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阳城创世神话之八

大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追日,又称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列子·汤问》中也有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p><p class="ql-block">《夸父追日》是神话故事,讲述了黄帝时期的夸父族首领夸父与太阳赛跑最终渴死化成世间实物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和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p><p class="ql-block">故事的主要内容讲:</p><p class="ql-block">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叫做成都载天。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p><p class="ql-block">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p><p class="ql-block">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p><p class="ql-block">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刚刚从东方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边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五块石头架锅,这五块石头,就成了五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这就是五斗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但是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可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大泽太远,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一种解释认为故事说明了“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另一种解释认为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p><p class="ql-block">总之,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观点认为,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p><p class="ql-block">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p><p class="ql-block">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大河边,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中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夸父逐日传说中的实际情况。人类在远古时代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才能够生存下来,居住一处,就会破坏一处。所以,迁移,拓荒是较为频繁的。而夸父逐日,由于其非凡的胆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被记住的因水源不足而造成的拓荒失败。</p><p class="ql-block">因此,夸父逐日,是一个部族的活动而非神之间的争斗。夸父的失败,使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征服自然的无比艰难。</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阳城南部山区一直流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这则神话故事,把此处发祥的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二则神话故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处的民间口口相传至今。</p><p class="ql-block">同时也说明了这则创世神话故事和愚公移山处于相同的历史自然背景之时:远古时期,水患频发,沼泽纵横,平原地区并不适宜人类居住。随着气候的变化,处于北纬三十五度黄河流域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地平台的地带,到了中世纪湿热气候时期,太阳炙烤、山洪频发给当时的人类都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不同的部族就产生了迁陟的想法,更有一部分部族把想法变成了行动,导致夸父这个部族也再次成为了神话的主角。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回归,(可以理解为大禹治水成功后),洪水的退却、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发达,人口的急增,原来的山地已不适应人类的发展,人们开始向往肥沃的大河平原,所以这里的山地居民向往了平原地带,催生了愚公移山这样的愿景,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些英勇人物,就在当地原创了此类神话,一直被口口相传,最后形成了“二郎担山赶太阳”这两个创世神话故事成了一体的连体故事,只是夸父这个部族和愚公部族向往的“豫南,汉阴”方向不同,没有逐水而南走,而是走向了太阳落下山的西部,最后成为了一个悲剧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表现了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夸父是一个巨人型的神祗,而这一类巨人型神祗在中国古文化里是不多见的。这似乎可说明先民已认识到追赶、超越时间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于是才赋予与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昆仑古墟研讨发布会</p> <p class="ql-block">析城山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创世神话集中发源地,阳城王屋山区</p> <p class="ql-block">记载“二郎担山赶太阳光”的原创地,阳城愚公谷。</p> <p class="ql-block">创世神话出处</p> <p class="ql-block">阳城地图中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夸父逐日浮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