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1日6时11分,当朝阳跃出地平线的一刹那,瞻鲁台上群情沉浸,毕竟岱巅风云瞬息万变,泰山日出可遇不可求,彼情彼景,那种难掩欣喜,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彼时彼刻,华夏大地有很多地方同览旭日东升耀乾坤,但这里是泰山,是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脉流长的泰山,得天独厚自带光环,所谓:中华无处不朝阳,泰山日出甲天下。</p> <p class="ql-block"> 瞻鲁台,是孔子眺望鲁国的地点,想必2500多年前他应该也在此一睹海日奇观,捎带着思绪纷飞。</p><p class="ql-block"> 视线穿过通往瞻鲁台上的拱形门,玉皇庙、青帝宫、碧霞祠、孔子庙等一众岱顶古建筑在眼前铺展开来,这些古建筑,于孔子而言,皆为寥廓身后事 ,他目光所及处,更自然而原始,理所应当一顾尽苍茫。</p> <p class="ql-block"> 日出,寓意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众人即将迈开下泰山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沿瞻鲁台西行,出拱门,可见一处很独特的自然景观——仙人桥:两侧垂直如削的陡壁,凭借几块巨石的叠砌而连贯,令人啧啧称奇。仙人桥的出现,非人力可为,只能借天工之力,只能自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 下瞻鲁台,经过一线天,向日观峰方向前行,崖壁上几处刻石分外醒目,且均为近代题刻。</p> <p class="ql-block"> 青连齐鲁,书写者王遽常。据说,这是他自创的一种书体,也属草书,被称章体,可谓返祖之举,又回归到了书法的本意,无论什么书体,只要把字写美观,赏心悦目便为书法。</p><p class="ql-block"> 语句化裁自杜甫《望岳》之“齐鲁青未了”。</p> <p class="ql-block">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出《孟子》,意即背负着泰山抵达北海,比喻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由郭沫若草书,书法龙飞飘逸、轻盈若舞。没有谁生而知之,但总有人出类拔萃、头顶灵光,众所周知的“虫二”刻石,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他慧眼独具,一语惊醒世间人:风月无边。从此,此释义遂被公认且沿用。</p> <p class="ql-block"> 泰岳高耸万山从,由陈毅元帅行书,语意也与“首出万山”、“五岳之宗”等大体相当:泰山高耸通天,其余的山在泰山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p><p class="ql-block"> 七个字行云流水,足见老一辈革命家的书法功底。在落款中还有“仲弘”两个字,这是陈老的字,也是属于那个年代乃至上溯很久远时间段的称号标志,如今,每个人只有姓名,没有字号,充其量还可以有个笔名。时代有不同,各有各千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许多人可以坐拥若干个网络名字,这是一干先人所无法比拟也无法想象到的。</p> <p class="ql-block"> 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p><p class="ql-block"> 这是赖少其的书法大作,兼具隶书及魏碑的风格,颇有打油诗的韵味,却气势不凡,力道刚劲。</p> <p class="ql-block"> 日观峰处,也有大量不胜枚举的刻石。</p><p class="ql-block"> 云海,是近代书画大师刘海粟的手笔。凌云气,由书法家沈鹏题写。如果说,繁体字识别很难,那么,繁体字叠合草书的识别,便是相当难,加之在相对平整的石面上,刻字容易走形,识读便难上加难。这也是让众多游客面对石刻时,屡屡缄默不语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五岳之尊,这四个篆字,看上去有象形文字的美感,美中不足的是,篆字的专业性很强,纵然篆书中规中矩,许多人也望而不知所云。</p> <p class="ql-block"> 雄伟泰山,芸芸众生之中,谁先登上岱巅?传说里上古72帝都曾登临泰山,奈何传说总归是传说,无凭也无据。泰山周围几千年前便有先民劳作,为了生计,或采樵、或采药、或渔猎而在泰山上奔波,奈何籍籍无名,像一阵风,虽然吹过了,过后便了无痕迹。</p><p class="ql-block">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泰山第一人,他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千古一叹,被世代传颂,他是被载入史册的登泰山第一人,前无来者。</p><p class="ql-block"> 孔子,能够青史留名,乃至万古师表,与他在教育上将学习由贵族独享而推广至平民化的创举、与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先进教育理念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若想被历史称颂,必须足够优秀、必须足够杰出,必须为民心所簇拥,否则,便是空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孔子小天下处,向东北几米远的地方,有康熙皇帝御题:果然。所谓,字越少,玄机越深,虽只有两个字,却留给解读者更广阔的遐想空间,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依自己的思绪尽情驰骋,可以说果然雄伟,可以说果然一览众山小,可以说果然天下第一名山,可以说果然名不虚传……可以果然一切……没有对错,只有思路纷呈。</p> <p class="ql-block"> “果然”西北方向而望,有李斯碑的复制碑,李斯碑的原残碑现保存于岱庙内,虽然残存仅十字,光芒卓越两千年。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经历风雨霜雾的不断侵蚀,李斯碑的传奇存世,不但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石刻物证,而且,不经意间让李斯成为中国第一位有记载的书法家,并且,李斯碑是泰山刻石的鼻祖。</p><p class="ql-block"> 假如,没有这残存的十个字的在世,肯定会有许多内容被“据说”,司马迁关于李斯碑的记述再详细,也会被后世一波接一浪的质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玉皇顶东侧的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实力派偶像刻石,书写者为泰安知府爱新觉罗玉构。仕途求索路,学而优则仕。在古代的求学路上,写毛笔字,写好毛笔字,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倘又身为泰安知府、知县者,在泰山石上提笔挥毫,便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在泰山的刻石宝库中,就存有若干泰安官员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 泰山,能成为五岳之长、五岳之尊、五岳独尊,除了与生俱来“一览众山小”的山势,秦始皇功居首位,他灭六国一统华夏,也开启了皇帝封禅泰山的先河。孔子,纵然贵为泰山第一人,凭的只是一己之力,势单力薄。而皇权的垂青,借的是一国之力,力拔山兮气盖世,无事不成。</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秦始皇是这场造尊运动的前赴者,那么,汉武帝便是不折不扣的后继者。汉武帝八临泰岳,七封泰山,由朝及野,让泰山声播四海,如果说,孔子是五岳独尊的奠基人,那么,秦皇汉武便是当之无愧的五岳独尊功成者。</p><p class="ql-block"> 尽管,关于无字碑何人所立,仍存争议,主流的声音,还是把无字碑归于汉武帝的名下。</p> <p class="ql-block"> 无字碑北面,便是玉皇庙,内有极顶石,系泰山自然山体制高点,也是秦汉时期,皇帝封禅燃柴祭天的地方,在古人心中,惟天为大,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玉皇顶离天最近,在此处借助烟气升腾与上天对话,非此莫属。 </p><p class="ql-block"> 玉皇庙正殿,匾额高悬,上书“柴望遗风”四个 鎏金 大字。</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外立柱上,是乾隆撰书的对联:统驭群灵端紫极 氤氲真宰肇元功。尽管位置夺目,但几乎没有游客瞩目,原因大概有二,①字体难以辨读,②内容晦涩难懂。</p><p class="ql-block"> 内侧立柱上的对联,则与乾坤的御题反差强烈,也被人不时提及:地到无边天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由王讷题写,源于林则徐之“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对联内容通俗易懂,表述大气励志,位于泰山极顶处,也相当押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配殿,是财神殿。细数泰山上的庙宇,财神殿居多,想必也是呼应民意关切使然,毕竟占绝大多数的布衣百姓,当心比天高的大饼,只能隔岸垂涎,而不能裹腹时,求得财富姑且糊口更靠谱。</p> <p class="ql-block"> 西配殿,是观音殿。有一副对联写的荡气回肠:玉皇顶上瞻宇宙 无字碑里写春秋。站在玉皇顶,透过玉皇庙门,无字碑咫尺可见,这副对联可谓写实而应题。对联内容让人登上玉皇顶的一刹那,在放下柴米油盐牵绊的一瞬,引发沿今循古的念想,引发对人生的悠悠思索。</p><p class="ql-block"> 撰写者为宋文擎,可惜百度无果,找不到相关资料,属实令人唏嘘:名联未必出名人。</p> <p class="ql-block"> 出玉皇庙向西北方向前行,有一处山峰名为丈人峰,这个地方最引我毫不犹豫前往的理由很纯粹:丈人峰的石刻林林总总,密度很大。</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丈人峰名称的由来,我更倾向于“又传”,封禅使张说逃脱不了干系,公而夹带私货,自古及今,虽不能说普遍,但永远不乏个例。假使没有封禅泰山过程中的徇私情,张说肯定史籍名落,丈人峰之称也不会花落泰山。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丰富丈人称谓的词汇,张说的贡献不可磨灭,没有他对女婿的火箭式提拔,老泰山以及引伸而来的岳父之称谓,也就成了空中楼阁。</p> <p class="ql-block"> 峰峦,因张说而丈人峰。题刻,借着丈人峰而表达对于泰山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 丈人峰上,有一处刻石楷书大字:国泰民安。字体端庄遒劲、稳重有力。看落款,却不由五味杂陈。其一,书写者系日本书法家泰云柳田,书法造诣之高,令国人汗颜。其二,如此内涵深远的词汇,竟然由外国人而铭石。</p> <p class="ql-block"> 由玉皇庙向丈人峰信步而去,首先映入眼帘的石刻是“御霜”,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书写。程砚秋,满族人,御霜,是其字号。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某种意义上都是相互贯通的,一个在京剧领域能卓而不群的人,熟稔驾驭书法也不足为奇,尽在情理之中。</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11次来到泰山,6次到达岱顶。无论动机如何,至少说明他对泰山情有独钟。无论书法水平高下,无论文采优劣,文武官员当然不约而同地啧啧称赞,而他理所应当地在恭维声里沉醉。对于丈人峰,乾隆也没有吝笔,写下了诗句:仙人对博寄幽托,岂实凌虚上玉京。立字谁人称博古,居然移置蜀山名。</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人们,已经可以不用违心对乾隆的字与诗品头论足,实是求是地说,他的诗,既没有打油诗的诙谐有趣,也没有诗家的字字珠玑。他的字,也乏有拓印者。</p><p class="ql-block"> 但是,客观上,乾隆皇帝的石刻却价值不菲,他是最后一位来到泰山的皇帝,那是他勿庸置疑的真迹,是泰山乃至中华文化史不能重新来过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在由丈人峰折返玉皇顶的路上,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崖壁上,又见到一处石刻,草书灵秀:春风化雨隆青蛇 寿松青翠连翘黄 后坞揽景修玉女 天柱奇峰立此场……</p><p class="ql-block"> 见到该题刻的一霎,莫名地为题写者难过,在书法作品云集的岱岳上下,在此偏僻角落,难以入众人眼,入众人心更无从谈起。凡撰并书者,必然耗心血,必欲让人知,绝非只求孤芳自赏,而该石刻颇有养在深闺未人识的悲凉。</p> <p class="ql-block"> 青帝庙,祀奉青帝,泰山居于东方,五行属木,传为太昊伏羲。</p><p class="ql-block"> 民间,对青帝似乎不太感冒。而皇室对于青帝却不敢怠慢,因为,青帝系春神,万物生发之所主。</p><p class="ql-block"> 正殿东侧有月老祠、平安门,算是给了民众一个踏入的理由:因为没有谁不渴求遇见一程美好姻缘,从而拉开孕育新生的帷幕。因为没有谁不祈祷一路平安、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正殿题有楹联:</p><p class="ql-block"> 名岳配天乃众山之雄长</p><p class="ql-block"> 盛德在木实万物之资生</p> <p class="ql-block"> 西配殿是财神殿,题有楹联:</p><p class="ql-block"> 苍龙盘居泰山巅</p><p class="ql-block"> 凤鸟适至汶河畔</p><p class="ql-block"> 该楹联,虽区区十四字,却不仅隐含了龙凤呈祥的潜台词,而且还提及了大汶河,都与青帝所主生发关联密切。大汶河水在泰山脚下不息流淌,滋养了大汶口文化,该遗址存在的断代,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遗存。</p> <p class="ql-block"> 东配殿是观音殿,题有楹联:</p><p class="ql-block"> 晨钟暮鼓警醒尘世名利客</p><p class="ql-block">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中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青帝宫正门左转,是一处峭壁,也是泰山上寸石寸金的山峰——大观峰,密密码码的石刻,让这片石壁熠熠生辉,题满了从唐代绵延而来的刻字。</p> <p class="ql-block"> 此处石刻,被称为清摩崖,由康熙皇帝题写“云峰”,而正下方则是由乾隆皇帝所题的《夜宿岱顶作》。</p><p class="ql-block"> 大观峰原本还有一处大型摩崖石刻,是为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时题写的《唐登封纪号文》及李安期之《登封降禅朝觐颂铭》,可惜被乾隆题写《夜宿岱顶作》时彻底铲平从而痕消迹失。</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被明代布衣书法家林㷆所题“忠孝廉节”覆盖,至今,乾隆题刻的西侧还留有“济南府知府”字样,从残存题刻时间显示为明嘉靖年间。此可以推测,在乾隆皇帝之前,至少有两个人已经捷足先登,对李治的刻石率先进行了一番摧残。</p><p class="ql-block"> 在某些导游讲解词中,说乾隆皇帝践踏了李治的摩崖石刻,这个锅,不能由乾隆皇帝一个人来背。</p> <p class="ql-block"> 由清摩崖东行,有一处被称为唐摩崖的金光灿灿的石刻,系公元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时,所题《纪泰山铭》,书法被称为唐隶,字体遒劲有力,因而被历代书法爱好者竞相拓印,以致石刻下端易于拓印的部分被不同程度的损坏,好在有众多拓印本可参照,后又被临蓦修复如初。</p> <p class="ql-block"> 宋摩崖,位置比较偏僻,位于大观峰的东端,是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时,钦定的选址,并题写《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铭》,俗称谢天书。</p><p class="ql-block"> 如今,《谢天书》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后来者反客为主,尽兴题刻,赵恒的鎏金字反倒成了陪衬,在字里行间无可奈何的金光黯淡。</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赵恒是位颇有文采的皇帝,不像乾隆皇帝洋洋洒洒四万余首诗,无一句可市井流传,他写的《劝学》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堪称金句。可惜,文采斐然与帝王术不是一码事儿,打了胜仗还要割地赔款的《澶渊之盟》终究为后世所羞于唇齿。</p><p class="ql-block"> 嘉庆年间的题刻,也颇耐人寻味,“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是当时主战派寇准《咏华山》中的诗句,把该诗句书写于《谢天书》之上,是否也暗中表达了书写者的一种态度:苟且中偷生,不如战而死?似乎有一种为寇准鸣不平而吊打宋真宗的宣泄。</p> <p class="ql-block"> 由大观峰向南沿台阶下行右转,泰山上最雍容尊贵的古建筑群便映入眼帘,这就是碧霞祠。碧霞祠金碧辉煌,为二进院落,正殿顶覆铜瓦,配殿顶覆铁瓦,布局紧凑而不显拥挤,堪称我国高山古建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碧霞祠始建于1009年,时称昭真祠,也是泰山香火最兴旺的处所,1684年,康熙皇帝到达碧霞祠,也是史上第一位亲诣碧霞祠的皇帝。正对碧霞祠南神门的影壁上高悬四个大字:万代瞻仰,即由康熙皇帝御题。</p> <p class="ql-block"> 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第三次莅临致祭碧霞元君,此次皇太子胤礽及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随从,当胤禛来了个华贵转身变为日理万机的雍正皇帝后,却再也没有机会来到泰山,他在碧霞祠的唯一手迹便是后来为正殿题写的匾额:福绥海宇。</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否与康熙的亲临有关,至少在雍正期间,无论朝野,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泰山神主管的只是一山之事,而碧霞元君管的却是全天下的大事小情。这一“共识”所产生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碧霞祠成了泰山上香火最鼎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碧霞祠,是泰山古建筑中立柱最多的地方,每一个立柱都题有楹联,因此,也顺理成章变成了楹联荟萃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碧霞祠正殿门口正上方,是乾隆皇帝所题:赞化东皇,同时,还御撰上下联。 </p><p class="ql-block"> 碧落高居金台传妙诀</p><p class="ql-block"> 苍生溥佑大德仰慈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想必,对于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不论写什么,无论怎么写,当时一定是一片掌声,一定会一片喝彩!恐怕这也是他御题不止的动力源泉。</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为碧霞祠还撰了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三素云英扶绛节</p><p class="ql-block"> 九光霞缬丽青坛</p> <p class="ql-block"> 碧霞祠的楹联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以“碧”“霞”而嵌联首的楹联:</p><p class="ql-block"> 碧天泽众生春夏秋冬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霞光普社稷东西南北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联语简练却不失厚重,内容易懂又流畅庄重。</p><p class="ql-block"> 该联由当代书画名家都本基撰书,2009年悬挂于山门。</p> <p class="ql-block"> 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老奶奶,春夏秋冬祭祀者络绎不绝,东西南北拜谒者川流不息,给予广大信众强大的心理依托及精神慰藉,估计与一个人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这个人,就是万历皇帝,明朝的皇帝中,没有一个登上过泰山,但并不妨碍对于碧霞元君的顶礼膜拜。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曾患眼疾,而后痊愈,为此,万历皇帝特赠碧霞元君铜亭一座(现保存于岱庙)。</p><p class="ql-block"> 在老百姓心中,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没有水分,皇帝做过的事儿,就是千真万确,不会作假。</p><p class="ql-block"> 皇帝一滴水,民间江河流。碧霞元君崇拜,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 出碧霞祠西神门,沿阶梯而下,右转可见一石牌坊,上书“望吴圣迹”四个大字。穿过牌坊向上,可达孔子庙。</p><p class="ql-block"> 所谓望吴圣迹,是孔子与颜回望吴门马的地点。2500多年的一天,师生两个来了一次视力探讨。孔子说,我看到了吴国的城门前有一匹白马,你看到了吗?颜回兴致勃勃的说,我看到了白马,还看到了拴马的缰绳。</p><p class="ql-block"> 对于师生间的问答,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与现实不搭边。对此,我不敢苟同,也可以信其有,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我们今天认为的不可能,也许,对于他们,不排除就是实实在在的亲历。</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玉皇大帝、青帝、东岳大帝、泰山神,乃至碧霞元君是不可望也不可及的存在。那么,孔子则大不同,他是鲜活的先人,只不过与我们时空相隔。</p><p class="ql-block"> 与众多庙宇不同的是,前往孔子庙必须迂回而进,并且进门时有影壁相对,似乎蕴含着圣人不可直视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泰山孔子庙,是海拔最高的孔子庙,作为名副其实的万古师表,当然越亲民越便于祭拜,越交通便利越便于致敬。山路皆难行,唯有泰山,因有着五岳独尊的魅力加持,登临者摩肩,孔子庙虽高,却无妨被世代接踵敬拜。</p> <p class="ql-block"> 孔子庙门对联,由清人徐宗干题写。这是一副集句联,军功章里有孔子、孟子的一半,也有乾隆、纪晓岚的一半,而徐宗干只是坐享其成的拿来主义。</p><p class="ql-block"> 缘起于乾隆对纪晓岚的“ 刁难 ” ,上联出自《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作为出联者,乾隆手握主动权。而作为应对者,纪晓岚学识之渊博及灵感齐天由此可见一斑。下联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p><p class="ql-block"> 上下联,前呼后应,上传下承,令人叹为观之。</p><p class="ql-block"> 书写者徐宗干,时任泰安知县。1832年秦刻石丢失,是他差人搜寻并移置于岱庙妥善存放,可以说,对于秦刻石能保存至今,徐宗干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而入门影壁上,内嵌孔子像,外罩的玻璃却无形中起到了镜子的作用,有了让人先正衣冠而后面圣人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上联:登泰山而小天下</p><p class="ql-block"> 表述了孔子会当凌绝顶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下联:黜百氏以宗六经</p><p class="ql-block"> 表达了后世独尊儒术的文化流向认同</p> <p class="ql-block"> 孔子庙内还有一处孔子石像,当代书画大家范曾为之撰联:</p><p class="ql-block"> 泰岳为尊唯一人敢配</p><p class="ql-block"> 孔丘固圣共千岫同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孔子庙,沿天街西行,临近蓬元牌坊处,有近代石刻,为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所写,该题刻创造了泰山刻石中的两个“唯一”:唯一的硬笔书写,唯一的带感叹号的刻石。内容朴实无华: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p><p class="ql-block"> 芸芸众石刻中,有人很高调,譬如乾隆,用意很明显:想不朽。有人很内敛,譬如,邓老在登上泰山时,想必也是众情难却,只是在留言簿上随手写下登山感想,想必也没有勒石的念头,但在万众敬重中,被永恒。</p> <p class="ql-block"> 过蓬元牌坊,有山赫然入目,名凤凰山。汉武帝八临泰山,七次封禅,是登上岱顶次数最多的皇帝。相传,汉武帝经过此山时,看见凤凰在山顶飞过,此山因而得名。没有人见证其所见,不碍思忖其所想,凤凰翔天,是天降祥瑞的征象,封禅活动因得天相扶,当然名正言顺。</p><p class="ql-block"> 山体上有自然天成的硕大宝座,似直冲云霄的龙椅,此处楷刻四个大字:气通帝座,为嘉庆年间泰安知府金綮题写。可以释意为,泰山上有强大的气场,与帝王气息合二为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气通帝座石刻东侧石壁,题有日近云低,借“日”与“云”,极誉泰山之高大。</p> <p class="ql-block"> 位于凤凰山西端的石壁上,有一处“奇特”的刻石,奇特之处,就在于在画一样的道符中间,刻着“仙子流芳”、“莺歌燕舞”字样,是1932年潍县信众所赠刻的还愿碑。</p><p class="ql-block"> 看起来,又是一个所求终如愿的故事,与万历皇帝的赠碧霞元君铜亭,有异曲同工之效。</p> <p class="ql-block"> 下天街左转,便到了南天门与未了轩之间的小天地,地方本不算宽敞,又因有信众停留叩拜,与上下山游客汇聚,每每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世上人,人间事。各有各需求,各有各相信。神因需而在,人因求而来。</p> <p class="ql-block"> 未了轩,始建于宋真宗时期,原供奉的是道教三门神,后又改为关帝庙,作为有生活原型的关帝现已被移奉至摩空阁,现在供奉的是东岳大帝。</p><p class="ql-block"> 未了轩匾额,由郭沫若题写。楹联也由文学大家郭沫若撰书。</p><p class="ql-block"> 听天门长啸松涛依旧</p><p class="ql-block"> 凌绝顶远眺风物日新</p> <p class="ql-block"> 西侧置有送子娘娘及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 财神殿题有楹联</p><p class="ql-block"> 掌人间福泽求赐丰盈</p><p class="ql-block"> 通天下财源普沾吉庆</p> <p class="ql-block"> 东侧奉碧霞元君</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为两层建筑,下为门洞,上为摩空阁,始建于1264年,由元代道士张志纯主持修建,明清曾重修,建国后又两度修葺,基本上延续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南天门位置险要,扼飞龙岩、翔凤岭,双峰夹峙。南天门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弘。</p><p class="ql-block"> 门洞两侧有石刻楹联:</p><p class="ql-block">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p><p class="ql-block">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p><p class="ql-block"> 上联写的是上南天门的感受,传说中南天门是人间与仙界的分界处,走过了南天门,便是到达了天庭,便是置身九霄之处,三天胜迹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下联描述的驻足南天门回看山下的景象,数不清的台阶一望无际,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上、下联对仗工整,内容与南天门的建筑及位置对应严谨,令人感叹:此联只应此处有,世间再无匹配处。</p> <p class="ql-block"> 紧十八盘,是泰山盘路上最陡峭的路段,崖壁上的石刻,因游客聚精会神上攀或下行极易被忽视,特别是飞龙岩上的石刻,还叠加树木、铁护网的双重阻碍,如果不是刻意去查看,很容易被忽略。</p><p class="ql-block"> 因为,自明代开始,祭天活动多在天坛进行,泰山已经还山于民,文人墨客尽可在泰山上自由挥毫,因而泰山刻石多起始于明代。</p><p class="ql-block"> 在浏览石刻的过程中,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题刻内容也往往发人深省,给予人启迪与思考。 </p> <p class="ql-block"> 飞龙岩,三个楷书大字,位于“翔风岭”三个字隔盘路相对的位置,均为刘翾题写。题写年代为大明隆庆元年。</p><p class="ql-block"> 尽管祭天活动已移离泰山,但泰山在古人心中,还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新皇登基承帝统,必须遣使致祭泰山,以告达天庭。鉴于监察御史的身份,此次题写,不除外刘翾也是官方致祭活动中顺便之举。</p> <p class="ql-block"> 知止观止,四个楷体字,端庄威严,教诲之意迎面而来。知止,意即适可而止,凡事皆有度,须把握分寸。观止,意即观览到此为止,事物已达尽善尽美,无以复加。</p><p class="ql-block"> 一如我登泰山,已臻观止,就其历史文化而言,只缘泰山在,天下已无山。</p> <p class="ql-block"> 云端,赞誉泰山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 神贶崇朝,题刻内容有些费解,神贶,意思是神灵的恩赐。崇朝,从天亮到早饭的时间,比喻时间很短暂。又“崇″通“终”,而可指一整天。似乎大意可理解为:神灵的恩泽始终都在。</p><p class="ql-block"> 在古人的膜拜中,泰山是福地灵山,护佑苍生,须臾不离。因而,凡逢大灾大难,皇帝也往往遣使致祭到泰山。</p> <p class="ql-block"> 与众多题刻含糊其辞不同,朱其煊记载的很详尽,也很直白,在清代每年的四月,朝廷都会例行致祭泰山,他作为致祭使者,公费旅游了一遭,不虚此行,把对泰山的称颂凝练于“绝顶云峰”中。</p> <p class="ql-block"> 下了十八盘,从盘路向南仰望,绝壁上苍松劲生,奇特的是,主干斜长,两侧壁上的松树似欲握手,相对而伸,因此,这一段路径,被称作对松山。</p> <p class="ql-block"> 盘路西侧石壁上,行书竖刻四个大字:暂远红尘。想来,格外贴切,攀爬感觉劳累者,疲于行走,哪里还顾得上是非恩怨?悠然漫步者,至此移步景换处,哪里还有心思被纷繁打扰?无论是谁,不管主动或被动,此时此刻,都不谋而合的暂远红尘。</p> <p class="ql-block"> 福州杨庆琛竖刻楷书:天下名山,可谓直抒胸怀,在古代,交通不似现在四通八达,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毛驴拉磨走不出那个圈。皇帝封禅泰山时,一般提前一年诏告天下,对于许多人,纵然泰山可望不可即,泰山威名却很难不入耳。</p><p class="ql-block"> 随着皇帝的登岱脚步,历代文人雅士也纷至沓来,通过他们的诗文,泰山更是声名远播,如此循环往复,泰山当然天下名山。</p><p class="ql-block"> 紧邻“天下名山”题刻,是石刻“能成其大”,这是一则哲理型题刻,语出《管子》之“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意思是海能够接纳每一滴水因而才能成为大海。凡能成就大事者必然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细思莫不如此。</p> <p class="ql-block"> 沿盘路下行不远,在一块自然石上,有北京大学杨辛教授所题写的《泰山颂》,杨辛对于泰山的历史与文化有着系统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可以说,这则《泰山颂》高度概括了当代对泰山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高而可攀 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 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 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 华夏之魂</p> <p class="ql-block"> 若论接地气,非“大好山河”刻石莫属,一是没有繁体字,二是正楷易认,三是字简单,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能脱口而出,四是内容浅显明了,五是位置紧邻盘路、高度适中。</p><p class="ql-block"> 略微费解处,署名为胡宝泉、胡宝林两人,让人有了共同发表论文的联想,想来书写者应为一人,而勒石应为一并出资,泰山留名的味道浓烈。</p> <p class="ql-block"> 在接近对松山牌坊处,在一方巨大的石壁上,题刻有“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书写者为隆庆年间的山东按察使吴丈华。语出自《礼.中庸》,形容圣道非常伟大、崇高。泰山,位于东方,主生发,且泰山拔地通天、峻极于天。这句话用于泰山也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同时也颠覆了我对“于”字写法繁简演变运用的认识,明代的人写作“峻極于天”,而同治年间的人却写作“峻極於天”,飞龙岩上现在还保存有同治时期的“發育萬物峻極於天”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位于朝阳洞西侧的石壁上,题有“圣寿万年”,题刻没有署名,据悉,是由乾隆皇帝的御字组合而成。</p><p class="ql-block"> 泰山刻石,也不能脱俗,也很现实,有的题字尽管可归于上乘,却不能被人记住,有的题字尽管平淡无奇,可能被人如获至宝。无论古今,不管什么领域,知名度就是市场,影响力决定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民间俗称全神庙,供奉较多,庙门南对五大夫松,门两侧的楹联也与五大夫松有关:</p><p class="ql-block"> 秦皇登封骅骝驻</p><p class="ql-block"> 青松封爵千古情</p><p class="ql-block"> 匪夷所思的是,上、下联明晃晃的错位重复了一个“封”字,难道浩如烟海的中华词库里,就找不出更合适的替换词?</p> <p class="ql-block"> 勤于政务的雍正皇帝,抽不出时间登临泰山,却牵挂着泰山上的树木。五大夫松,赐名于骤雨,失根于山洪,因于明代被损毁,而名存实亡。雍正八年差丁皂保补栽松树,以弥补五大夫松的徒有其名,对于泰山的看重,由此可窥一斑。</p> <p class="ql-block"> 五大夫松的名称,最早的有据可查的记载出现于东汉,记述的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禅途中遭遇暴雨袭击,因松树护驾有功而予以封爵五大夫。</p><p class="ql-block"> 目前仅存的两株松树,虽归于赝品,却也成了不容折扣的雍正古松。</p> <p class="ql-block"> 五松亭,因五大夫松而得名。楹联由光绪年间泰安知府恭曾撰题,虽对仗工整,差强人意的是,内容与五大夫松没有直接关联。</p><p class="ql-block"> 山水有缘供啸傲</p><p class="ql-block"> 岱云无意任留连</p> <p class="ql-block"> 五松亭南面的石壁上,有清代金石专家吴大溦篆书的“秦松”,古木虽已玉殒去,流年依然道秦松。</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开皇帝封禅泰山之先例,除了引领泰山打开五岳独尊之门外,也有专家推测泰山之“泰”可能就是由秦朝创字,“泰”字是与“秦”字的字形最类似的一个字,且“泰”下为“水”、“秦”下为“禾”,水能滋禾,不排除秦朝借造字、借泰山之力,拱卫秦朝基业长盛永久的心理期许。</p> <p class="ql-block"> 距五大夫松下行不远处,在半山腰,还有一株姿态优美的古松,被民间称为泰山迎客松,名望人松。</p><p class="ql-block"> 望人松正下方的石壁,曾有一段伤痛的经历,1938年日寇占据泰山,山河破碎之际,倭寇在此竖刻“皇道无边”四个大字,妄图借泰山之威以显不轨之图谋,后被铲除。</p><p class="ql-block"> 字虽被清除,石壁却无辜经此磨难,那里是中华民族的一隅伤疤,时刻提醒我们奋发自强,只有手擎强刃,才能掌握和平之剑。</p> <p class="ql-block"> 观瀑亭,位于云步桥东、飞瀑岩南,为石柱四角亭。为光绪年间泰安知县毛蜀云负责修建。更不能被忘却的是,在他任上的1894年,秦刻石被盗,正是他当机立断下令封城,得以使“卓越两千年”的国宝被重回世人视野。</p><p class="ql-block"> 亭柱上刻有对联五副,立于云步桥东望,可见两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外联为刘振声撰并书</p><p class="ql-block"> 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p><p class="ql-block"> 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p><p class="ql-block"> 内联为刘光照撰并书</p><p class="ql-block"> 跋涉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p><p class="ql-block"> 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桥入亭内,迎面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下联出自王维的《终南山》。</p> <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可见一副集句联,由泰安知府段友兰书写,上联:断崖瀑落晴天雨,下联:一线路入青冥端。“曲径通幽处 连山到海隅”,因所引用的唐诗家喻户晓,而出处易寻,而此联出处成谜,撰者何人,归于佚名,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在观瀑亭南侧亭柱,有一副写实的对联,上联:且依石槛观飞瀑,下联:再渡云桥访爵松。字中含景,生动传神,可以想见,对联作者正在亭中小憩,观赏飞瀑直下,一会儿,就起身走过云步桥,去拜访五大夫松。场景尽现,栩栩联中。</p><p class="ql-block"> 可惜,作者以种蔗老圃署名,让人徒然猜测。题刻有名也无名,经春越秋驻石亭。种蔗老圃太自谦,鸿爪讲述千古景。</p> <p class="ql-block"> 从云步桥到增福庙的路段,道路比较平坦,石壁也紧挨着盘路,游人脚步相对轻松,放慢脚步的同时,也可以分神用心揣摩。于是,众多题刻便应运而出。</p> <p class="ql-block"> 逍遥游,系毛体字,是在伟人写的字中遴选组合而成。</p><p class="ql-block"> 有许多人,绞尽脑汁在泰山题刻,意欲千秋有痕,却被岁月或人为铲平。而伟人的字,却是在万众敬仰中被铭刻,也终将被万古仰观。</p> <p class="ql-block"> 建国之前的泰山刻石,题刻者多为达官显贵,原因极其简单,平民百姓为温饱劳碌,无暇研习书法,更无闲心也无钱财勒石。</p><p class="ql-block"> 众题刻中,李和谦的“鼠碑”是个例外,他就是一介平民,但对于书法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经常以指为笔、以水代墨、以桌为纸,不厌其烦地练习。</p><p class="ql-block"> 他的“鼠碑”也堪称最吸晴的石刻之一,象形一只小松鼠,也象形一个如意,甚至还被解读为草书中的四个字,即“如”、“此”、“江”、“山”,让人脑洞大开。</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来,李和谦是一个有超前意识的民间高手、流量前辈,让人驻足,令人琢磨。他就像街头的一个寻常魔术艺人,看起来并不深奥的杂耍,不出手则已,出手便令人围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纯记事碑刻,大意是上级领导来督学,地方官员作陪登泰山。题刻内容无文采可言,可圈可点的是楷书工整。</p><p class="ql-block"> 对于远道而来贵宾,既然来到了泰山脚下,焉有不登临岱顶的情理?东道主奉陪登泰山,是不可推脱的选择,也不失为一项有益身心的高雅活动。如果,再勒石以记,没有人会不欣然接受。</p> <p class="ql-block"> 伟人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诗人、书法家,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唯一人。</p><p class="ql-block"> 他的丰功伟绩,与泰山等高。他的诗作及书法,与泰山比肩,也为五岳独尊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 说张默君的题刻,是泰山最为霸气的题刻,毫不为过。张默君,民主革命家,知其名者恐寥寥无几。她是邵元冲的夫人,邵元冲何许人?知晓者恐也寥寥。但与他过从甚密的人却史上闻名,他是孙中山的机要秘书、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他是黄埔军校第二任政治部主任,他的继任者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州才俊。</p><p class="ql-block"> 题刻写于1933年,草书内容:笑指齐州九点青,漫教治乱问山灵。且将同梦生华笔,来写千秋泰岳铭。在那个年代,身为女性,如此高调地在泰山题刻者,未必文采飞扬,必然特立独行。</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在中国的传统礼数中,还是以夫唱妇随为和谐,她反其道而行之,“登泰山偕翼如(邵元冲号翼如)”,真不愧为妇女运动先驱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了历代皇帝登临泰山队伍的浩浩荡荡,有了诗人词家的竞相抒怀,有了各种文学作品的宣介,许多人可能来不了泰山,但却因而知其名,泰山没有理由不成为天下名山,若来个名山问卷调查,泰山也必然位列天下名山第一。</p><p class="ql-block"> 题刻者,石祖芬,1899年代理泰安知府。</p> <p class="ql-block"> 走在泰山的盘路上,俨然就是走在无时不被历史气息包裹的时空里,刻石就是成年累月一直翻开着的书,就是先人曾经的足迹,只要肯驻足凝视,或感慨或赞颂,如烟过往便扑面萦绕。</p> <p class="ql-block"> 在盘路东侧一块自然石上,有两处题刻,南面隶书题刻“天空”二字,1912年由刘道忠题,字雄浑有力,短短两个字,却像天空一样高远,任由想象的翅膀奋飞。</p><p class="ql-block"> 北面题刻以楷书“泉”为题,1915年由李星源题写。在古代“泉”通“钱”,作者借题发挥,通过记患病所悟,大发愤世嫉俗之慨。</p> <p class="ql-block"> 增福庙西约五十米,有一处“到此一游”题刻,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六要素一应详尽。</p><p class="ql-block"> 道光丁未二月十七日,督学使者昆明何桂清,偕平湖高振馍、上元王至华、阳湖庄敏、萧山来献琛、固始元伟、无锡秦缃业、归安姜庚元同登,夜宿碧霞宫、次日黎明养云亭观日出。</p><p class="ql-block"> 勿庸置疑,何桂清是主宾,后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少保。爬的高,摔的重,用在他身上很妥当。15年后,何桂清因被太平军围困却弃常州城而逃,被清廷问斩于菜市口。</p><p class="ql-block"> 这种“到此一游”,不是随意的乱写乱画,首先,该书法功底深厚。其次,不论是私费还是公款支出,都需要石匠镌勒。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一时“显摆”,也成了泰山石刻宝藏中的奇珍异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遍览泰山楹联,增福庙的对联,最为亲切,不需劳神以记,这个对联时下还在春联中被运用,只不过因书写习惯的变迁,上下联的位置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天增岁月人增寿</p><p class="ql-block"> 春满乾坤福满门</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天门,有个大字篆“虎”石刻,作者为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溦,他长于篆书,尤其喜欢篆“龙”篆“虎”。识字先识人,识人才识字。吴大溦,不仅是学者、金石专家,更是有胆略的官员。</p><p class="ql-block"> 188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摇摇欲坠之际,沙俄对大清帝国领土不仅虎视耽耽,而且肆意挪动界碑。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但在吴大溦这里不适用。他用策略与计谋,迫使沙俄让步,使327平方公里的土地重入大清版图。</p><p class="ql-block"> 了解了吴大溦,再看“虎”字,虎威透石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牌坊东侧,建有二虎庙,内奉武财神赵公明。题有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身骑黑虎广招财</p><p class="ql-block"> 下联:心镜公明常进宝</p> <p class="ql-block"> 由中天门下行不远处,盘路右侧有一处题刻,很个性,堪称匠心独运,采用线刻手法,这种题刻方式在泰山刻石中极少见。</p><p class="ql-block"> 山高水长四个字,在青石上被勾勒而呈现。</p><p class="ql-block"> 根据首刻及末暑可知,是海军军官团在1932年所题。泰山上比比皆是的刻石,很容易诱发人们有样学样的跟进,该处题刻,书法性不强,趣味性浓郁。</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泰山的盘路上,就如埋头扎进一本浩如大海的书里,尽管不能阅其深奥,尽管只能浮光掠影,不妨虽一叶轻舟却超载而归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不觉路之漫长,但觉意永未尽。脚步难免疲顿,心情格外轻松。每一次遇见,都是如获至宝。每一个瞥见,都是心花怒放。</p><p class="ql-block"> 抬望一瞬,春芳已在枝头初绽。</p><p class="ql-block"> 自在齐鲁青未了,浑然不觉路迢迢。蓦然回首逍遥望,春风已到步天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了步天桥,很快就到了观音殿,座北向南,这是下山途中不多见的如此方位的佛教场所。楹联也无特别之处,就是把司空见惯的佛寺楹联原样照搬。 誓愿宏深十方同化</p><p class="ql-block">慈悲广大三德俱满</p> <p class="ql-block"> 药王殿,紧邻观音殿,祀药王孙思邈,像孔子一样,是有生活原型的被供奉者。药王有两大令人瞠目结舌的据传,其一,当年长孙皇后生李治时难产,他悬丝诊脉为她诊疗。其二,年龄最长封禅参与者。公元666年,当年唐高宗封禅泰山时,他以御医身份同行,时年124岁。</p><p class="ql-block"> 药王殿有石刻楹联,由滕西奇撰题。</p><p class="ql-block"> 造物犹资五色石</p><p class="ql-block"> 回生独普四时春</p> <p class="ql-block"> 行至回马岭,山壁上有《重修泰山盘路记》,由泰安知府爱新觉罗玉构撰、钱寅宾书丹。人贵有自知之明,玉构长于大楷、中楷,五岳独尊刻石,即出自玉构笔端,而钱寅宾擅长蝇头小楷。该题刻镌勒于1906年,当时大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还斥巨资重修盘路,可见对于泰山的重视,可见泰山在皇家心中的地位之高。</p><p class="ql-block"> 红门登山路的修辟,始于光武帝刘秀封禅之前,东汉时期,都城建筑开启座北朝南模式,岱顶供奉也同步面南背北,登岱路线当然宜由南向北方显尊崇。</p><p class="ql-block"> 而1906年的这次被山石以记的盘路施工,则是封建王朝对于泰山盘路的最后一次修整。</p> <p class="ql-block"> 下回马岭,即到壶天阁,明朝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年间改称壶天阁,并由乾隆御题“壶天阁”。</p><p class="ql-block"> 壶天,为道家中的仙境,此处地域狭窄,周围岭峰高立,由此处环顾颇有壶中窥天的意境,可谓名而副实。</p> <p class="ql-block"> 尽管壶天阁所处平台位置狭窄,还是建有元君殿,并题有楹联。</p><p class="ql-block"> 日照碧霞金世界</p><p class="ql-block"> 月临泰岱玉乾坤</p> <p class="ql-block"> 壶天阁下有石刻两联。</p><p class="ql-block"> 外联为</p><p class="ql-block">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p><p class="ql-block"> 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p><p class="ql-block"> 由嘉庆时期的泰安知府廷璐撰书,从内容看,写的纯粹是上山至此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内联为</p><p class="ql-block"> 壶天日月开灵境</p><p class="ql-block"> 盘路风云入翠微</p><p class="ql-block"> 由嘉庆时期人称“崔青天”的泰山知府崔映辰撰书,早于外联撰书。字没有描红,细看轮廊依稀可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壶天阁,经四槐树、柏洞,过东西桥子,便到了碧霞灵应宫,惊见楹联似曾相识,细想,还是乾隆皇帝在碧霞祠撰书的楹联,完全一致,只不过是乾隆膏药神贴又换了个位置。</p> <p class="ql-block"> 从碧霞灵应宫南行,穿过水帘洞牌坊,很快就到达一座道观:三官庙。三官庙,秦二世原祀秦始皇,后改为祀天官、地官、水官,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朴素信念,上仰天、下立地,赖水润万物才得生息。</p><p class="ql-block"> 三官庙东门有木刻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入门已非池中辈</p><p class="ql-block"> 下联:出关即成方外人</p><p class="ql-block"> 大意是教育人们要有所作为,不落于庸俗之流,为此可以超凡脱俗,不为世俗裹步而向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配殿,是财神殿,有木刻行书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龙行风雨人行运</p><p class="ql-block"> 下联:家降祥瑞天降财</p><p class="ql-block"> 上联有两个“行”字,下联有两个“降”字,字虽同,运笔却有异,从而丰富了书法内容,就像相同的食材,却烹饪出了色香味差异的佳肴,这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p> <p class="ql-block"> 三官殿,座北朝南,有木刻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问人间祸福须谒道官天地水</p><p class="ql-block"> 下联:登仙界极乐必经天门壹贰叁</p><p class="ql-block"> 楹联,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因其短小,文学造诣不很深的人,往往也可以触景生趣、妙语成联可偶得,未必绞尽脑汁才可有,也因其短小,易被记住也便于流传,也因此许多楹联的原创者被凡尘埋没,归类于佚名。</p><p class="ql-block"> 上联大意是,人有旦夕祸福,必须尊重自然,敬天敬地敬水,天人合一。下联大意是,登泰山之路很遥远,路漫漫其修远兮,若想登到岱顶天庭,必须经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中天门古称二天门,南天门古称三天门,宋真宗封禅泰山后,才有了中天门、南天门之说。</p> <p class="ql-block"> 三官殿,西侧置有文昌殿,祀文昌帝君,也称为文曲星。</p><p class="ql-block"> 殿门两侧挂有木刻行书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p><p class="ql-block"> 下联:位居大小官员晋升根源</p><p class="ql-block"> 科举制度,始于隨代,学而优则仕,除了战乱时期,是迁延至清末的官员选拔制度。</p> <p class="ql-block"> 斗母宫,是泰山中轴线上唯一的佛教寺院。道教是中国根正苗红的宗教,而佛教至晋代才传入泰山,在不同的皇帝各自信奉的主导下,道教的排斥与佛教的极力融入,佛教的生存在推广与毁灭间胶着,作为道教名山上的幸存者,斗母宫的楹联也因凸显看重而题贴讲究。</p><p class="ql-block"> 上联:化险为夷诞登到岸</p><p class="ql-block"> 下联:济人利物功登慈航</p> <p class="ql-block"> 上联:佛法因缘无我相</p><p class="ql-block"> 下联:夜深风雨有龙归</p> <p class="ql-block"> 上联:客心洗流水</p><p class="ql-block"> 下联:山骨露清秋</p> <p class="ql-block"> 万仙楼,是万历皇帝感念碧霞元君医好太后眼疾而敕建,是一座跨道门楼式两层建筑,现祀奉碧霞元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小泰山的自然石上,留有题刻。</p><p class="ql-block"> 北京锦衣卫指挥陈政同本卫舍人沐弘发心补修顶路嘉靖十八年九月吉日</p><p class="ql-block"> 内容开门见山,记取了一瞬凡人善举。</p> <p class="ql-block"> 在红门券洞旁,镌有代理泰安知府石祖芬的行书赏红叶诗。</p><p class="ql-block"> 中天门外梵仙乡,枫叶初经九月霜。独倚高柯舒冷艳,不侪凡卉炫秋香。孤红莫恨荣华晚,众绿都成惨淡光。休上危桥云步迥,更高寒处更凄凉。</p><p class="ql-block"> 该诗写于1901年,在丧权赔款的《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石祖芬借景抒怀,面对非我所愿的时局,束手无策之忧心忡忡毕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天阶牌坊,不禁驻足回望,也情不自禁地感慨。</p><p class="ql-block"> 从瞻鲁台到红门,一程古今穿越,一段思绪翩翩,领略历史长脉的博动。从瞻鲁台到红门,一程用心触摸,一段凝眸感受,管窥文化高山的博大。</p><p class="ql-block"> 瞻鲁台上离云端,力所能及探大观。难免一知半解中,万千思绪下泰山。</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2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