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收藏研究会一行广府文化和粤语发源地考察

南魁研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10月10日,江门市收藏研究会,新会陈皮文化收藏专委会长林靖波先生一行,在广东南魁研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总的陪同下,考察了广府文化发祥地和粤语发源地一封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察线路:状元故里研学(西村),龙山景区研学,黄岩洞研学基地,大梁宫(唐代学宫)研学基地,天下第一石研学基地,广信塔研学基地,广远杏花鸡研学基地和贺江碧道研学基地等8个基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封开,古称广信,是岭南最早的首府,取自汉武帝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并以“广信”之西为广西,“广信”之东称广东。2000多年前,秦汉至唐代期间,得益于封开的地理位置和水路、陆路之便捷,封开一带一直为古代岭南南北水路交通的要冲和枢纽。数千年间,中国南北的交流,中、外的交流基本上都必须通过封开和梧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粤语,广东话,俗称“白话”。粤语的名称来源古代的“南越国”,在古代,“越”字和“粤”字是通假字。在先秦时,长江以南地区的民族常统称为“越”。叶国泉先生在《粤语源流考》一文中认为,粤语形成于西江中部,也就是古广信一带;形成的时间始于汉代。封川话保存古全浊塞音声母的事实,可从语音方面印证这一结论。广府语言的特色在于浊塞音。封川话的音调偏浊,重鼻音,较多地保留着古汉语成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粤语,从古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粤语含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了古汉语特征,是除普通话外在国外有独立研究的汉语。</p><p class="ql-block">粤语发展的时间脉络:</p><p class="ql-block">粤语空白期,在先秦时期。</p><p class="ql-block">粤方言孕育期,在春秋战国时期。</p><p class="ql-block">早期的粤语,在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后。</p><p class="ql-block">粤语的成长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粤语的定型时期,在唐朝灭亡到南宋灭亡。</p><p class="ql-block">现代粤语形成期,在宋朝。</p><p class="ql-block">粤语传播期,在清朝末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岭南首魁莫宣卿状元母语为粤语,莫宣卿成长时期粤语已定型,以粤语朗诵莫宣卿诗句能更好的体验其内涵意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莫宣卿(公元834—约868年)字仲节,谥孝肃,号片玉,封开县人,生于古封州文德乡长乐里。走进状元祠,抚摸状元祠堂里的每一件实物,感触状元苦学的遗温,感受状元时代的风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状元祠在西村修立,不仅回顾和守望着后代的繁衍生息,也阅尽了人间的风雨沧桑,聆听着后来人的吟唱:“甲第开南粤,箕裘启后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状元莫宣卿之启蒙私塾为大梁宫。大梁宫的前身是大梁村书院,梁明甫,封州名儒,退官之后,回到家乡,在大梁村书院讲学。莫宣卿在七岁时,便由家人带其到大梁村书院,拜梁明甫先生为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扶学村,始建于唐大中年间(具体时间不祥),明成化十三年( 1477 年)重修。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梁宫是一座集石、砖、瓦、木结构于一体的古建筑庙宇,在建筑艺术和外观造型方面堪称一流水准,其高超之处是四柱不地,即中间四条柱与石支座之间有空隙,可以细绳拉直平刮而过。据专家考证,它是古中原建筑文化流入南越(粤)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府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粤语,有着孕育,形成,传承和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封开是广府文化(粤语)发源地,肇庆市是广府文化发祥地,广州是广府文化发展地,港澳是广府文化发扬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注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广东南魁研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联系方式:1382463144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