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小假期间,和爱人去剑川县甸南镇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归途中,临时起了去沙溪古镇看看的念头,就这样没有计划,没有预约地一头扎进了古镇。</p><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镇,我仅仅听人说过这个地名,以为它和我们巍山古城一样,是一个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朴小城镇,曾是上千年前滇西茶马古道必经的一个繁华驿站。可没想到,当我站在哗哗流淌的黑惠河岸边的栈道上时,眼前并没有“枯藤老树昏鸦”,却有“小桥流水人家”。这种世外桃源般的景色,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不知该从何入手去了解这传说中被人遗忘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日头,把金色的余晖随意地洒在古树掩映的古镇村落,给那本来就是土黄色的屋墙涂上了太阳的颜色,远远看去,更显得古朴典雅、古色古香。被夕阳揉碎的黑惠河泛着粼粼波光,或许是入秋以来一直雨水不断,河水有些混浊。秋风拂过河面,卷起的微浪送来一阵阵河底淤泥的淡淡芬芳。</p><p class="ql-block"> 这条约有20多米宽的黑惠河,绕着沙溪古镇缓缓流过,据说古时候,河的两岸就是来往马帮们最理想的休息场所。站在河东往西看去,逆光中,我无法一眼辨清古镇的模样。河上有一座石拱桥,只见一些游客站在桥头,有的摆着各种造型频频拍照,有的跨过石桥,沿着弯曲瘦长的石板小路,不慌不忙地没入纵横交错的古巷中不知所踪。我一脸的惊奇和茫然,心想传说中的沙溪古镇可能就藏在那里。可是我并不急于去探究,因为,比起这充满神秘感的古镇,此时最吸引我的,是河边这秋色宜人的栈道美景。趁着天色还早,想先去探寻欣赏一番,再回头来揭开古镇的面纱也不迟。</p> <p class="ql-block"> 爱人开了一天的车,此时正是人困车乏,想要休息一会儿。我便打定主意,决定独自一人去“探险”。于是,就跟着人流来到石桥边,此时我才知道这座石桥叫“玉津桥”。怪只怪自己太孤陋寡闻,没有导游,只好边走边百度。</p><p class="ql-block"> “玉津桥是沙溪古镇的一座古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经过几百年的历史,这桥几经坍塌和战火的破坏。眼前的这座桥,是1931年大理州剑川县沙溪民众募资再建的。玉津桥跨空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桥拱上有石雕鳖头和石雕鳖尾连接黑惠江下游。玉津桥是沙溪古镇通往田间地头劳作经商的必经之路。”可想而知,此桥不知承载了沙溪古镇多少厚重的历史,它的精妙设计,更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 跨过玉津桥,我独自缓缓向南前行。虽已深秋,一路上却依然是芦蒿满地、芳草萋萋、绿柳成荫、桂香阵阵。两岸高大成排的垂柳丛中,时不时隐藏着几株参天的白杨,和那些柳树一样,看去就很有一种年代感。所不同的是,这些白杨树的叶子已经微微泛黄,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化作彩蝶纷纷飘落。水流比较平静的河段,一群群小鸭在惬意地追逐嬉戏;河边,偶有垂钓者在悠然自得地坐等待鱼儿上钩;岸上的田地里,已经成熟的玉米成片成片地立在那里,静静等着自家主人的收采;几处芦花开白的地方,有一对穿着民族服装的恋人在不厌其烦地慢慢摆拍;两个当地的老乡,赶着三五匹马载着游客悠哉悠哉从地饶河游览。这种远离喧嚣,远离世俗的恬静画面,足以让一颗浮躁不安的心沉静下来,一时竟让我流连忘返。直到爱人的电话骤然响起,我才惊觉走得太远匆匆绕回。</p> <p class="ql-block"> 此时,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山去,黄昏的光晕渐渐上染。和爱人再次经过玉津桥,我们没做过多停留。踩着脚下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跟着三三两两的人群进了弯弯曲曲的古镇小巷。刚拐了几个弯,迎面就遇见了一棵高大粗实的黄梨木树。树下立着一块牌子,上面介绍此树龄已经有520多年了。仰头望去,那粗壮的枝干和茂密的枝叶仍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看那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天知道它还能活多少个一百年?想想我们人类短暂的寿命,在它面前简直就是昙花一现,弹指一挥,不由得心生感慨。据说古镇里类似这样的古树还有许多,如古槐树、古樟树、古玉兰树等。</p><p class="ql-block"> 迈过古树脚下陡峭的石坎,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传说中的南寨门。只见两层高的门楼依旧保留着原始的古朴气息,从门口看一眼,仿佛就能带你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让你在沙溪古今的历史长河中穿梭个来回,正所谓一眼千年哪。心中这样想着,就和人流穿过这道门,很快就“穿越”到了古镇最享誉盛名的寺登街。</p> <p class="ql-block"> 寺登街为茶马古道要冲,堪称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古时,南来北往的藏、汉、纳西族商人的马帮都在这里歇脚,把运来的货物交换成各自需要的东西。四方街不算太大,是寺登街的贸易中心,街道似不规整的曲尺形,整条街面用红纱石板铺成。街上,古槐树、兴教寺、古戏台、古马店、古巷道……一切都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人在领略古风古韵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沧桑的时代变迁。其中,魁阁戏台是沙溪的地标之一的古戏台,坐落于兴教寺对面。戏台背倚魁阁,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初一见到,我就被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工艺所震惊。这不仅是个戏台,更是一方文化的展台。曾几何时,戏台上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忠孝节义的传奇故事在这里粉墨登场,多少哀婉缠绵,情真意切的白族情歌在这里唱得千回百转。</p> <p class="ql-block"> 沿着登寺街的石板斜坡继续往西走,此时天完全黑下来了,两排的店铺陆续亮起了黄晕的灯光,把古老的街道烘托得一片温馨安详。小吃店、烧烤店、咖啡奶茶店、民族服装店、珠宝首饰店等琳琅满目,人间的烟火气息逐渐浓厚起来。好在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接肩比踵的人群,没有嘈杂集市的叫卖。来来往往的人们在惬意地徜徉中,都似乎无声地遵循着一种规定俗尘:无声地悄悄来临,安静地默默离开。我想,这或许就是沙溪古镇与其它古镇所不同的地方吧。</p><p class="ql-block"> 时间悄然逝去,只觉灯火阑珊的古镇令人陶醉其中,四通八达的古街让人迷失方向,崎岖幽深的古道无法一一走完。我们打算先找个地方住下,于是,原路返回走出了东寨门。</p> <p class="ql-block"> 途中再次走到玉津桥附近,忽然被一阵悠扬的歌声所吸引。灯光太暗看不太清他们的模样,只隐约看到一男一女两个歌者坐在石凳上,男的怀抱一把吉他轻轻拨弄琴弦,女的双膝夹着一个非洲鼓在有条不紊地敲击着节奏。正对着话筒,深情款款地演唱着一首熟悉的异域情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俩人嗓音都很不错,男女声二重唱配合得非常默契,声线协调统一,和声优美和谐。歌词内容虽然与古镇意境有些违和,但在这样宁静的夜晚听来,却也别有一方情调。或许是走累了,或许是被歌声所打动,游客们有的驻足稍作停留,有的干脆在石凳上坐下来,也不知是在细细聆听品味,还是在放空思绪坐着发呆。</p> <p class="ql-block"> 听完一曲,我们也在黑惠河畔一个名叫“晨溪”的民宿酒店住了下来。夜深人静了,此时的古镇却悄悄下起雨来。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伴着秋虫此起彼伏的低吟,枕着无边的思绪,在这个温馨宁静的异乡古镇,我安然进入了湿漉漉的梦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