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主楼前校友赠送给母校刻有"负重奋进 笃行求实"校训的纪念石</span></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拳拳赤子心 殷殷母校情</b></p><p class="ql-block">---写在王耀文教授“70周年校庆校史资料辑录”付梓之前</p><p class="ql-block"><b>一、主角的担当</b></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6日是学校70周年华诞庆祝日子,这一年迎校庆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迎”有各种形式,但目的应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总结建校70年来的办学经验,<b>进一步</b>沉淀和升华学校的办学理念,<b>进一步</b>凝练学校的办学特色,<b>进一步</b>激发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对母校的自信和情感,<b>进一步</b>汇聚起所有师生和世界各地校友爱校强校的精气神,应该都在校庆系列活动的应有之义中。若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b>总结经验,增强信心,凝心聚力,勇往直前。</b>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无疑,师生和校友就是校庆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西区内中心文化广场上校园文化符号的新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但由于疫情影响,校庆的庆典活动没能正常举行,很多校友也都没能回到母校团聚,但学校校庆的其他各项工作仍然是紧锣密鼓地照常进行。这期间,王耀文教授作为退休教师的代表,担任校史编辑和校庆准备工作的顾问,他这个主角却忙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校史重编方案的讨论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靠一己之力,相继完成了《与学生在一起的记忆》《在基础部工作三年的记忆》《标准化考试的记忆》等回忆文章,作为建校70周年校史的补充资料,可以说是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说雪中送炭,是因为他提供了之前校史中没有搜集到的许多照片和史料,说锦上添花,是因为他编写的材料作为一种更鲜活的素材丰富了校史。</p><p class="ql-block">今年,纪念学校70华诞大事已过,原以为他该喘口气歇歇了,没成想,临近放暑假,王老师又给我桌子上放了一本<b>《70周年校庆校史资料辑录》(以下简称《辑录》),</b>厚厚的,里面字体不同、字号大小不一,一看就知道都是各方面搜集来的、原汁原味的。王老师和我说,“你先看看,方便的话就给写个序吧”。我当时正在筹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两个会议一个论坛,由于需要准备的文案资料和具体事务较多,比较忙,更怕耽误了王老师着急刊印这本《辑录》的事,心里其实是想推脱的,但看到面前的辑本,就知道王老师是下了功夫的,编辑出来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就答应他假期抽空一定拜读,就不谦虚的给应了下来,生怕由于自己的怠慢,打乱了他这个主角对校庆工作的其他计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主楼前东侧草坪上合欢树下80级部分校友赠送给母校的“合欢"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西区经管楼草坪上校友捐赠"负重"石,反映了一代代科大人勇于担当重任,负重前行的品格。与校训精神吻合的"厚重”之神韵已深植广大校友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b>二、《辑录》的特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假期的两个会议忙了一个多月,临到开学了,想到答应王老师的事情还没完成,感到很是不安。开学第一天就认认真真的拜读原稿。未看内容之前,先看了编者的内容说明,嚯!</span><b style="font-size:18px;">“校友心声”“校庆花絮”“记忆碎片”“金村时光”“史海钩沉”“校友风采”</b><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着介绍,立马将我的兴趣调动起来,里面的很多材料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或者说是第一次有深度的看到,不由得吊足了我认真读下去的兴趣,也感触到和之前看他撰写和编辑的别的材料在内容、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span><b style="font-size:18px;">独到之处和鲜明特色</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b>一是细腻且生动。</b>王耀文老师本科就读于重院,毕业又留校,在太原科技大学工作了一辈子,做为一个80高龄的退休老教授,见证了科大的成长、发展和进步,对学校的感情一般人很难体会到。他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感悟,<b>通过</b>“校友心声”,记录和展示老五届校友回母校与他们当年的老师相聚的点点滴滴,<b>反映</b>出一群“80后”的“老学生”与他们的“90后”“老老师”们深厚的师生情谊,<b>反映</b>出科大学子对母校的美好的记忆和深深地眷恋之情;从一个个“80后”奋斗过的光辉岁月的回顾中,从一个个老校友深情而豪迈的题词赋歌中,我们看到了一代代校友为国奉献、为母校争光的信念和追求。<b>通过</b>“校庆花絮”,展示了与校友的微信对话、座谈会发言记录等鲜活的富有特色的原始记录---文字、截图、照片……,王老师用他旺盛的精力和热情,不但积极和校友、各地校友会的负责人联系,还千方百计的向各地著名校友征集典型资料,让我们在<b>感受</b>到一个科大学子赤诚之心的同时,还能<b>感覺</b>到一个老教授如何看待校庆的独特的视角以及认认真真做实事的态度和方法。非常可贵的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幅幅精彩画面、一首首动人诗篇、一段段深情对话,让我们如身临其境似的<b>感受</b>到校内外师生的风采,<b>感受</b>到各地校友会为迎接母校70周年华诞,在台前幕后默默地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无私贡献的情怀,<b>感受</b>到了广大校友对母校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读来无不令人倍感激动和备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主楼前西草坪上校友捐赠的"校兴我荣"石</span></p> <p class="ql-block"><b>二是深远和悠久。</b>王耀文老师属于老五届毕业生,读大学和工作都在太原科技大学(读书时校名还是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尽管在学校多个重要部门任过职,但总体上还是都在学校。一个人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无论是从事管理工作,还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退休后的老翼伏励、笔耕不辍,目的也都只有一个,就是教书育人。但正因为他的这种经历,使得他对科大有着很深的情感,对科大70年来筚路蓝缕的的各阶段都相当熟悉。我们看到他<b>在“记忆碎片”</b>章节里,专门讲到他在基础部做主任时、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时、在筹备外语系时期,亲身主导和参与的在各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某种程度上让读者窥一豹见全貌,能够看到学校在那个阶段的发展理念和思路;<b>在《标准化考试的记忆》</b>中,用鲜活的采访记录和对话反映了那个年代,学校广大教师敢于迎难而上,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为山西省教育领域实现标准化考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体现出科大人身上“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校训精神。这些事件都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b>在“金村时光”</b>则将人们思绪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特别的环境、一群普通的教师群体,却心中揣着梦想和信念,怀着纯朴的教书育人情感,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始终初心不改,既培养了合格人才,也成就了很多年轻教师,他们很多后来都成为学校某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或是行业某个方面的领军人物。这些史料也是对学校正史里一直很少提及的一段历史的很好补充。而<b>在“史海钩沉”</b>中,则认真梳理了太原科技大学与太重的渊源以及与太原重型机械厂的关系,还回忆了文革中学生索要“83亩地”的经过,诸如此类等等,很多都是学校大部分师生不了解或不清楚的事情,在此呈现出来,这对于任何一个科大人来讲有其必要性,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全面记载和补充而言也很有必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德馨楼南侧校友捐赠的"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大理石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b>三是广泛而典型。</b>“学校以学生为荣,学生以母校为荣”,这是校友们和学校教师经常说的话。在《辑录》的<b>“校友风采”</b>里专门收录了五位优秀校友的典型事例,他们是所有优秀校友的典型代表,无论他(她)们原来是哪个专业,但其在校所学专业大都是科大的拳头专业和强势学科,就这点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勇攀高峰,攻克难关,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校友的事迹和材料都是登载在报刊上的宣传材料,跨着不同年代、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尽管这样,还是都被王老师用心的收集起来,从这一点来看,又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些校友很好的印证了“母校以学生为荣”的这句话,这些典型事迹材料也都特别具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优秀校友的实力表现和突出贡献,才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荣誉和在行业的重要影响力;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学校也正是在一些基础学科和特色专业方面,有着优良的师资和厚重的基础,才能厚积薄发,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学校主校东区的“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楼前玉柴校友捐赠的刻有"负重奋进 笃行求实"校训石</span></p> <p class="ql-block"><b>三、感触和感怀</b></p><p class="ql-block">我经常在想,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年近80旬的退休老教授这样劳心劳力、废寝忘食、多方联系、乐此不疲地东奔西跑、不辞劳苦的归类编辑?毫无怨言的积极主动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余热?</p><p class="ql-block">又是什么原因,让科大校友对母校有那么厚重的情感?是什么原因总让人感觉到科大校友身上有那么<b>厚重的科大特色和味道</b>?</p><p class="ql-block">暑期,应学生之邀,我分别参加了之前带过的两个班的学生毕业20年回母校的聚会,两次都正好碰上其他班级的校友也回学校聚会,其中一个班是79级的,毕业40年,应该是他们退休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但聚会地点还是选在了母校。我当时就想,一所大学对他的学子而言都是唯一的,也必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校友们回来看什么、忆什么?其实,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他们一起上过课的教室、一起打过球的篮球场、一起吃过饭的食堂、一起挑灯夜读的图书馆,……而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他们的集体记忆,拥有一个共同的美好回忆!而这共同的美好回忆,其实是其背后的一群群默默奉献、真情付出、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老师、管理者、服务者共同营造出的良好育人氛围---有些是学生看的见的,有些是学生看不见的,但他们的精神和影响,会在校园里形成一种<b>精气神、一种能量场,</b>就像魂魄一样,永远附着在学子们身上,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学生们的血液里,使他们就这样爱着这个学校---<b>爱这种真诚、爱这份真情、爱这种温暖</b>。今天的王耀文老师不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充满真诚、真情、温暖、育人初心不改、默默奉献的教师群体中的代表吗!</p> <p class="ql-block">主校东区"奋进体育场"标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奋进体育场旁校友捐赠的"天行健”之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5号宿舍楼后面的"牛型"石,上刻"游于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奋进体育场旁边的校友捐赠的"拚博"石(是"拼博"而非"拚搏",自有寓意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综合楼里的校友捐赠"屏风"</span></p> <p class="ql-block"><b>科大的故事需要一群人去讲。</b>讲好每个人在校所经历的故事,讲好每个优秀校友奋斗和前行的故事,彰显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育给学生的良好性格养成带来的不同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励更多的师生在新时代“负重奋进,笃行求实”、再创辉煌,有其特殊的意义。王老师所做的事不就是在讲这样富有特色而又丰满鲜活的科大故事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它使得校史更多面、更立体,也更多彩的、更丰满,使得科大的故事更深沉、更精彩。</p><p class="ql-block">自己的肤浅认识和感受,谨作为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太原科技大学离退休党委书记 王慧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3年8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德馨楼前草坪内70周年校庆校友捐赠的有科大专业特色的大理石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东区德馨楼北侧草坪内的校友捐赠的太湖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西区增信园一号楼前的苏州校友会捐赠的"立德树人"钢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位于主校西区文化广场中心的富有科大专业特色的、蕴含办学理念的大型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高架行车途中偶遇科大校园附近的壮美晚霞</span></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学校教师赴延安学习:延安宝塔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