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凉风中带着一丝丝甜意,郑州市语文教研中心组的小组教研活动如期而至。10月10日下午,中心二组全体成员齐聚中原区淮河路小学,开启小组内第一次授课展示活动。此次授课的老师为惠济区实验小学的常少兰老师,她选择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书戴嵩画牛》进行讲授。</p> <p class="ql-block">常老师基于新课标素养导向的学段目标要求,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及梳理与探究四方面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导学单为抓手,将课前预学、课堂教学、课后评价有效整合,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p> <p class="ql-block">同时,常老师关注单元人文主题,有意将艺术之美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并提炼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着眼文言文的留白之处,巧用想象细节的方法理解文本语言的难点,最后落脚于“以不同角色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在交流感悟发现每个人眼中的艺术之美不同,源于着眼点不同,角度不同,但艺术创作始于生活,离不开细心观察。</p> <p class="ql-block">课后,每位组员针对这节课真诚地阐述了个人见解:薛静老师首先肯定了常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认为常老师处理教学环节完整有效,同时建议文言文的朗读环节应该有层次,教师评价应有导向性。张倩老师认为导学单设置合理有效,建议教师应珍视与学生的课堂有效对话,从生成中处理教学重难点,评价依据目标。董伟老师则从单元主题提议,从文本的细微处蔓延,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感受艺术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张艳娜老师从教学设计为常老师指点迷津,她尤其强调课堂预设的重要性。周阳老师从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以备课到讲授再到反思整个过程的梳理,深入浅出地例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教学。孟园园老师从统编教材古诗文的比重增加考虑,建议常老师做足统编教材各学段对文言文教学梯度的梳理,以准确把握学情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螺旋式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新课标的推行激起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新一轮改革,我们正处在探索时期,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