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三的家国情怀

胡兰

<p class="ql-block">这是阿英,是我娘家的老三。俗话说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话一点也不假!</p> <p class="ql-block">从小这个阿英就是个惹祸精。出生早产,生在了家里。因为房间里冷,月科儿里患了硬皮症,险些没丧命。生在困难时期,妈妈奶水不足,她吃不饱就使劲哭,就被老爷骂不省心!长大点就争强好胜,总要尖儿,自做主张,经常挑战我们这些姐姐。</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她也楞,净出些险事。七八岁的时候躲猫猫,不小心从二楼窗户跌落,锁骨骨折。捡回来还笑呢!我们下乡插队的时候,他和弟弟俩劈柴火,弟弟在上,她在下扶着,没想到斧头掉落,正砍在她额头上……你说吓人不?!</p> <p class="ql-block">可俗话又说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阿英还真是个有福之人!这孩子从小爱读书,几岁时不认识几个字,就捧着厚厚的小说闷头读,净挑大部头看!所以最后她是我们姐弟四人当中学历最高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大妹和小妹都酷爱排球,上中学时都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干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姐弟四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我们姐弟四人</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十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姐弟四人中,阿英对老弟阿明最好,时时刻刻呵护着他的小弟弟。</p> <p class="ql-block">阿英是一个十分恋家的孩子,但命运总是遣他远离父母家庭,上小学便开始住宿学校。再到中学,全家插队农村。他和大妹两人又寄住公社中学,周末回家一次,要翻山越岭步行40里,然后又是当知青,然后又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阿英,总是抱怨漂泊,遗憾自己远离亲人。于是她便狠狠的写信,诉说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收拾家里的旧物,她的信厚厚的一沓,薄薄的信纸,正面写满反面写,满满的都是她的思乡思亲的情绪,话里话外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想家!</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那次还在北京上大学的阿英从北京回来度暑假,全家人高兴一起去南湖公园拍照,本来乐乐呵呵的,没想到回来之后,阿英满脸黯然。究其不快的原因,她竟然说出这样一个理由:你们都有了心仪的人,而我却孤单单的……说着说着,竟然落下泪来,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没想到这傻妹妹竟然也思春了!</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开始大张旗鼓的为阿英选夫婿,找对象。只可惜都没能成功。</p> <p class="ql-block">后来不久,她就领回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是她在北京的同班同学。这是陕西源上的一个农民家的后生。听说家在农村,全家人同声反对。当大姐的首当其冲,挥起大笔洋洋洒洒写了万言书,大力弹劾小妹的这个对象。</p> <p class="ql-block">可是小妹阿英一向是个有老猪腰子的人,只要是自己认定的,谁也无法改变。于是这个陕西的后生大大方方的登堂入室,成为我们家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后来才听阿英讲,她和老公都是大学里的班干部。有一年学校奖励优秀干部,上北戴河旅游,阿英和那个后生都在受奖名单里。在浪漫的大海边,他俩有了近距离的了解和接触,继而产生了美好的情愫。这朦胧的情感在阿英单纯的世界里,是新鲜的,也是独一无二的。由此,他们二人情定终生。</p> <p class="ql-block">阿英终于有了有己的爱情爱人和属于自己的家。她珍爱它们如生命。</p> <p class="ql-block">家,是阿英最最在乎的字眼儿。从小她贪恋家庭的温暖和庇护,长大了,她成为家庭的建设者和守卫者。</p> <p class="ql-block">他们养育了一双儿女,他们倾其所有所能,努力打造花好月圆。</p> <p class="ql-block">阿英生命的转折点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她和老公大学已经毕业,双双留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结婚生子,小日子安宁平静没有大波澜。阿英的老公已显露才干,校方十分器重,被选拔到外语系当主任,人们私下议论此人仕途无量。可这两个拧人,却偷偷的注目远方。</p> <p class="ql-block">先是阿英的老公离职,自费去德国求学。那里是马克思的故乡,学哲学的他们大概内心有一份放不下的情结。第二年阿英和我也一起去了德国。</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留学之路难于上青天。能在这辆车上占上一席位置,是不少国人羡慕的。然而,对于亲身经历过的人们来说,人生无疑从头来过。至今,他们已经在异域生存三十多个年头,俩人携手同行,走过艰难困苦,彻头彻尾的置换习惯观念心智,他们无怨无悔,认真的改写人生。</p> <p class="ql-block">赴德国学习,我只是一个过客。第二年我就匆匆返回。艰苦的留学生活让我窒息,域外求生的境遇,我快要发疯了。我很快的回到了祖国,保全了我的身心,保全了我的家庭,保全了我今后的事业。回国后第二年,我出版了记录我在德生活的纪实文字《我在德国》,我想告诉国人,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请不要选择这条路。因为你离开了祖国,离开了家,你就啥也不是!</p> <p class="ql-block">而阿英夫妇则完全不同。他们的爱情支撑着他们互相扶持,走过最艰难的时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重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p> <p class="ql-block">阿英接管了一个拥有百多个房间的学生宿舍楼,这个大管家使出浑身解数,将这个名叫“太阳升起的地方”宿舍,从杂乱无序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惨淡经营亏损几十万到时刻入住爆满!我家这个坏老三就有这么个劲,瞄准目标往前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从不抱怨,也从来不知疲倦!我们去德国的时候,从北京到莫斯科,乘坐六天的火车,同包厢有一个北京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得出一个结论:你们这姐俩实在是太不同了!他说的实在太对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是有目标的,只不过我朝着目标走过去,上了一个台阶,看看风景挺好,便会心满意足的就此止步,而阿英不会满足眼前所得到的一切,她永远在奔向远方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阿英的老公,后来成为东亚研究院的院长。在他的努力下,三年中接收了100多名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来德国进行语言培训,之后输送到德国大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阿英两口子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北师大毕业的他们乐在其中,因为做教育是他俩的老本行啊!</p> <p class="ql-block">与他们共事的德国教师</p> <p class="ql-block">为了很好的纪念这一段生活,我还特别的邀请了长春电视台的记者们一起赴德国拍摄了五集纪录片《莱茵河畔的留学报告》。</p> <p class="ql-block">阿英的夫婿文敏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几十年来这个陕西后生始终勤勉不懈。撇着浓重的陕西口音,说着蹩脚的德语,畅游德文书海,寻找滋养黄土地的养份,以完成他精忠报国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阿英当年选婿的执拗没有错,陕西后生是个有追求能建树的才子。他用十几年翻译的十几本政治理论书籍,将其心血洒向西学东渐之路。</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他多次被邀请回国讲学。这次应兰州大学马列院之邀,将在兰州大学及西北师大进行五场讲座。作为北师大哲学系毕业整整四十年的学生,能重返祖国的讲台,在大中国的建设中发声,这无疑是祖国对一个游子最大的信任和褒奖!</p> <p class="ql-block">阿英夫妇用了几十个年头立足德国,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家庭,并且也拥有了崭新的人生。他们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圈,重新审视世界观和人生观。回视前路,他们无愧无憾!他们始终没有丢失自己,他们始终保有初衷。</p> <p class="ql-block">很想好好夸夸阿英和他的夫婿,写写他们的奋斗,但是翻遍了我家浩瀚的影集,却找不到他们俩人的合影。可见他们离家太久也太远了。最后找到了几张婚纱照。这不得不感谢那陕西后生的先见之明。记得那年我还住在深圳,小妹夫妇俩带孩子来深圳省亲。期间,阿英老公非嚷着要去拍婚纱照,我心里想,真老土,谁拍那玩意?!可今天看来,如果不是那时候的坚持,这俩人连个正经合影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今年十月六日,是他们俩夫妇结婚40周年的纪念日,先是准备打造一对金戒指作为纪念,后来想想退休后的阿英整天在菜园子里侍弄菜蔬,粗手大脚成了农民,戴啥金戒指啊?于是作罢!</p> <p class="ql-block">而真正的幸福心知肚明,无需任何装饰。在我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你的地位多么显赫,也不是你的事业有多么成功,更不是你坐拥多少财富,人生最终的成功在于你的家是始终是完整的,狂风暴雨之后,你的身心依然和你所爱的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人生进入晚境。步伐和节奏都自然而然的缓慢下来。不过晚境斜阳更加瑰丽,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一隅,目光将永远朝着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是波恩友邦的各位亲们。这些人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来到德国的。他们和阿英夫妇一样,都具有一本精采的异邦奋斗史。现在也各自拥有了自己安稳并且祥和的晚年。在德国人面前,他们也堪称老波恩了。他们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现在这些人基本都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休闲时刻,欢聚一起,操着母语打牌戏谑,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快乐的夕阳约会!</p> <p class="ql-block">我想要说的很多,不过林林总总也抓不住重点。阿英的一生可书可说的太多了。其实我很喜欢我家的这个坏老三,打心眼里心疼这个永远游离家乡之外的妹妹。每次相见都觉得时间太短,许多话还没说完,人就又走了,只好没完没了的煲电话粥。我发现长大后的阿英变得很温柔,很善解人意,很懂得体谅包容别人,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横冲直撞。而且远居他乡外域的她格外珍惜亲情,她沿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去经营自己的家,她用中国人的目光去审视评价自己的生命。尽管手里掐着德国护照,但出手的一招一式纯正的中国心!</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在某年的一个圣诞节晚会上,装扮成圣诞老人的阿英的老公,正给孩子们发礼物。但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一眼就认出:这个圣诞老人是从中国来的!</p><p class="ql-block">哈哈哈………</p><p class="ql-block">所以,海外的游子们,不管你包裹了怎样的外壳,我相信,你们心的颜色,将是永远永远不会改变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