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苏省委书记陈光在范洼大队“社教”纪实

宿迁沈书宝

<p class="ql-block">原江苏省委书记陈光在范洼大队“社教”纪实人物简介:陈光 江西瑞金人,原名胡德瀚。1914年11月1日出生,1986年12月20日病故。曾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政委。建国后,曾长期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一段时间代理省委第一书记。他是江苏省委班子成员中唯一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本文记叙的是陈光在原淮阴县棉花庄公社范洼大队(文革中改为向阳大队)社教运动中的一段往事。社教运动的由来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严厉地批判了所谓“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从“反修”、“防修”的角度重提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作出了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的论断。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社教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 1965年1月14日,中央印发《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个文件是1964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制定的。它纠正了在农村社教运动中打击面过大等问题。首次提出了要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文件规定在城市和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简称“社教运动”。在全省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得到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1963年至1966年在全国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分管农村工作的省委书记陈光站到了指导全省农村社教运动的第一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省、地(市)、县各级领导都要深入下去,蹲点抓典型”的要求,省委书记陈光来到淮阴县棉花庄公社范洼大队蹲点。省委社教队来了1966年3月份,省委社教工作队来到范洼大队。范洼大队由刘庄、范庄、董庄、陈庄、吴庄、朱庄、高庄、张庄、石庄、何庄共10个生产队组成。进驻范洼大队的省委社教工作队,由省委书记陈光担任指导员,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王正任队长,陈立仁任副队长,成员由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机关抽选的优秀干部组成。社教队进驻范洼大队后,首先进行了分组,每个生产队一名社教队员。在棉花庄公社,陈光做了两次讲话。4月5日,陈光在范洼大队社教工作队员会上作了讲话。陈光指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要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四清”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那里?突出清经济,还是突出清政治、清思想?这就要弄清经济不清。</p> <p class="ql-block">1965年1月14日,中央印发《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个文件是1964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制定的。它纠正了在农村社教运动中打击面过大等问题。首次提出了要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文件规定在城市和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简称“社教运动”。在全省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得到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1963年至1966年在全国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分管农村工作的省委书记陈光站到了指导全省农村社教运动的第一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省、地(市)、县各级领导都要深入下去,蹲点抓典型”的要求,省委书记陈光来到淮阴县棉花庄公社范洼大队蹲点。省委社教队来了1966年3月份,省委社教工作队来到范洼大队。范洼大队由刘庄、范庄、董庄、陈庄、吴庄、朱庄、高庄、张庄、石庄、何庄共10个生产队组成。进驻范洼大队的省委社教工作队,由省委书记陈光担任指导员,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王正任队长,陈立仁任副队长,成员由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机关抽选的优秀干部组成。社教队进驻范洼大队后,首先进行了分组,每个生产队一名社教队员。在棉花庄公社,陈光做了两次讲话。4月5日,陈光在范洼大队社教工作队员会上作了讲话。</p> <p class="ql-block">陈光指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要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四清”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那里?突出清经济,还是突出清政治、清思想?这就要弄清经济不清和政治不清、思想不清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是“果”,政治、思想是“根”。经济是现象,政治、思想是本质。经济不清是思想不清而来,又往往是政治不清而来。 要透过经济看政治,挖思想,找出思想根源和阶级根源。政治不清反得不狠,思想不清搞得不臭,经济不清、组织不清就不可能搞彻底,即使暂时搞清了,也会“春风吹又生”。政治不清、思想不清解决得透,就能使“四不清”干部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四清”中要突出清政治、清思想,真正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陈光在讲话中还表扬了大队长张国兴:这个大队的大队长张国兴,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以后,感到头脑里好像亮了“一盏灯”,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黑点,觉悟到自己非革命不可。陈光在讲话中还指出了范洼大队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基本上还是老法种田,耕作依旧比较粗放。二是对已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不是“闻风而动”,而是“雷打不动”。三是农田基本建设搞的不多。四是大队上下对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不足。……5月8日,陈光书记在棉花庄公社社教工作队集训会上又作了讲话。</p> <p class="ql-block">陈光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两个根本目的: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另一个是发展生产力。从这里的群众来说,也有两个迫切要求:一个是搞好“四清”,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是搞好生产,逐步改变这个地区生产上的落后面貌。也就是说,广大贫下中农,既要求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又要求在经济上彻底翻身。在这次运动中我们也应该把运动与生产这两个方面的任务通通担当起来。要从运动的两个根本目的和群众的两个迫切要求出发,运动要高标准,生产也要高标准。不但要把当前生产抓好,而且要为改变这个地方的生产落后面貌打下基础。陈光还指出:要建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运动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发现积极分子的过程。要放手让积极分子去干、去闯。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最好的锻炼。要在清经济结束后,发展一批党团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陈光在两次讲话中,都要求社教队员们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范洼大队和棉花庄公社的实际出发,精心地指导运动。其显著特点有二:一是强调用“水磨的功夫”教育干部,“换思想不换人”;二是从生产进,从生产出,“要在入队之日起,抓生产,作‘四清’准备,而后结合‘四清’,一步步把生产抓起来”,最终将“四清”落到生产建设上。据资料,棉花庄公社的干部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清经济,全公社共清出钱11.9万元,粮13.3万斤。大队干部每人平均,钱359元,粮310斤;生产队干部每人平均,钱116元,粮145斤。面对清出来的钱和粮,陈光冷静地指出,不能认为问题已经搞彻底了,“许多情况表明,要把干部的“四不清”问题搞彻底,一定要经过几个回合,几个反复。同时,他也冷静地指出:“清出的钱、粮多少,不是运动有没有搞透的唯一标志”。陈光还关照在棉花庄公社蹲点的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王正,要就100名社、队干部参加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没有多吃多占等方面,每人用百把字写个材料“画个像”。王正照办了,100人的材料写好后,陈光又关照将材料送给省委书记中最具理论素养的刘顺元同志看。刘顺元老阅后高兴地说:“干部大多数还是好的嘛!”</p> <p class="ql-block">分组完成后,社教队员们又多次集中学习了当时中央印发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及省委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通知,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社教运动正式开始的时候,社教队员们都分到各个生产队。我们知道,每一场政治运动都是一场阶级斗争,社教也不例外。省委要求每个社教工作队员时刻牢记阶级斗争,规定工作队员必须住在阶级成分为贫农或下中农的农户家里。还必须做到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规定每个社教队员每月向房东交纳伙食费和粮、油、肉、蛋各种配给票证,但是不能主动要求加菜,饭量大的人必须适当控制饭量,绝对不允许加重房东的负担。摸清队情拿规划棉花庄公社是出了名的老灾区,不少人吃靠粮站(救济),烧靠煤炭(也是救济),穿是破衣烂衫,远看像要饭的,再打听原来是棉花庄公社的。范洼大队300多户人家,只有一户拥有一顶蚊帐。1962年以后,范洼大队的生产形势总的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是,生产还没有完全上路,基本上还是“老法种田”耕作粗放。党在农村中的一系列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分配上还是“大平均主义”。大小队干部的精神状态也不振作,上上下下对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都信心不足,因而出勤少、工效低、耕作质量差、庄稼产量也低。据笔者查询资料,1965年范洼大队田间用工量,每亩平均只有8.4个工。出勤率只有50%~60%。一天只干四、五个小时。针对这种情况,陈光明确提出了“思想要上纲,生产要上路”的要求。工作队进村后,正值春播季节,结合运动初步发动了一下群众,出勤率提高到90%以上,工时提高到八小时以上,全大队600多亩玉米的播种任务,四天就完成了,而且播种质量较往年好的多。随着社教运动发展到发动群众后,省委社教工作队根据范洼大队的具体实际,引导群众制订了生产规划。一套是近景规划,一套是远景规划。近景规划是尽快解决温饱问题,能穿点新衣服,住上瓦房,或者,砖包门、四角硬的房子。远景规划是,通过大队自身努力,通过外面支持和银行贷款,大力发展队办工业,增加大队集体经济收入。因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p> <p class="ql-block">改变面貌新举措上世纪60年代,家家户户都穷。家家户户都是茅草屋。范洼大队人多地少,人均1亩多地,个别生产队更少,只有人均0.8亩地,且都是旱谷地,再加上土地贫瘠,没有高产的庄稼种子,即使有,也不会有好的收成。陈光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对农民群众怀有天然的情愫。建国后,他虽然进了城,住进了小楼,但他依然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与他们息息相通。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就赞成在农村搞借田、扩大自留地乃至有控制地实行包产到户。这在当时,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为了解决农民的温饱和城里人的口粮问题,带领群众摆脱困境,他毅然决然地表明并坚持自己的上述政策主张。来到范洼大队社教,为了改变范洼大队的落后面貌,让大队的所有社员过上好日子,陈光书记带领社教队员在广泛走访和咨询省、市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拿出了范洼大队的发展“五字”规划。这“五字”规划分别是吃、穿、用、住、烧。具体地说,就是:吃,在一两年内,力争吃到“三定”标准。自给有余,略有储备。三、五年内做到对国家有所贡献。队有余粮,户有余粮。穿,用三、五年时间逐步解决单衣、棉衣、蚊帐等等。用,用一两年时间解决低标准的零用钱(包括灯油、火柴、油、盐、布、过年过节和学费、医疗费等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再逐步加以完善。住,用五年时间解决“砖包门、砖站墙、四角硬”,以后再逐步以瓦房代替茅草房。烧,用两年左右时间解决烧草问题。一方面通过植树、种草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草源,另一方面提倡节约用草。如果要实现这“五字”规划,就必须提高农作物产量,发展大队的集体经济,提高大队以及各个生产队的收入,而要提高大队和生产队的收入,首先必须解决的是电力问题。在陈光书记的关怀下,范洼大队在1966年5月份,与同公社的三朱大队(三朱大队是淮阴地委书记杜文白的社教点)在全县所有的大队中,率先通上了电!有了电,太方便!在大队部通了电之后,随后又将电送到了每个生产队。通了电,范洼大队先后办起了榨油坊、机面房。榨油机一套是上面无偿赠送,操作人员免费培训。机面房里的粉碎机也是上面无偿支持,有了榨油坊、机面房,大队的集体收入就有了。范洼大队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地好过了!好过的让周边大队眼红了!建造队部和小学原来,范洼大队部就几间土墙茅草屋的破房子,没有一个好一点的大队部怎么行呢?于是,陈光书记带领社教队员们四处张罗,从木材公司批来了木材,又要来了建设资金,盖了几间为大</p> <p class="ql-block">队社员服务的瓦房。大队部建好之后,时间不长,陈光书记又帮范洼大队筹措到了建设资金,在大队部南边,又盖了几间瓦房。做了榨油坊、机面房、大队的小卖部、大队卫生室的用房。再后来,陈光书记认为范洼大队上学的孩子在低洼的昏暗的茅草屋里读书,这样也不行啊。于是,陈光书记和他的社教队员们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范洼大队小学建了9间瓦房,让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建大队部和校舍的几乎同时,社教队在充分走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从小学的后面开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贯穿整个大队的土路,解决了大队社员们的出行难题。后来,由于旱改水,用范洼大队的电灌站水渠北侧的渠堆作大队的主干路,这条路就改为农田了,如今,连影子也看不到了。事实证明,陈光书记带领的省委社教工作队在范洼大队开辟的贯穿整个大队的土路是具有前瞻性的,后来的用电灌站水渠北侧的渠堆作大队的主干路是弱视和弱智的表现。因为,随着农村机耕车和农民私家车的增加,渠堆宽度有限,交会车很不方便,想拓宽也不可能了。</p> <p class="ql-block">多种经营齐并举那个时候,农民的住房基本上是茅草屋。茅草屋四周土墙,上面覆盖的是麦草。由于是土墙,老鼠喜欢在墙上打洞,各种小虫子也会钻到墙里。这土墙上有洞,冬天的冷风通过虫洞、鼠洞朝屋里钻,夏天又会朝屋里淌雨水,导致土墙底部被泡疏松,极易引起土墙倒塌。为了解决农民们的住房问题,陈光书记支持刘庄生产队盘土窑烧砖头。而且,烧出来的砖头首先解决刘庄生产队的建房问题。余下的砖头才可以对外出售,并且,优先出售给本大队的农民。出钱购买,是1分2一块。如果用煤炭来兑换,优先考虑。结果是,我们大队刘庄生产队是全大队中,整个生产队第一个住上砖包门、四角硬的生产队。由于刘庄生产队地处淮高路边,那真的是一道靓丽的、独特的风景线哪!我的小学班主任刘淮银老师就是刘庄生产队的。刘老师的美术字写的好,小时候我到刘老师的生产队玩,走过刘老师家门前,我还记得刘老师将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诗句用红漆写在砖墙上,门上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对联。与刘淮银老师聚会的时候,我提到这事,刘老师不住地点头:“是啊,是啊”。除了刘庄烧砖头外,范庄还炕炕鸡,养绵羊。就是通过人工方法将受精的鸡蛋孵出鸡仔,卖给农民们饲养,小鸡长大后下蛋,即可以自己吃,又可以卖给供销社换钱,一举两得,大队集体增加了收入,农民通过饲养小鸡也能解决一些生活难题。之于养绵羊,那就更好理解了,因为,绵羊的毛可以剪下来卖给供销社。范庄生产队养了好几十只的绵羊。其他生产队也都有规划有多种经营项目,可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到来,陈光书记的计划和安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冲的七零八落,而他自己也深受其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