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路缘于少小

Thistle

<p class="ql-block">刘文起</p><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人的爱好是天生的。我爱好文学,我的两个儿子也都偏文。我老大的两个双胞胎姐弟从小 就不爱理科,最后都考上大学文科。我的小孙女小学时作文就好,数学再努力也不咋地。这就说明,人的偏好也许是有基因遗传的。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王勃六岁就写诗,骆宾王七岁就吟出《鹅鹅鹅》; 刘绍棠十三岁写《我在歌声中》,铁凝十六岁发表小说《会飞的镰刀》......</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人的作家之路,其实是从少小时就奠定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文学爱好是先天生的,我从小就爱听我父亲讲故事。我父亲只读半年书,却靠自学,修成了相当于 高小的文化程度。他一肚子墨水,口才又好,从我五六岁懂事起,就知道他身边总围着一班人。夏夜乘凉,满院子的人都听他讲故事。冬天围炉,我那睡间里总坐满人,我睡的被窝里都伸满了脚,都听我父亲讲书。这些我肯定都参加了。白天没书听了,我就向母亲讨零花钱到书摊上租小人书看。到虹桥区小读小学时,就找废铜烂铁卖,卖得了钱就买小人书。我家里的小人书,足足有一大箱!读小学高年级以后,我就看传书。什么《三国演义》啊,《水浒传》啊,《征东》《征西》啊都看。课外看,课内也看。我那本《济公传》就是读初二 时上课偷看时被老师缴走了的。在虹桥中学读初二时,我跟沈同德老师学小提琴。沈老师教音乐兼校图书管理员,我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到图及馆跟沈老师学拉小提琴。顺便还看书。 图书馆可是书的海洋啊,那里什么书都有,我就像饿极了的餮饕之徒一下子进了美味餐馆,自然是天天都是暴饮暴食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少年朋友合影)</p><p class="ql-block">我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作呢? 那是读小学的时候。不过,在我喜欢文学写作之前,先是喜欢上诗歌朗诵 的。</p><p class="ql-block">小学时,教我语文的钱馥庭老师喜欢诗。他经常让我们读诗,自己也写诗,他曾在一张和我们合影照片 后面写上一首诗。那诗的意思,是 叫我们怎么怎么向革命先辈学习。 比如:五十年前,/顾正红、林祥 谦,/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 血;/五十年后,/红领巾、少先队 员,/为共产主义,/勤读书、勤锻 炼......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诗是怎么分行来写的,他也是我人生中遇见的第一位诗人。他对我特别好,不知怎么的发现我身上有文艺天赋。就经常在学校会演时,让我代表班级上台表演诗歌朗诵节目。我朗诵过《祖国跨上跃进的骏马》,还领诵过《总有一天会这样》。读诗多了,手就痒了,有时也写写诗,钱老师就鼓励我去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于是在小学四年级我10岁的时候,我写的一首诗歌在参加虹桥全区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记得那年在我们虹桥区小大操场里放《三打白骨精》电影,人山人 海,我坐在父亲的肩头,看到幻灯里打出我获得全区小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我堂兄文杰获得全区乒乓比赛第一名时,我问父亲哪个好?父亲说,当然作文比赛第一名好啊!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于是,我对写作文兴趣更高了。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作文都是学校里最好的。我十几岁在虹中读书时,许多作文都被赵忠仁老师印成讲义在课堂上讲评。我有的作文还被印成教材给后几届虹中同学作范文。 这是我最早发表的作品吧?也许是我作家之路的开始,但我没有意识到。 当时这只是我的爱好,我为爱好坚持和努力,没想过当作家。</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的作者和同学们与班主任钱老师)</p><p class="ql-block">我开始走作家之路是在1972年, 我23岁那年。在这之前,我是以音乐 特长全县出名的。我会拉二胡、小提琴,那时的乐清县,每年都有文艺会演、每年都组织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而每次这些活动,我都被抽调去参加乐队演奏。我还会作曲,我创作的歌曲《赞美伟大的祖国》和我配谱的小戏《演习之前》《上大学》《捉蟹记》还有曲艺乐清莲花节目,都参加县、市以及省文艺会演。可就在1972年,我的创作方向开始改变。那次县文化馆在雁荡山举办文学创作会议,文化馆的朋友叫我也去随便玩玩时。我去了,却鬼使神差地在会上写了一首朗诵诗:《欢呼我国进入联合国》,后来发表在1972年的乐清革命文艺》第2期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 发表文学作品,这让我觉得自己可以搞文学创作了。再说,当时我搞创作是有功利主义的,就是想多发表作品出名了能转个正式工作(我一直是代课教师)。而能发表歌曲或音乐作品的刊物很少,而文学刊物却省市县都有,发表的多出名的快。于是我决心不再搞音乐创作了,我想转文学创作走作家之路了。</p><p class="ql-block">我刚转文学创作时也是很功利的,上面需要什么写什么,什么能发表什么就写什么。最早我是写文艺节 目的。每年县市省文艺会演时,区文化站和县文化馆总抽调我去编节目。 我写过表演唱《戴红花》歌词《山连 山山连水》《欢乐的溜冰场》《一滴龙湫水》《船儿摇摇》《雁荡风光天下美》和小瓯剧《捉蟹记》等,参加了乐清县和温州地区文艺会演。后来又写了诗歌《不除四人帮恨难平》 《东海渔歌》《金山银山舱中堆》等发表在省级刊物《群众演唱》《浙江文艺》(《东海》前身)和《浙江学大赛民歌选》上。1978年被抽调到县文化馆“建国三十周年征文”办公室工作时,组织搜集整理雁荡山民间故 事,我写了《雁荡山》《谢公岭》《朝天鲤与上山蚕》《老和尚三难王十朋》《七只龙头哥》等十几篇,分别发表在全国级和省市级刊物《民间文学》《山海经》《东海》《园柳》上。我又奉命写过《秦宫遗恨》《凤凰楼》两个大型戏曲剧本,交由乐清越剧团排练参加温州地区的戏剧会演。我还写过温州鼓词《送雨衣》,当时《杭州文艺》 (《西湖》前身)准备要用了,发函征求我所在学校领导不同意,才没能发表出来。</p><p class="ql-block">总之,我当时写东西很乱。虽然各种刊物都发遍地开花,但看不出我 的专业特长是什么。就当时而言,虽说我是个写手,一个文字作者,也加入了中国民研会浙江省分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但入不了省作家协会,仍然不是作家。</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少年好友)</p><p class="ql-block">我什么时候开始走上作家之路呢?那是1978年,我遇到《东海》编 辑、作家金学种之后。</p><p class="ql-block">金学种来过两次乐清。第一次是1977年,他借调在浙江日报当编辑 时。第二次是1978年,他借调《东 海》当编辑时。因第一次来乐清我陪他游雁荡,他吃了海鲜又喝了山水拉肚子我在医院陪他打了一夜的盐水记住了我,故他到《东海》当小说编辑时又来乐清向我组稿。他问我准备写什么?我因诗歌都在省刊里发表了,故说:我还写诗歌吧。他说:诗歌没名堂,你写一辈子诗,人家都记不住你写的是什么。小说就不同了,一个人物就让人记一辈子,比如鲁迅写的阿Q。你还是写小说好。</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作者与少年好友)</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就写小说。</p><p class="ql-block">最初,我写了个老教师题材的小说,觉得不怎么好,就没投稿(可 惜没有底稿了)。后来又写了个理发 题材的短篇小说《美容》,寄给金学种,想发他的《东海》。金学种不久回信,说理发的题材他们刚刚发过 (是托词),不发了。于是我想起 《杭州文艺》,那时已改名《西湖》了。就因他们曾想发我的鼓词而没成功,我很有好感,故再寄稿试试。这是1978年的年底,可稿子寄出后却石沉大海。很快到了1979年的5月初,我差不多在无望中把此稿忘了的时候, 忽在《浙江日报》上看《西湖》第5 期的目录中有一篇刘烨文的小说《美容》。我简直不相信这是我的小说。 可刘烨文是我的笔名(因上次鼓词稿子领导不盖章发不出的教训,我把单位写成我所在的虹桥镇一村,名字也改笔名刘烨文),我又给西湖寄过 《美容》稿子的啊!但又不敢写信去 问。就这样半信半疑忐忑不安中直到收到《西湖》第5期的两本样刊之后, 我才相信我的小说处女作发表了。</p><p class="ql-block">《美容》的发表,并没有给我写小说的自信心。就是后来《西湖》发表了一篇称赞《美容》写得好的文 章《立意、新耐咀嚼的好小说——读 〈美容〉》,我还是诚惶诚恐,总觉得这个小说是瞎猫遇上死老鼠——碰巧写出来。我应该还不是一个作家,若还能写出小说并马上可以发表了,那才是作家了。就在这样的心情下,我每年都写两个短篇小说发表在《东海》和《西湖》上,我还怀疑。后来我加入了浙江省作家协会了,我仍然怀疑,心想:我能在省内刊物上发小说,那是因为省内的小说编辑熟悉。 若能在外省我没熟悉编辑的刊物上发表小说,那才是真作家了。直到后来我真的在省外的《北京文学》《河北 文学》《奔流》《鸭绿江》等刊物上都能发小说了,以及我成了中国作协会员又当上了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了, 我才承认我该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了。 不过到了退休以后,我又怀疑自己的作家身份了。虽然我己出版了一本小说集、一本长篇报告文学和五六部散文集了,但因我调温州晚报后工作忙十几年没写过一篇小说,我就怀疑我还能不能写小说?我想:若是老了连小说都写不出来了,那还是作家吗?于是我重写小说。不料我第一次重新写的两个短篇小说分别在《钟山》和 《江南》上发表了,后来写的小说也 都在《牡丹》《西湖》《文学港》 《神州文学》《中华文学》上发表 了,前年我又出版了一本短、中、长篇的小说合集《琴馋》,这才让我相信,自己仍然是个真正的一条道路走到底的老作家。</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作者与少年好友薛总在额济纳)</p><p class="ql-block">回顾我走过的作家之路,都是缘起于少小时候的爱好,延续于少小时候的努力和坚持走下来的。若没有 少小时候爱看书爱写作文,我就不会选择搞文学创作的作家之路;若没有少小时候坚持努力地作作文及全区比赛第一名的功底,我也没能力不断地写出文学作品来把这条作家之路走下来。于是我相信了;人的爱好是天生的,我的作家之路一切都缘于少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刘文起,浙江温州人,原籍乐清。作家、报人,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作、新闻评论等文集 《梅龙镇三贤》《琴馋》《毋忘书》《天下风色》《世纪 之路》《砚边杂俎》《未晚丝语(上下)》等16部。曾任乐清县文化馆馆长,乐清县文化局副局长兼乐清县文联主席;温州市文联主席、温州晚报总编辑、第六届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九届温州市人大常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