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大专文凭

和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遇上了十年文革动乱,大部分人失去了上中学,大学的机会。等进入到中年以后国家出现新政策规定无论你想提拔,晋级技术职称等等都必须要有大学文凭。这一规定对于我们这些连中学都没能上的成年人是何等残酷啊。于是便有了后来八九十年代的中年人白天上班工作,晚上要去读"夜校",上"夜大"补文凭,一批又一批复读生热潮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九十年代初在复读上学的热潮中我也赶上了最后一批脱产进校园学习。走进了新疆医学院一年制的高等护班大专班补文凭。那时全班69名同学全是女生,平均年龄42岁,最小的35岁最大的快50岁了,全是妈妈辈的。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经验,但就是因为没有文凭而被关在晋升职称的大门之外。那一年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艰难辛苦的,因为是走读生,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把全家人的饭做好,把女儿交给邻居家同事带去上小学,自己背上沉重课本急急忙忙赶早班的1路公交车,共有17站路远,那年冬天乌鲁木齐是我记事以来最寒冷的冬天经常零下27~29度,漫天的鹅毛飞雪下个不停,等公交车时冰雪路滑冻的我们双手双脚刺骨的疼痛,那种艰辛是现在年轻人难以想象的。92年的春节也是我们终身难忘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药理学分数出来了全班60多名同学只有21人及格,这意味着剩下的40多名同学下学期一开学就要全部参加重新补考。药理学本来对于我们这些沒有文化基础的妈妈来说难度已经很大了,不知是那位不给力的领导指示:考题临时变更,新疆医学院和石河子医学院考题对换,这下难坏了我们,没想到考题根本不在老师给我们教学复习的范围之内,偏题太远了,我们辛辛苦苦半年的学习复习完全白费了。考试结果连药理老师也蒙了,同学们更是傻眼了,纷纷来找老师讲理,可那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老师只好眉愁苦脸的对大家说"我有什么办法呢,现在连我也只好陪着你们一起年也不过了,重新复习,你们是吃二遍苦,我也要跟着受二茬罪"。这下可真是搞的我们几十岁的妈妈们哭笑不得。那一个春节大家都没有过好,整个春节期间很多同学都是天天抱本药理书在复习背题。记得有一位49岁的大姐开学回来后告诉我们说:“我都是快要退休的人了,今年儿子也在上大一,第一次放寒假回家过年,就看到妈妈几十岁了还在为挣文凭复习补考,一家人过年也不开心,他说怎么也不能理解…你们这么拼命读书是为了什么啊?”。就这样我们这40多位同学过了一个难忘的“读书年”。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挣文凭"的经历,有人说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在"混文凭",但我却觉得我们这些妈妈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在她们的身上看到的却是坚韧不屈,努力拼搏一定要考试过关拿下文凭的精神,是最努力,最能吃苦,最有担当的一代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风雨人生几十年每当我想起那段苦涩中略带甜味的"挣文凭"的历史总有一种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感慨。伟人说过"没有一个文化的军队是一个愚蠢的军队"它同样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愚蠢的民族。至今想来当时的"文凭年代"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使我们这些仅有临床专业技能的一代人,在"挣文凭"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不少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更好的指导了以后的工作实践。这一张来之不易的“大专文凭”还是有用武之地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