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听说过吗?一群人,一个梦,一群人,她们怀揣同一个梦,这个梦叫“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凝聚了众人的力量,认认真真去做教研,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p> <p class="ql-block"> 几年下来,她们就这样热烈的交流着,坦诚地指正、批评、吸收,成长。</p> <p class="ql-block"> “独行快,众行远”,这泱泱的团队,专注的眼神,人手一册的教材,人手一份打印的教案,端正的坐姿,静默的氛围,两台摄像机,记录的时间在静静地跳动,这一切,都传达出对授课者的尊重以及对这一节课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 学习、交流,所有的一切,都在传达着合作、互助,利他、然后成长,一个团队,各施所长,只为进步,只为更好,摒弃狭獈,以利他之心,成就了这个团队的不平凡。</p> <p class="ql-block"> 一群人,为一节课,评价、讨论,认同、吸收,在听和评中,不断丰富个人的认知,修正个人的看法,然后收获经验!</p> <p class="ql-block"> 廖媚老师说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温妍老师说课堂要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简单的言语中,传达出对课堂效果的深入思考。为了“词汇专题”复习课的有效,今天已经是这个专题的第五节试课,一直在试,一直在打磨,在反思,在完善,也在进步。</p> <p class="ql-block"> 今天周晓红老师的这一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1.独特的教学流程设计。高考“词汇”专题的课很沉,学生打不起兴趣,很多老师都觉得“词汇”复习课很难上。本节课整体设计层次感很强。六个重点词汇,每个词汇的学习模式都是词义(派生)-—搭配—-运用。每一个“运用”环节都是填词——speak out(短语+句子),一节课下来,学生记忆储存思路清晰,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2.粗中有细。从讲第三个词汇开始,周老师就意识到注意强度以内(15分钟)的时间已耗尽,学生高度注意在减弱,这时候再也不适合听讲,必须转为参与和互动,于是同样的架构,老师改为提问,改为让学生翻译句子,把松弛的学生状态抓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授课过程中是一项关键的能力,在学生口述答案时,周老师沉着气等待,学生说出了篮球的单词、她鼓励的、期待的眼神又让学生蹦出了“运动员”的单词,在这个过程中,一句话被学生艰难地表达完整了。就像安装一个程序,他缓慢却不停止,最后填充满了整个任务条。“逼一把”才能更优秀,周老师懂得不让学生遇难就止步,而是一点一点地逼,让学生最后尝到甜头,收获喜悦,在磨练中锻练学生思维,这是一种有远见的、有价值的训练方式。</p> <p class="ql-block"> 3.问题设置是基于学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 词汇”呈现在考卷上,就是填空、翻译和写作。在“仿写句子”环节,学生呈现的自学成果是适用于小作文和大作文中的仿句,通过展示不同的样例,丰富了学生的例句积累,又锻练了学生由学到仿的生成能力,仿是创造的根源,足够丰富的仿,娴熟之后就可以自创,就能生成学生应对不同语言环境的解题能力。</p><p class="ql-block"> 4. 高频互动,教得有效,学得愉快。</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会惊异,在高三的英语课堂,依然有那么多的读,短语读,句子读,讲完一个例句读,讲完一个系列,还是读!一节课,学生说、学生读,学生写、学生答、学生抢答、学生分析,这一切,归为四个字“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