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家教家风,历朝历代以来相关著述颇多,《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以宗族而言,家教家风是宗族绵延不断的保障;以家庭来说,家教家风是家庭和乐安美的依托。在父母子女这场渐行渐远的旅行中,在行进的日日夜夜里以至挥手别离时能坦然安详,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什么呢?我以为,勤、俭、诚、爱可也。</p> <p class="ql-block"> 恪以勤。</p><p class="ql-block"> 父母勤于政务、事务或者家务,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无论自持还是教人,勤奋勤劳都应该恪守始终。</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兄弟三人都是由母亲带着的。在集体劳作挣工分的年代,只要能把我们三个安顿好,只要时间身体允许,母亲总是身体力行,尽管这样到年终仍是工分最少的一个。我记得,母亲会走很远的路去挑水,会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一人去浇庄稼。直到今天,不管我们怎么叮嘱,她也总在忙碌着,不用周转于田间地头却始终惦记着一日三餐和孙男弟女。所以,我总以为,与母亲相比,我所做的勉强算得上勤奋,但距离勤劳还是太远了,尚需时日和努力——仍然需要在早出晚归的教师生涯里竭尽所能。</p><p class="ql-block"> 也是因为如此,我对女儿的要求是严格的。她虽然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生活拮据或者去参加生产劳动,但是在她应该的和她力所能及的领域,她必须全力以赴。中学阶段自不必说,即便升入大学,她也是早上六点多离开宿舍,晚上十点以后回来,午间永远留在自习室,一年四季。在完成硕士论文的日子里,她几乎日日忙到夜里三点。</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日日以勤必将获益无数。</p> <p class="ql-block"> 示以俭。</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俭朴不仅是一种做法与主张,更是一种修为和涵养。</p><p class="ql-block"> 吃穿用度,够用合用能用即可,一个闪亮的铭牌商标未必能给自己增加多少光彩,或许恰恰暴露了无知与虚弱。与多人心仪的爱马仕相比,我倒更喜欢马云的休闲装,更敬佩李小文——黑衣黑裤黑布鞋,翘着二郎腿坐上讲台,这个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不修边幅的老人,这个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p><p class="ql-block"> 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再也用不着褴褛或者补丁的衣衫,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位,俭朴永远是我们行走的高标。我常常想,司马光之成就与功名,与“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的秉性怕是渊源甚深,即便居庙堂之高仍“以俭素为美”,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警示子孙,当为后世楷模。</p><p class="ql-block"> 我倒不是鼓吹简陋,否则干脆退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算了。年轻时,或许不免对虚名虚荣的爱慕,人到中年,应该差不多对这些免疫了。如果不是唯一或必需,我主张选择普通牌子甚至没有LOGO。殊途,依然可同归。</p> <p class="ql-block"> 约以诚。</p><p class="ql-block"> 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一点侵犯、吃不了一点亏的现象并不少见,于是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的行为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也就几乎习以为常了。所以,我曾恶毒地想:要是允许每家生个七个八个的,家里顾不得娇惯,是不是孩子身上就没这些毛病了。好在国家政策允许生二胎了,那就寄望于若干年后有所改观吧。</p><p class="ql-block">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还是得回到现实——我们有孩子甚至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要好好教育。何以为之?——真诚、热诚、挚诚,或可称为不二法门。</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以来,我一直提醒女儿对待同学朋友家人要温暖,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人。于是,她经常会把同学难以处理的被罩拿到家里洗涮,会在返校时给舍友带上足够的零食,会在端午、中秋时送给每位同学礼物,会在同学求教时放下手中的任务而耐心讲解并在第二天附上连夜整理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那年,探望母校,我陪着她给教她和不教她的老师准备礼物。还有,她曾匿名捐助了电影《二十二》,只因为电影为正在一个一个离世的慰安妇坚持正义。</p><p class="ql-block"> 用真诚、热诚、挚诚去规范去约束,孩子会是阳光的有温度的。</p> <p class="ql-block"> 予以爱。</p><p class="ql-block"> 女儿小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有爸爸妈妈的家才是温暖的。”后来,她读大二时又说:“就算再难我也不怕,爸爸妈妈就是我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我想,女儿的话,是有爱使然。</p><p class="ql-block"> 为了孩子,她的妈妈变成了营养师和厨师,拌菜炖菜烩菜,炒菜火锅海鲜,包子饺子盒子,揪面抻面拉面,烙饼肉饼馄饨,从主食到副食,从小菜到大餐,简直无所不能。在家门口读书的日子里,从来都是给孩子做早餐而不是塞零钱打发出门。</p><p class="ql-block">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无论哪次出门,只要是离开廊坊,哪怕仅仅一天,我都会给孩子带回礼物,比如动画光盘、动物玩偶或者新衣服,哪怕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瓶饮料,也从不空手。我要让孩子知道,她一直在我心里。这个做法坚持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从出生到读大学之前的十八年间,作为父母我们没有缺席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晚,从没有把孩子简单地推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证父母至少有一人在家。在她入园、入学、毕业的关键节点,在她生日、成人的当天甚至是平常的日子,她都会收到礼物和祝福。陪伴,真的是最长情的告白。</p><p class="ql-block"> 财产上,女儿绝对不是大富大贵,然而在精神上,她收获的爱永远是丰盈的。</p> <p class="ql-block"> 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习近平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在家教家风愈益被重视的今天,把勤、俭、诚、爱教给孩子,我想,必能形成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10.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