事,贬损抹黑中国。 其次是良才排斥,让人匪夷所思。价值观不同,量人用人的标准也不同。用现代文明先进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用人机制,千里马会常遇伯乐,如果观念陈腐用人机制落后,千里马会常当倔驴使唤。 <h5> 科学家 李爱珍</h5> <h5> 科学家 颜宁</h5> 半导体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李爱珍,世界著名年轻科学家颜宁,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组织者以种种理由拒绝,让他们多次落选不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她们都能顺利被美国科学院聘为院士。<br> <h5> 美国经济学家 戴维格</h5> 最可笑的是两位诺奖得主的遭遇。一个是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格,在中国西南财经大学任教十多年,院校认为他资历较浅,考核不达标,2021年将他解聘辞退,2022年他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对西财来说损失有点大,否则今年西财将蜚声海内外了。学校现任专职教授(比那些“客座”、“荣誉”、“女婿”强多了)被授予诺奖,这样的荣光在国内是难得一见的。但现在西财还是可以自豪的说:我们学校的经济学教授个个都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实力,看见没,哪个得奖的老头就是去年被我校解聘的!这就叫“自信”。 <h1></h1> <h5> 药学家 屠呦呦</h5> 另一个是中国本土唯一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就这样一位获得世界最高奖赏的杰出科学家,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次被科学院拒之门外,说他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无足够的论文。她的缺点和袁隆平一样,是个”三无”科学家。<br> 如此操作让人觉得,不但中国院士的科研能力比欧美院士比诺奖者强,就是大学一般教授的资历水平也比诺奖者高。我国高校教师的考核标准连诺贝尔奖得主都远远达不到要求,估计牛顿、爱因斯坦来了也只能端茶倒水。厉害了!我的国。<br> <br> 还有人说,诺奖不严谨、庄重,一不要个人填表申请,二不要向领导登门汇报,结果出来了,得奖人还蒙在鼓里。中国人评个优岗或职称,领导的门坎都踩烂,评诺奖还没学生入团手续多。国人觉得诺奖是个游戏,可有可无,因此拿了诺奖也不受人待见, 广东一小姑娘拿了个世界体操冠军,人还在国外,家里房子被政府装修一新,回乡那天,欢迎场景正如宋丹丹描述那样: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送奖金的,送汽车的,送房子的络绎不绝,人们羡慕不已。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个得了世界最高科学奖的屠呦呦,老奶奶一直被冷落。人们宁愿彻夜狂欢超级女声,通霄庆祝演艺明星,也不愿鼓掌诺奖得主。中国人几乎都知道李宇春、范冰冰,但有几人孰悉屠呦呦?正因为大家不看好诺奖和科研人员,那北大物理高材生当城管,博士拼命考村官也就不奇怪了!<br> <h5>中国药学家屠呦呦2015年在瑞典获诺贝尔医学奖</h5>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声誉的奖项,它代表着人类最杰出的成就。诺贝尔奖的意义旨在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时代的杰出发明和杰出人才,它对于科学研究、人类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推动和影响,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肯定的。获得诺贝尔奖是举世闻名的荣誉,获得这个奖项对于获奖者本人的职业和人生意义非凡,同时也会为其所在的国家或科研机构等组织带来光彩。去年,我国高校纷纷与诺奖得主攀亲,虽滑稽但对诺贝尔奖是向往崇拜的。许多大学把培养诺奖得主已立为重要目标,看来诺奖离我们很近了!我们深信,只要坚持开放,深入改革,不要多久,诺奖得主一定会在中华大地层见叠出。<br><br> <h3>文 / 桥</h3><div><h3>图 / 网络</h3><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