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三峡游随记</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七日 晴</p><p class="ql-block">“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渡长江。”壮美的三峡山水让我梦魂萦绕,有机会游三峡,是我多年的夙愿。</p><p class="ql-block">暑月蝉鸣,我们的三峡游,从宜昌始,就是一千多年前,欧阳修被贬,当过县令的地方,古时候叫夷陵,是个荆蛮之地,现在早就日月换新天,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是个宜居城市了。</p><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多钟登上游轮,一切安顿好天色已晚,想去屈原的故里看看倒成了侈望。“屈子衣冠犹有冢”,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滋养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伫立甲板上,朝北岸的秭归方向遥遥一揖以凭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远处万家灯火,依稀看到老先生忧国忧民,披发行吟泽畔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八日 晴</p><p class="ql-block">大清早,船不知什么时候已启碇逆水而上了,想是一夜涛声盈耳,酣睡得迟了。惟见江流浩荡,灰濛濛的雾气渐次弥散去,时而将两岸的山色隐去。第一次坐游轮,有种“抬头极目干山秀,俯首推开万里江”的说不出的快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过船上的导游小张,一个声音浑厚,蔼然可亲的小伙子告诉我们,船过香溪口便是西陵峡了,全长六十多公里,自东向西,渐逞由低到高的走势,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礁石林立,滩多水急。但见峡山千峰万嶂,逶迤而来,两岸岩峰直插天际,似是两道干寻壁立的长城,将大江逼成一条狭长的走廊,船行峡内,如在井中,仰望高空,云天一线,真有“山高不见鸟飞过,举头青天一尺多”的情景。过去这一峡段是凶险万状的,像是淘气的蛟龙,最难驯服。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大坝建成后,水势趋于平缓,由河道游变成了平湖游,安全是安全了,但早年峡江行船的惊险刺激也都荡然无存了。当年郭沫若先生行游至此,有《蜀道奇》云“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我们今天想想,内心还是惊骇的。</p> <p class="ql-block">过灯影峡段,峡虽不长,但景致迴异,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如天工打磨而出。静影澄碧,江水瑟瑟,倒映的崖壁更添明丽之趣。小张说,倘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下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奇特境界难以言喻。欧阳修曾有诗赞曰“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可见这里有多美。</p><p class="ql-block">不消一刻,临近灯影峡出口处,其右侧南岸的山峰上,兀立着四块峥嵘嵯峨的奇石,小张先是坏坏地一笑,卖个关子,见众皆茫然,笑着揭开了迷底:那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是不是孙悟空?那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是不是猪八戒?那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是不是沙和尚?而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便是唐僧了,众皆顿悟哂笑。不知吴承恩当年创作《西游记》的时候,灵感是不是来自这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被称作“沙僧”的灯影石,头重脚轻,棱角分明,重逾100多吨的“大头”,“长”在仅200多平方厘米的“小脚”上,摇摇饮坠,历千万年而不倒,呆萌的憨态呼之欲出。</p><p class="ql-block">又前行约二里地,千里烟波飘渺际,辽阔江面暮沉沉。长江陡地向右急转110度,弯如镰刀状,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真是三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弯的南岸有一天然巨石,刀削斧砍般峙立,恍如横空出世,形如令牌,高32米,重1000多吨,通体纯白,大有壁立万仞之势,如此伟岸,须仰视才能观其全貌。只是不知这块石令牌何年何月,又出自哪位神仙之手。</p><p class="ql-block">晚八点,船过三峡大坝,广播里传出“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的诗句,众人无不为伟人的万丈豪情所折服。舷窗外两岸依旧奇峰异石,巍峨挺拔,只是再也不见古人笔下荡气回肠的巨浪滔天,也没有卷起千堆雪的壮观。不禁自忖往昔那“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的“泄滩、青滩、崆岭”这三大险滩又是怎样的险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九日 中雨</p><p class="ql-block">约摸六点半,船迳巴东县官渡口,进入巫峡段。“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巫峡段晴天则奇峰突出,雨天则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还是郦道元描述的更为传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甲板上远眺,又见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山色如黛,烟云氤氲僚绕,景色清幽之极,当真是“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长江犹如一把利斧,硬生生的将巫山主脉背斜里横切过去,绵延四十公里余,形成巫山十二峰,又以神女峰最为惊艳。伟人吟咏的名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却不正是此处?!</p><p class="ql-block">她位于长江的北岸,西临朝云峰,东界松峦峰,峰顶內侧青峰云霞之中,兀立着一个人形石柱,高6.4米,宛如一位绰约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小张坦言,碰上雨天看神女峰,是你们的福气,巫峡最著名的景观就是“云”和“雨”,巫山云雨天下一绝,雨天的巫山比平时更加妩媚,也更有神韵。据《镛城集仙录》载:“尝东海游还,过巫山,峰崖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至,崖震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乃授上青宝文与大禹,导波决川,疏通洪荒,以成其功。”相传神女瑶姬后来干脆就住在这里,幻作了巫山云雨,朝朝暮暮,行行止止,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第一个将神女写进诗歌的是屈原,他在《山鬼》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绵缠悱恻、爱情笃深的巫山神女形象,而宋玉的《神女赋》更是留下了女神惊人的绝世容颜:“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千百年来,引无数的文人墨客竞相膜拜。元慎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是让巫山的神女峰名扬天下。“巴东三岟巫峡长”,巫峡的江段最长,也最秀丽,留给后人的幽思也最多。</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点,离开巫峡,船便进入了瞿塘峡中的风箱峡。峡的两侧是险陡的峭壁,峭壁之上,有几条缝隙,远远望去,较大一条缝隙中,掏着一叠长方形的木匣,看上去很像风箱,故称风箱峡。传说不少,其实所谓风箱,实乃2000多年前巴人留下的岩葬。过去风箱峡的纤夫很有名,我瞪大了眼睛探寻也看不见纤夫和纤道,只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纤痕倒还隐约可见,看不见纤夫,自然听不到他们光着膀子唱着“三尺的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手创沙呀,嗨着!光着身子,嗨哟!往上爬呀,嗨着着……”那苍凉而悠长的纤夫号子,世事沧桑,他们的身影,早让历史淹没在长江的深处。再溯江而上,可见凤凰饮泉、倒吊和尚诸景,再往前,就是夔门奇景了。</p><p class="ql-block">夔门是三峡的西大门,山岩上“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似是告诉你,我很险要。东起大溪镇,西到白帝城,峡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别看它短,却有“西控巴蜀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瞿塘峡西入口处,有两壁巨大高耸的悬崖,耸峙江南的曰白盐山,巍峨江北的曰赤甲山,两山对峙,就象两扇巨大的石门,似乎挡住了长江的去路,而长江在这里骤然收窄,使得这里的江水异常湍急。杜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他说的一门,指的就是夔门。过去奉节县古代叫夔府,而瞿塘又在奉节县境内,故称“夔峡”,又谓瞿塘关,形成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雄奇万分。清代诗人何明礼有诗道:“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横流。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水流湍急,船身颠荡,有“天堑”之奇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绝壁上有宋代至抗日时期的摩崖石刻、碑文10余块。由于三峡大坝蓄水,大部分都已淹没于江下,现在看到的几幅重要的摩崖石刻都是后期人工移上来的,像李端浩题词的“巍哉夔峡”,冯玉祥题词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等,人文价值不可估量。过夔门关,便到了三峡的最后一段白帝城。</p><p class="ql-block">“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尽管暴雨如注,我们还是坚持着爬上山顶。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白帝山顶,一面傍山,四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雄踞水陆要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三国时蜀汉的东大门。刘备夷陵兵败后,退守此处,也是天子守国门的苦心,后因刘备托孤而闻名。其实刘备托孤是在白帝城的南隅永安宫,三峡蓄水后,水淹至半山腰,原址今天自是见不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白帝城多为明清时期所复建,诗文碑刻众多,更有瞿塘峡悬棺可探,也是相当精致珍贵的了。站在白帝城上对望夔门,平眺峡景,瞿塘峡风光尽收眼底,它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呈现在你面前,是览胜的好去处,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背景图就拍摄于此。诗仙李白五十八岁那年,正是在这里,写下《早发白帝城》的名篇佳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和飘逸,直到今天,我们都还陶醉着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