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师者丰碑</p><p class="ql-block">——回忆我的老师二三事</p><p class="ql-block">“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如是说。</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宁县二中 张永锋 (745200)</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老师张秉彦先生现在已经作古。</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那时候没有幼儿园,有的人上红幼班,我直接在村学上一年级。那所村学在奶奶家隔壁几步路,不远。有三只面朝西的窑洞,黑不溜秋,却很大,窑洞顶上晃悠悠得掉下来一根电线绳子,挂一个灯泡,白天包括下雨天和冬季都很少开,窑洞里面光线昏暗。那个院落里闲置了一些废旧的椽和檩条,我们平时就坐在上面,摇头晃脑地读课文。课文上的插图是黑白的,可清晰漂亮:天空中有一群小燕子剪翅飞过,天底下一个池塘,旁边小草生机勃勃;老农赶着耕牛犁地,一副热扑扑喜洋洋的春耕图赫然映入眼帘。那个张老师领着我们读课文:春天来了,草地绿了,天空飞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师生都不会说普通话,谈不上字正腔圆,发音也不准,韵律感却极强。累了,换一种方式,让我们在操场里,每人划分一块“势力范围”或者叫做“领地”的地方,这么讲其霸气的成分今天想来也毫不逊色。我们用树枝、废旧电池中的碳棒或者小粉笔头,写生字、注拼音,写词语,或者做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张老师给二年级和三年级同学上完数学课,出来检查了我们写在热烈的扑面而来太阳光底下,辽远而深邃的天空下的作业,我们就会像被赦免了罪过或者被释放了的罪犯一样,获得了自由。课间斗鸡、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或者瞎闹,叽叽喳喳玩得不亦乐乎,然后上个厕所,聚集在窑洞门口,听到吱—— 一声哨子响,我们就溜进教室,等候上课。张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生字,他老了,眼睛昏花,看不来,有的字还缺胳膊少腿,然后给我们教汉语拼音、教算术。再后来就是坐在板凳上喝茶,督促我们练习生字、组词、造句、做数学题。他教的那些口诀今天想来还依旧耳熟能详: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升降。这是音调简捷记忆的方法。还有“前音轻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是指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前音是指声母,后音是指韵母。最期待的是张老师给我们教珠算,一边说着公式,一边做着演示,九九归一那是很神奇的一件事。那时候一个小孩子的眼里,老师很让人敬畏和崇拜!特别是开表彰大会的时候,发一张奖状、一个精装的笔记本或者一支自来水钢笔,是让人很羡慕和神往的一件事。虽然这个老师脾气也不好,性情古怪。在吃饭时间罚我们留在教室里做作业,不让我们回家是常事。记得同村一个姓袁的同学和我们一起被惩罚了,没有回家。吃晌午饭了,他嫂子给端了一大碗高粱面搓搓,那家伙狼吞虎咽,丝毫没有让我们的意思,后来张老师把那个大碗给没收了。他嫂子好说歹说,才把那个粗瓷大碗讨回去了。我们也幸灾乐祸了好一阵子。一帮女生下课后去山洼里偷摘酸杏,张老师抓住了,不说三七二十一,一顿耳光,罚站。一次天下雨,我生病了,披着一个塑料面袋子去上学,迟到了,躲在奶奶家没去参加考试,后来没有成绩,父亲求爷爷搞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也无济于事。只好留级一年。因此我上小学整整推迟了一年。</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很讨厌这个张老师,觉得他很不近人情。现在想来,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退伍军人安置为民办教师,最后临死都没有转正。因为没有人来替补,他两眼昏花了,每天还是连轴转,三个年级的课程,搞复式教学,每个月领四十三块钱的薪水,特让人羡慕。现在想来,张老师用这一点微薄的薪水对付了多少个心酸而艰难的日子,又是什么支撑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热爱着教书育人的事业。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又是那么慈爱。今天的年轻老师出现了很多的佛系老师:职称不想评,学生不敢管,业务上稀里糊涂,不求上进,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想这不仅使是社会风气使然,还有一个老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吧!今天,有的人找工作想要活少、钱多、离家近。这样看来,过去的老师确实让人仰之弥高。我的伯父说:张老师是我们一家两代人的老师,伯父、我都是他的学生,他确实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我们一家两代人求知求学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了,刘老师是我们班数学老师,邻班的班主任。代班时每天早上都有晨训,总结得失,提出要求,雷雷风行,从不含糊。讲课很干练,很有条理,从不拖泥带水,也不拖堂。一次他患了肝炎请假了,我和几个同学去他家里探视,我们几个人从邻家的井里给打水,把那个水缸倒满。他手头不是很宽裕,看病吃药也挺费钱的,他吩咐师母把家里的几只荆条编织的笼卖了,买了蔬菜、水果招呼大家吃,我们很是愧疚,也纠结:不吃饭伤了老师的心意,吃饭嘛,实在于心不忍。现在想来,当时为什么没有号召大家给老师捐一点钱呢,想来,那时候家家也都不宽裕,人人都穷,学生的零花钱也少得可怜,馒头干粮、开水泡馍就打发了日子,也没有生活费的说法。最主要的是这个老师生性耿直,估计也绝不会接受。他病愈后时间不长,骑着自行车上学。我背着四个锅盔徒步去上学,他执意带了我一程,那段路是上坡路。后来我看到他脊背上汗水渗透了衣服,湿了一大片。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背着干粮,自己家里没有他也不会骑自行车,让一个久病初愈的老师带着赶路,这个孩子心里也堵得慌。老师爱护学生,学生爱戴老师,也没有人能说出“亲其师信其道”的高深的道理,可是那种息息相关的师生关系很纯粹,也很淳朴。这个老师让我终身谨言慎行,铭记于心,没齿难忘。</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师范了,那个教《文选与写作》的李老师,教书很敬业,自己不辍笔耕,诗歌、散文、评论、民间文学八面开花,著作不胜枚举,很有学问的。李老师指导作文也能独辟蹊径,从随笔写作入手,写自己熟悉的、感受真切的人与事,率性写作,有感而发,卓有成效,受惠者颇多,我也有幸忝列门墙。他最后是大学教授,退休了,也没有闲着。最近发起了庆阳民间口述史研究,我说:他是家乡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他用治学的谨严与热诚,工作的激情与韧性教化着我们砥砺前行、踔厉奋发。</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人一辈子能够遇到几位好老师,是终身无尽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老师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引路人。我想一个好老师一定是大爱无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儒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仁者亦无畏!为人师者,必先是仁爱的人,其次才是廉明公正的人,当然也要有一肚子学问,这才无愧于喝了墨水的文化人的名号。</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永锋,甘肃作协会员、庆阳市作协会员。高级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身份证号:622826197003230431 电话:13209346286 邮箱:2216090713@qq.com</p><p class="ql-block">联系地址: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