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吼书大师”,书法如得神助,怀素和他比,只算小学生

圣地佛缘

<p class="ql-block">说到“吼书”,大家想到的是近些年很火的一个视频,某位“大师”一边大叫、一边挥毫泼墨,旁边还有观众的叫好声。“吼书”并非现代人创造,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实践了,它就是“草圣”张旭,他的这一行为还有人写诗赞颂:“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p> <p class="ql-block">因此,学界认为,张旭是第一位将书法赋予了表演性的人张旭,字伯高、季明,垂拱元年(685年)生于苏州。张旭家族中善书者极多,陆柬之、陆彦远都是他的长辈。有名师指点,张旭书法起点很高。由于门第高,张旭为官多年,与李白、杜甫等名流相识。</p> <p class="ql-block">在书法领域,张旭以草书著称,还培养出怀素、颜真卿等高徒。因酷爱饮酒,酒后行为癫狂,得了“张颠”的称号;他的官位最高做到了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古代书法家能“封神称圣”的不多,张旭就是其中一位,不仅是“草圣”,还被苏轼评为“神逸”。</p> <p class="ql-block">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藏着张旭三件作品,它们也是“碑林三宝”,分别是《郎官石柱记》《肚痛帖》和《断千字文》。《断千字文》是这三件中最为遒劲多变的,每个字如得神助,可以想见张旭创作时“不疯魔不成活”的癫狂状态。</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吕大防根据张旭狂草《千字文》残存摹本,将其摹刻上石。后来,碑体断为6块,剩231字,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件《断千字文》。对草书有了解的朋友知道,完美的草书经典,并不是以能否将所写内容识读为标准,而是要从中感悟出笔画的律动与笔法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张旭流传下来的草书作品中,《肚痛帖》字数太少,《古诗四帖》真伪一直饱受争议,《断千字文》顺理成章成了学“张草”的绝佳法帖。张旭笔法学自“二王”一脉,但此作明显与羲献草书又很大区别。首先就体现在书写速度上,更加迅疾如飞,将“二王”纵逸潇洒变为雄放圆浑。</p> <p class="ql-block">《断千字文》笔画提按顿挫明显,张旭将绞转动作夸张化,将王献之外拓笔法更进一步,变为绞转外旋。字与字间的收放对比强烈。如果说颜真卿是以“雄浑开张”的结字突破“二王”,张旭草书则是以纵情挥洒,改变了“二王”简省含蓄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断千字文》结字诡谲多变,欹侧险绝,重心倾斜、左右揖让比比皆是。行笔速度快,但又笔力沉着丰沛,使转刚毅,横折切笔与圆笔,富有弹性,蓄力感强烈。书法家蔡襄曾说:“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怀素处其侧,直有奴仆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哪怕怀素以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旭《断千字文草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