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淙淙盖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治保主任吴钢嘴。</p><p class="ql-block"> 吴钢嘴的名字叫吴述怀,他是盖石大队的治保主任。他的任务是老生常谈,叫大家防火防盗。这些话听多了心烦,他却一讲再讲,于是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吴钢嘴。1968年末至1973年末,我在四川省南川县南平公社盖石大队第四生产队(今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天马村四组)当知识青年。我的知青屋在吴钢嘴家的自留地旁边。</p><p class="ql-block"> 吴钢嘴是上门女婿。淳大爷的大儿子死了,他的儿媳成了寡妇。那寡妇姓胡,才三十八九,高大勤快,心眼很好,不愿意改嫁。淳大爷视之如己出。那寡妇需要找个丈夫,南平东江的吴钢嘴被选上了。</p><p class="ql-block"> 淳大爷是整个盖石村八个生产队三千多人里最好的庄稼汉。除了解放前在城郊当过长工的胡三爷外,其他任何人种庄稼的技术,淳大爷都是看不上的。村里盛传淳大爷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惊天动地的爱情。她喜欢的姑娘被父母强行嫁到丛林沟一户夏姓人家去了。从此淳大爷不再想结婚的事情。直到那姑娘的男人死了,淳大爷才张罗村里的人敲锣打鼓把她迎娶到盖石沟来。我下乡到盖石沟当知青的时候,淳大爷快八十岁了,身体很好,脸膛红扑扑。淳大娘快七十岁了,很有风姿,衣服穿得很干净。她那一双青布鞋的底边始终是雪白的,似乎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淳大娘当初改嫁到盖石沟的时候,带回来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叫夏万祥。夏万祥读过初中但没毕业。他本来是公办小学教师。1961年前后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办学规模缩小,夏万祥被 “精简”了。他回到盖石沟务农。本来他才是标准的回乡知识青年,近一米七的个子,健壮的身躯,聪慧的眼睛,英俊帅气,农活技术也不错,可是他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厌恶干农活,反感生产队的种种举措,有时候还讽刺几句。他始终念念不忘当公办小学教师的美好时光,常常向我讲备课呀,上课呀,去其他乡交流呀,去县城观摩教学呀……他带回一位漂亮的妻子,身材高挑,为人客气,但是不大会干农活儿。夏万祥是带过来的儿子,可能淳大爷不方便管教他吧。</p><p class="ql-block"> 淳大爷亲生的小儿子,叫淳连生,三十几岁,生产队的副队长。淳连生的农活技术好,我佩服得不得了!他温文尔雅,轻言细语,甚至有些腼腆。淳连生经常穿一套银灰色的中山装,完全是机关干部的模样。当农民当到这个地步,太令人羡慕啦。插秧,他是竿子师傅。秧行拉得笔直,如竹竿子。挑粪,他轻松上山,不曾见他气喘,满脸通红。淋粪,他不沾粪迹。他有一个极好的习惯。每次干完淋粪的农活,他都要蹲在水口,用一把稻草,把粪桶洗刷得干干净净,然后才回家。淳连生的粪桶总是红亮亮的,好似一副工艺品。这就是淳大爷严格教育出来的好儿子。</p><p class="ql-block"> 吴钢嘴能够被淳大爷选中,到盖石沟来上门,当 “补巴女婿”,他的种田技术肯定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盖石沟水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盖石沟坡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方竹笋欣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种地是门技术活。</p> <p class="ql-block"> 吴钢嘴巧用耕地,在他家的自留地里实行三季套种。</p><p class="ql-block"> 吴钢嘴的种田技术确实不错,这是我亲见亲历过的。我刚下乡的时候,住在麦地湾,大队贫协主任余大爷匀出一间偏房供我居住。半年以后,我的知青屋就修建好了。之后,又等新房子吹干两三个月,1969年的夏天我就住进知青屋了。知青屋距离麦地湾不远,挨着淳家院子。吴钢嘴的家是淳家院子的北厢房,他家的后门斜对着我的知青屋。在我们两家之间的那片土地是吴钢嘴的自留地。他家五口人,自留地的面积为半亩。在他家那块自留地的上方是生产队分给我的自留地。地块很好,方方正正。地块的后方有个一米左右的凹洞,里面长了几株乌豆。队长告诉我,乌豆是好东西,别扯了扔了。乌豆的块根,可以治疗毒虫咬伤和无名肿毒。按照规定,一人一分自留地。我那块自留地大约一分二。因旁边是大路,不好切割,就算了。知青一个人,无依无靠,无亲无友,就照顾他吧。队长这样说,大家都没意见。</p> <p class="ql-block"> 我经常看吴钢嘴在自留地里干活,他也喜欢和我摆龙门阵。吴钢嘴读过小学,不过没有毕业。他说得最多的是两位张将军。一位是张自忠,抗日名将。一位是张治中,开国功臣。这两位张将军的名字在四川话里发音相同。吴钢嘴常讲两位张将军的故事,大概是因为我姓张吧。他希望有人看得起他。队里的人不大喜欢他,因为他是上门女婿,不能自立门户,背地里叫他补巴女婿。我看得起他,因为他农活好。他老婆煮的麦鸡脑壳(面鱼儿,面疙瘩汤)特别好吃。有时候我收工回家晚了,她就递给我一碗。吴钢嘴自留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对我说,你别小看一分自留地哩,种好了的话,一年可收获70斤包谷,50斤麦子,300(当地习惯五折一,折合大米60斤)多斤红苕!蔬菜你别占地,边上那一圈种蔬菜就够了。你一个人吃得了多少蔬菜呢。房前地坝边种几窝南瓜,任由它把藤藤牵到树上,结大南瓜!老南瓜也可以抵饱!房后阴凉,你栽几窝羊藿吧。茴香呀,黄花呀,葱葱蒜蒜呀,都栽在地坝边上。安逸得很嘛,几年就把日子过好啦。吴钢嘴,良心大大地好!</p><p class="ql-block"> 吴钢嘴正是这样种自留地的。麦子黄熟后,他不忙收割,用稻草把麦禾捆起来,在地里多留几天,这样可以籽粒更饱满,农业科学上叫做增加 “千粒重”。麦禾的基部开沟种包谷。包谷挂帽(长缨须)的时候,栽种红苕。别人家挖红苕的时候,他不着急挖,让红苕在泥土里多待二十来天,反正距离小麦播种还有些时间。待到红苕藤开始干枯了,他才挖红苕。红苕藤反正要晾干了做猪草嘛。晚挖苕,大许多。红苕起瓣瓣,像小南瓜。吴钢嘴,你技术高哇!</p> <p class="ql-block"> 然而,吴钢嘴还有另一门技术,我简直看呆了。我们盖石沟十九座山,坡地很多,在十几里开外靠近国有林的地方还包围五个小山丘的一大片飞地,那是开办国营煤矿占用良田而给的补偿。包谷是大量种植的农作物。包谷通灵性。包谷的的叶片能显示生长期。15匹(张)叶子的包谷生长期为150天,这种包谷名字叫做百五。13匹叶子的包谷生长期为130天,叫做百三。11匹叶子的包谷生长期为110天,叫做百一。生长期最短的只有8匹叶子,80天就收获了,叫做八十早。飞地上,山上,石碗窖上种植百五,只在播种的时候撒一把搅拌了人畜粪的草木灰,不再做任何田间管理,到时候掰棒子就是啦。石碗窖是光秃秃的岩石上的窝窝,里面有一点点儿土壤和很多腐烂树叶形成的腐殖质。在石碗窖上种包谷,连粪灰也不用撒。这部分包谷地大约三四成。近处的坡地种植百三,要做多次田间管理。这部分包谷地大约六七成。为了套种红苕和小麦,大多数人家在自留地里种百一,也种少量的八十早用来尝新。只有那几个独户,他们是个子人,全部种八十早,吃早包谷,安逸舒服,有了一顿怂(憨吃傻胀)。我就住在吴钢嘴的旁边,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恐怕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到处的包谷叶片都是随意生长的,它们相互争夺阳光,被遮住的就长不好,棒子小,粒不满。惟有吴钢嘴的包谷,叶片全是斜着生长的,像小学生伸展双臂做转体运动的那一刹那。叶片斜着生长,犹如拉对角线,虽说斜长,却全都平行,煞是好看。美妇瞟人,不就是那样的吗?这样一来,吴钢嘴的包谷开厢(起畦)就比别人家的地窄得多,从而实现了巧用耕地,合理密植。</p> <p class="ql-block"> 我问吴钢嘴:为何你家的包谷叶片斜着长?他告诉我,他是蹲在地上将包谷瓣一粒一粒安插在窝窝里,注意包谷瓣都朝向东北方,然后才培土的。这样做,麻烦是麻烦一些,自留地反正不多嘛。人们种包谷,通常采用撒种法,一个人边走边把种子(包谷瓣)撒在窝窝里,另一个人培土。</p> <p class="ql-block"> 吴钢嘴把几何学的知识巧妙地用在种地上。他没读过中学,却悟出了几何学的道理:斜边大于直角边。</p> <p class="ql-block"> 吴钢嘴还帮助我解决了种地的两个难题。</p><p class="ql-block"> 一是对付土里的蚂蚁。蚂蚁讨厌,它们喜欢吃土豆和红苕。吃就吃吧,蚂蚁身体小,吃不了多少。可是,它们不直接吃,而是在土豆和红苕上打洞。偌大一个土豆,偌大一个红苕,看起来是好的,切开一看,里面是弯弯曲曲的小路,灌满了泥沙,可爱的大土豆大红苕,就这样被蚂蚁糟蹋了。吴钢嘴告诉我,施肥的时候,在粪里滴几滴煤油就行了。果然,这真解决问题!这是化学知识的运用,利用煤油的挥发性,熏死了蚂蚁。</p><p class="ql-block"> 一是对付土狗。土狗不是狗,是蝼蛄的幼虫,灰黑色,小手指那么胖,一寸左右长,它们专啃作物的茎基。一株包谷,土狗把他咬断。一株茄子,土狗把它咬断。吴钢嘴告诉我,土狗不好对付,它有耐药性,在粪里掺农药也很难把它们毒死。他说,这需要耐烦一点,你要蹲在地上用棍子掏。土狗被掏出来后,见了阳光,一般不会很快钻进土里去。你把鸡抱来,放进地里。肥胖的土狗是鸡的美餐。鸡放进地里,就不用管了。抱鸡的时候,要躬着腰,让鸡脚点地。这样鸡就记得路了,吃饱了它自己回家。以后,鸡也会自己跑进地里,用尖爪子吧土狗刨出来,用嘴壳子把土狗吃下去。这路数简直就是生物防治病虫害啊!</p> <p class="ql-block"> 我在盖石沟当知青一共五年(1968年末—1973年末),其间我也在进步。我的种地技术也让吴钢嘴佩服过一回。我种的红苕特别大,大多数四、五斤一个,最大的一个五斤八两,很少有三斤以下的。种红苕的方法是扦插,将红苕藤剪成节,每节要有两三匹叶子,放在泥土上,再用乒乓球大小的一坨泥巴按一下就可以了。几百年来大家都这样种红苕。我琢磨了一下,进行了改良。我在土里打窝窝,窝窝里放堆肥,再覆盖泥土,整块地看起来还是像平常一样。红苕扎根,吸收窝窝里的养分,窝窝变成地下洞窟,红苕的块茎就在那里膨大。窝窝大,红苕也大。从理论上说,红苕可以长到每个十几斤。吴钢嘴惊讶地问我,我一五一十告诉他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盖石沟当了整整五年知青。1973年末,我考上了中专,离开了盖石沟。迄今,五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盖石沟的山山水水,我还记得我的邻居吴钢嘴,他的种地技术出类拔萃。</p> <p class="ql-block">盖石沟旅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农家小憩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