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善越里、昆山锦溪古镇三日两晚游2023.10.5~7

华哥

<p class="ql-block">锦溪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相接壤,北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和昆山市张浦镇相毗邻,属于江苏省的'南大门",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截至2011年末,锦溪镇版图总面积90.69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65997人,其中户籍人口16260户共43283人。</p><p class="ql-block">锦溪镇曾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锦溪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亿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10月6日,我们一行从嘉善起程去江苏昆山,再次游玩那水多桥多的锦溪古镇,锦溪古镇来过N次,每次都是怱怱打卡,这次要住一晩,来个“沉浸式”打卡。</p> <p class="ql-block">  塞北江南雪未消,春风又绿柳丝条,小桥流水依然在,人面桃花分外娇。</p> <p class="ql-block">陈墓邮局是锦溪当地的老邮局,据说最早成立于清朝末年,算是有些年头,门口自行车邮差的铜像,游人们都喜欢坐上去打卡拍照,我们也不例外哦!座位铜面早已磨的锃光发亮。😂😂</p> <p class="ql-block">普庆桥,俗称俞家桥,始建于北宋,清雍正十一年(1733)合里重修,为360度全环形拱桥。为桥身以武康石,为主拱圈为分节并列式排列,桥栏由青砖和花岗石柱子镶砌而成,上盖半圆形条石。桥南立柱刻联“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陈湖”所处居民稠密,船只众多,相传元代古镇海运大户陆华甫就从这里起航。</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桃花红欲燃,春色满园如织醉江南</p>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陈湖。古镇的内河道长达6公里,形成了锦溪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锦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多数居民因水而筑,临水而建,房屋多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青瓦白墙,临水开门窗或建筑水埠码头。两条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镇的主要商业街。</p><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古迹文物颇多,莲池禅院、通神道院、文昌阁、陈妃水冢、古河驳岸、古石拱桥等8处被列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河驳岸和古窑址群落已申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溪古镇现存26座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物,桥上碑记、挂联、花纺镌刻精细,形成水乡特有的“桥文化”。从明朝以来,锦溪古镇以窑业生产而著称,是传统支柱工业,形成了独特的“砖瓦文化”,全镇存有各式古窑15座左右,为华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窑址群落。锦溪古镇传统建筑以明、清、民国初为主,具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为主,以及水墙门、吊脚楼、落水廊棚、桥楼廊坊等独特的河街集市建筑,古建筑群面积占镇区民宅86%以上,建筑特色古朴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  卖虾酱的土特产店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快来瞧,这河里有鱼,个头还不小呢。</p> <p class="ql-block">三图街沈宅</p> <p class="ql-block">古镇民居种植的花卉真好看,闻一闻还真香。</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菉荇街上的一幢有特点的民居,红砖拱门。</p> <p class="ql-block">众安桥,俗称“牌楼桥”,因昔时该桥西堍有牌楼一座而得名,系花岗石单孔平桥。此桥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049年),由里人顾克让建,重建于清雍正、道光年间。</p> <p class="ql-block">古镇河边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十眼桥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架于坟塘港至五保湖口,南北走向。桥长52米、宽2.8米、高3米,主孔跨度3.5米。九墩十孔。桥墩采用条石整齐叠砌,结构坚固,姿态优美,有“小宝带桥”之称。建国后,几经修缮,现保存良好。</p> <p class="ql-block">这所房子的门面还真特别一定要打卡。</p> <p class="ql-block">别致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一条有年代感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里和桥俗称“南观音桥”,又称“南塘桥”。里和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锦溪古镇,始建于明代,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南北走向,跨南市河上。[1]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4米,宽3.1米,净跨9米,矢高4.8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栏青石,望柱、长系、抱鼓石全,保存完整。明书画诗三栖大家文征明有诗称赞:</p><p class="ql-block">改邑何妨旧井存,</p><p class="ql-block">苔花翦翦玉兰春,</p><p class="ql-block">辘轳声声千年泽, </p><p class="ql-block">不是风亭阅古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雨如酥润江南,</p><p class="ql-block">桐油纸伞撑玉兰。</p><p class="ql-block">十月的秋日江南,</p><p class="ql-block">透着别样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五星的造型,预示着将要腾飞。</p> <p class="ql-block">菱塘湾,后面有碧波楼。一艘揺橹船就是在这里出发,送走客人又返回了。 </p> <p class="ql-block">江南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用一支毛笔,蘸一点墨, 就能画出心中的江南梦。 烟雨朦胧,小桥流水, 再添一只乌篷船, 就是梦里江南最诗意的风景。 </p> <p class="ql-block">美景皆因那座长桥(古莲桥)</p><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曾有近800年改名为陈墓。相传南宋桓帝亲自出征抗金,太子和陈妃也加入了他的行列。在一次战斗中,陈妃用身体保护太子,身负重伤。她留在锦溪疗伤,但陈妃因伤势过重最终离世。宋孝宗为纪念这位妃子,将其灵柩葬于锦溪五宝湖,今称“陈妃水塚”。于是,当地更名为陈墓镇,直至1993年才改回古名“锦溪”。如今,吸引游人的早已不是静卧于五宝湖小岛上的陈妃墓,而是古镇临湖而建的那座网红长桥(古莲桥)了。</p> <p class="ql-block">那碧玉托盘似的大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那白中带红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显得鲜嫩纯洁美丽。</p> <p class="ql-block">荷叶五寸荷花娇,</p><p class="ql-block">贴波不碍画船摇。</p><p class="ql-block">相到薰风四五月,</p><p class="ql-block">也能遮却美人腰。——石涛《荷花》</p> <p class="ql-block">荷叶罗裙一色裁,</p><p class="ql-block">芙蓉向脸两边开。</p><p class="ql-block">乱入池中看不见,</p><p class="ql-block">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p> <p class="ql-block">来锦溪古镇不能不提陈妃水冢</p><p class="ql-block">陈妃水冢在锦溪镇南五保湖中。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此处便是陈妃水冢,静卧在古莲桥南,五保湖中。令人惊奇的是不管水位多高,陈妃水冢总是露在湖面上,摇曳着绿色的踪影。普庆桥,在下塘街边,跨于市河上,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乾隆重修。桥面的石板看得出久远年代沧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用过晚餐,我们迈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习习凉风佛面而来,满街的霓虹灯映红了街面,期待古镇美丽而宁静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夜间的长廊与白天就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古莲桥在灯光的照映下真好看👍</p> <p class="ql-block">菱塘湾的夜景一个字美、二个字好美、三个字特别美。</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嘉善、锦溪,三天两晚游程结束了,在民宿前合个影留个纪念,期待下次再聚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