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行之伊斯坦布尔(下)

sun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游是位刚结婚不久的土耳其姑娘,长得与她的中文名字一样美丽,叫狄洁兰。交流中她多次提到土耳其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下意识地与农耕民族为主的欧洲人区别开来。我私下问,是突厥民族吗,她爽快地肯定了。旅程结束回来,查了有关资料,算是基本搞清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耳其一词的音义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土耳其则是勇敢人的国家。突厥在六世纪中叶兴起于蒙古高原、新疆阿尔泰地区和中亚一带,是以狼为图腾,说突厥语的游牧部落。到八世纪中叶,被唐朝联合回纥部落彻底击败解体后,一部分融入汉民族,一部分西迁。在长期西迁过程中,与阿拉伯、斯拉夫等高加索白人人种混合,改信萨满教、佛教为伊斯兰教,在体貌、血液、宗教和文化上均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形成现在的土耳其人。现代土耳其人是操突厥语系、有突厥血统的古代突厥人的后裔民族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迁突厥的一支,在首领塞尔柱统领下率先进入小亚细亚半岛,于1037年——1194年建立塞尔柱王朝,但其势力从末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东罗马帝国隔峡对峙并存。强大一时的塞尔柱帝国因分裂而解体后,另一支西迁的突厥小部落在首领奥斯曼统领下进入小亚细亚,并趁乱于1299年独立,宣布自己为最高领袖苏丹。奥斯曼帝国经几代奋斗,最终于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成为几乎将地中海作为内海,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难怪美丽的狄洁兰有着浓烈的突厥后裔情结!现在的土耳其,虽早已加入北约,也成为欧盟候入国,但他们清楚自已从何而来,也知道自己的根在遥远的东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不可思议的是,当今维吾尔族中的彊独分子,因为也操突厥语,竟搞起东突厥斯坦国,上演了认仇做父的闹剧。隋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生活在外蒙中北部,自突厥崛起后一直深受奴役的高车部落,数百位酋长在向突厥朝贡时突遭屠杀,从自结下血海深仇。而高车六部中的袁纥,便是当今维吾尔族的祖先。直到744年,经自强图存,高车联合各部组成回纥部落联盟,配合唐军彻底击灭突厥,才报了世仇。今天,妄图把自己祖先拼尽全力赶走的世仇再请回来奉若神明,就如大白天蹦出几个汉人,吵着要去认满人为祖先,既有失心智,又滑天下之大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蓝色清真寺</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于1609年,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因内壁装饰了2万多块蓝、白两色瓷砖故名。据说只有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可用6根尖塔,而蓝色清真寺也用了6根,虽有逾矩之嫌,但充分显示出其级别之高。如果说尖塔是奥斯曼的突厥伊斯兰文化元素,那么大小圆顶组合,则体现了东罗马(拜占庭)的古希腊文化元素。要是没了尖塔,真可视其为东正教堂了。此一斑,至少可窥奥斯曼帝国在建筑领域的包容。</p> <p class="ql-block">大圆顶直径27.5米,高60米,四边是四个稍小一点的圆顶,四角是4根5米直径的大柱。</p> <p class="ql-block">幽蓝渲染出神祕,烘托出向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i>圣索菲亚大教堂</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帝国信奉多神,对信奉耶稣一神的基督徒横加迫害。但到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却宣称其皇权来自基督,大力为基督教正名,并迁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始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强力推行"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合而为一,并同时显现在上帝一位真神上)的信仰为正统教义。因推广地在东罗马,故被称为东正教。君士坦丁大帝临终受洗成为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基督教也从少数人信奉的宗教一跃为整个西方人的宗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索菲亚希腊语是智慧的意思,也是对耶稣的一种称呼。为供奉耶稣,325年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因毁坏多次重建。它是拜占庭的主教堂,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后,没有毁坏这座精美绝伦的建筑,但为从精神上征服基督徒,将教堂内的壁画用灰浆遮住,将所有基督神像搬出,并在周围建起了4座高大的尖塔,将其改建成清真寺。过了近500年,自1935年始,其最终成为伊斯兰教信徒和基督教信徒共同的宗教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红墙是东罗马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据说,圣像框里遮盖着耶稣神像。</p> <p class="ql-block">柱上挂着巨大的圆框雕饰字,中间右侧是阿拉,左侧是默罕默德。</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地面圆形,曾被基督徒们视作世界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苏丹阿合麦特广场</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蓝色清真寺正前方,东罗马时期是战车竞技场,一说赛马场,但怎么看都显小。广场保留了一些古代遗迹。</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公元390年赛奥道西斯大帝购入(一说送给),现在看到的是原碑体三分之一的顶端段,距今3500多年。</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纹柱。原本是古希腊各城邦为庆祝战胜波斯大军所铸,后被君士坦丁大帝搬来,不知以什么理由。柱形为三蛇相缠,现只剩蛇身,顶端三头托一金碗不见,相传是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时被盗。</p> <p class="ql-block">墙柱。10世纪君士坦丁七世所建,碑身原镶满镀金青铜浮雕,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时被毁,现只剩石砖裸露。</p> <p class="ql-block">饮水亭。1898年日耳曼皇帝赠送给当时的苏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塔克西姆广场</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广场、最重要的市中心,相当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也是市公共交通重要的枢纽。广场向外延伸处,就是著名的独立大街。</p> <p class="ql-block">独立纪念碑。为纪念共和国缔造者、国父凯末尔而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独立大街</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香榭大道”,相当于上海的南京东路。起始于加拉太塔附近的中世纪热那亚社区,结束于塔克西姆广场。全长3公里的步行街,布满了各式历史建筑、各式商店、各式娱乐场所和各式餐饮,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怀旧有轨电车,在大街上来回行驶。</p> <p class="ql-block">刚举起手机,店员匆匆迎出,我一愣,他竟摆了个优维的P0SE。</p> <p class="ql-block">大街两侧都是这种店辅满巷的幽深小弄。</p> <p class="ql-block">加拉太塔。高66.9米,9层,塔身外径16.45米。建于528年,最初是建在金角湾入口处一座小山上的木质灯塔,后几经毁坏重建,现为可以餐饮的观光塔。</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教堂。漫步大街,无意间撞见一座基督教堂,进去一看,规制与内饰都不俗,还有牧师在布道,信徒在忏悔。在高度伊斯兰化的伊斯坦布尔见到这些,很是惊㤉。事先导游没提及,回来一问,方知是圣乔治教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大巴扎</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旧城中心位置,建于1461年,有562年的历史。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设计,占地30万平方米,室内大约有65条街道,4400多家商店,每天接待的客人大约在25万人次以上。大巴扎集市的中央大街富丽堂皇,像棋盘一样分支出去的小街上颇具土耳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大门之一。大巴扎有4个大门,26个出入口,此大门上有1461的字样,表明建于1461年。据说其中一个正门上留有当时的苏丹亲书:真主喜爱经商人。</p> <p class="ql-block">大巴扎现已向外扩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狄奥多西城墙</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13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时期,经5年建造而成,是君士坦丁堡西面的陆上城墙(其他三面临海)。城墙长5630米,由内墙、外墙、护城河三道防线再加每隔55米一个的城楼组成。在1422年至1453年的围城战中,东罗马兵力只有7000人,不到奥斯曼的二十分之一,仅勉强守一道外墙,加上火炮已出现,但此陆上防线仍久攻不下。</p> <p class="ql-block">破败的海岸城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i>瓦伦斯渡槽</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公元378年由东罗马皇帝瓦伦斯下令建造,建成时有1公里长,现仍有800米,当时可将周围的水源引到城中地下蓄水池。两层拱门式的高大建筑,矗立市区,横跨大道,很是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就要乘机飞伊兹密尔,游览古希腊时期的以弗所古城遗址,还有风情小镇希林斯和海滨度假胜地库萨达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