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生活中,每个人对酒都很熟悉,你喝或者不喝,都不影响它的存在。高兴时喝酒,难过时喝酒;得意时喝酒,失意时也喝酒。喝酒更不分身份性别,男人喝酒,女人喝酒;达官贵人喝酒,黎民百姓也喝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承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农村小店卖的都是散装白酒。酒贮存在酒缸里,为防止落灰和酒精散发,缸上遮着两片半圆形木盖,售卖用的竹筒量器就立在盖上。哪家来了客人,就吩咐子女拿碗去打,喝的高兴或者不够,让孩子再跑一趟。看着大人们喝酒像喝水,那时觉得他们酒量真大,现在回想起来,估计真是掺水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喝酒是在苏州上学。一个星期天晚上,经不住室友诱惑,两人冒着被学校处分的危险,带着准备好的酒和花生米,爬上远离教舍的变电房顶,在夜色掩护下,一粒花生一口酒,就此开启了喝酒人生。第一次醉酒是在沙州实习,下乡采集水样时,水厂按排午饭上了一桶米酒。由于之前没喝过,米酒又是甜的,我俩把它当成饮料,平分了五斤,结果当场烂醉如泥。</p> <p class="ql-block"> 上班之后,由于工作性质和社会风气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在外喝酒成了家常便饭。中午喝晚上喝,今天喝了明天继续喝。虽然妻子经常叮嘱,却敌不过兄弟感情,上了桌子,酒杯照端不误。长时间过量饮酒,透支身体不说,还耽误工作,甚至引发纠纷。记得一年下乡检查,当天安排了四家茶场,上下午各查两家。由于当天中午餐后休息过长,第三家检查结束已到晚餐时间,主人盛情难却,等吃过喝过天色已黑,空中也飘起了小雨。带队领导于是决定明天再查,不料科长不同意,坚持要按计划查完,并拒绝上车。由于两人都喝了酒,互相不肯让步,在再三说服无果情况下,领导把手一挥:“他不走我们走”,把科长遗弃在了路边。事发地是丘陵山区,离县城大约三十公里,沿途村庄稀少,又没有电筒、雨衣、手机,为科长安危担心了一夜,好在他没事。第二天经询问,他步行六小时才到家。幸亏当年年轻力壮,只是辛苦了两条腿。事情虽然过去很久,现在想起依然后怕。</p> <p class="ql-block"> 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公务饮酒己基本杜绝。平时除了家人、同学聚会,必要的礼节性来往,很少喝酒,量也不再随心所欲。且随着年龄增长,血压、血糖也开始升高。应验了那句老话,欠的债总是要还的。过去天天喝酒,现在天天吃药。虽然依依不舍,身体和规定不允许,还是“诗酒趁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