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div> 单屋村位于石碣镇的北部,毗邻增城市,连接东江北支流。单屋路横贯东西,衔接西南大道,东直通石龙镇,西接高埗镇,石单路贯穿南北,紧连石碣中心新城区,交通十分便利。单屋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下辖有大围、田厦、石地塘、三座楼四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有1300多人,新莞人3000多人。</div> 走进单屋村,打开美丽乡村新图景!<br>一村一落皆是景,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单屋村以深化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单氏小宗祠文化、发展单屋特色农业为发展战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单氏”品牌“特色精品村”,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自2021年起,单屋村拉开“特色精品村”创建序幕,结合美丽圩镇建设,多个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对小宗塘、沙仁塘、风车英塘等水塘进行景观改造,改善水塘生态,因地制宜打造宗祠文化广场、叶屋活动公园、三座楼小游园等休闲观光园。 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曲径通幽,位于石碣单屋村的单氏小宗祠古色古香,沉稳厚重。单氏小宗祠历经五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石碣的沧桑辉煌;它是一块“活化石”,把岁月留住,看时光飞逝;它是一部书,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血脉史”,让人肃然起敬。 单屋村历史悠久,座落在单祠路近500年历史的单氏小宗祠,1993年被列入“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单氏小宗祠建于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东莞目前现存的第二大宗祠。宗祠占地1368平方米,为大三开三进式结构,有前门、仪门、寝堂、正堂及东西步廊,深56.5米,宽24.2米,大方石铺地,硬山顶,砖木结构,祠堂正前方乃一亩方塘,视野开阔,正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单氏小宗祠整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院廊穿插,廊庑秀美,庭院幽雅。祠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 单氏小宗祠见证了单屋,甚至是石碣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祠内的石柱砖瓦仍完整坚固,屋顶绘刻的图案仍然栩栩如生,推开古色古香的厚实大红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禁让人勾起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增江分派远,周邑受封长。”这是镌于单氏小宗祠正门的一副对联,横批“单氏十世祖祠”。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 在《岭南单氏史料》中,单姓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记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为甸内侯,史称单伯,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晋时,单道开从敦煌入粤,隐居罗浮;到唐咸通初年,单罗峰卜居增城石滩;其后裔单子铨于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年)带子侄单鹤松、单鹤林和单西湖四人从增城石滩迁居石碣土冈(今单屋)。<div><br></div> 自晋朝单道开入粤以来,单氏在岭南已经繁衍了1700年左右;从单子铨在元代来石碣单屋立村算起,至今已经有近700年的历史。经过近700年的发展,单屋单氏至今已经传了24代人了。 目前单屋人口有1300多人,但单姓人口占了九成以上,只有少量的胡、袁姓人口。据不完全统计,东莞单姓人口约有1200人。<div><br></div> 与其他姓氏直接称呼为某氏宗祠不一样,单氏的宗祠称之为“小宗祠”,为何称“小”?村中老人所言,这是因为“不敢”,立村以来一直尊称单罗峰为始祖,单子铨只是十祖,所以建祠只敢称为“小宗祠”,意为只是岭南单氏的一支分派。 夜晚的单氏小宗祠, 在灯光的映衬下, 显得格外的古朴和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