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轮里加之后下一站是爱沙尼亚的塔林市。 塔林是爱沙尼亚的首都,人口约38万左右。塔林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南岸,与海峡对岸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隔海相望,直线距离仅80公里。如果芬兰和爱沙尼亚联手,扼守住这80公里的咽喉地带,某大国就会失去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所以,爱沙尼亚的塔林虽小,它在地缘政治中却举足轻重。</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前苏联三小国之一。(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p><p class="ql-block">人口130万左右,其中该国主体民族的爱沙尼亚人属于波罗的海芬兰族的分支。爱沙尼亚族占68.7%,俄罗斯族占24.8%,其他民族占4.9%,</p><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有很密切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地区的史前先民是属于芬兰-乌戈尔人的爱沙尼亚人。至1227年,爱沙尼亚渐被丹麦和日耳曼人的利窝尼亚骑士团(持剑骑士团)征服,基督教因而进入。自此以后,爱沙尼亚多次由北欧各列强统治,其中包括丹麦-挪威、瑞典帝國、波兰立陶宛聯邦。</p><p class="ql-block">18世纪时,爱沙尼亚被俄罗斯沙皇国吞并,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独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再次被苏联吞并。1991年,爱沙尼亚再次获得独立。</p> <p class="ql-block">游轮停泊的地方离塔林城很近,出发去 塔林 旧城 (Old Tow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步行30分钟,约1.3公里</span>。塔林旧城也被列为UNESCO 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由于距离近,塔林又不大,故船上的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徒步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进城的城门楼子叫 Fat Margaret’s Gate. 红顶白墙,很漂亮。我们走累了,坐下来先事休息,顺便好好欣赏一下塔林美景。</p> <p class="ql-block">塔林旧城的红色锥形尖顶城楼很有特色。是塔林旧城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城墙,有5个大箭楼,守卫着整个城市。</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外,上上下下都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圣奥拉夫教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著名的教堂,创建于12世纪。教堂最高时达到了159米。建这样高的尖塔,主要动机是把它作为海洋路标,不过过高的尖顶易于被雷电击中和起火。历史上尖顶曾数次毁于雷电。改建后,现今高度123米。</p><p class="ql-block">在苏联占领时期,从1944年直到1991年的近五十年间,苏联克格勃将圣奥拉夫教堂的尖顶用作广播发射塔和情报收集监视点。</p><p class="ql-block">由于奥拉夫教堂是塔林唯一一个能攀顶瞭望的教堂,因此它也就成为了该市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 wikipedia)</p> <p class="ql-block">到了著名的 Olaf Church,买票,每位只要3欧元。要登顶就要爬楼,共258级石头台阶。楼顶的风景相当震撼,只是观景台的设施简陋,过道狭窄,两人通过时要侧身。外围仅仅是一面铁丝网,很令人肝颤。</p><p class="ql-block">据看守顶楼的姑娘介绍,这个塔楼有九百年的历史,同教堂一起,曾被雷火烧毁了数次。最近一次是一百多年前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塔内空间逼仄,氧气不足,二百五十多层台阶绝不能急于求成。</p> <p class="ql-block">哇,够陡的。</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塔体盘旋而上/下。两边都有粗粗的绳索,以帮游客攀爬。塔体内部故意不加修饰,以保持其原生态的古朴感,这样容易让人产生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遇上大胖子,两个人很难正面通过,太太必须侧着身子,紧贴墙壁。</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木质台阶,终于要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登上教堂的瞭望台,塔林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所谓瞭望台其实很狭窄,还要注意安全抓紧扶手。</p> <p class="ql-block">太太与看教堂的姑娘交谈,了解教堂的历史故事。塔林人的英文都很不错,交流几乎没有任何困难。像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样,英、法、德、西、甚至瑞典和芬兰语言在这里都很存在感。语言多样化,这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p> <p class="ql-block">登顶时巷道狭窄,而且登顶人多无法照相。回来时人少了许多,可以从容拍照。塔顶的内部结构全为木质,这里看上去简直就是一片硕大森林,难怪火灾是他们最大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下来后参观教堂。教堂内部是典型的路德新教教堂的样子。教堂的中部设有布道台,大厅内摆放着一排排的长椅子供教徒使用。</p> <p class="ql-block">大厅上部的管风琴不算大,但保存良好,现在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环城墙的小街一尘不染。</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酷爱花卉,各色鲜花摆满市场。爱沙尼亚地处北欧,一年中有半年是冬天,所以,当地人格外珍惜春夏季里有鲜花盛开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拉夫大教堂的尖顶从城里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塔林市政广场对面的市政厅药店(The Raeapteek) 是欧洲最古老的连续经营的药店。其历史可以追朔到15世纪初。</p><p class="ql-block">世人知道此药店最早是通过油画展示的1800年的药店。1899年药店第一次被照相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药店现在经营与其他药店没啥区别,从阿斯匹林到避孕套都有卖。</p> <p class="ql-block">药店最早由化学家 Johann Molner 在1415年建立。</p> <p class="ql-block">但是其展示的传统药材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从药材到制作都与我国的中医药材有诸多类似。在他们的介绍中我们居然看到了蟾蜍也是药物。这难道是巧合吗?</p> <p class="ql-block">鳄鱼也可以作为药物。</p> <p class="ql-block">捣药器材</p> <p class="ql-block">压制药丸的专用设备</p> <p class="ql-block">不过市政厅药店没有走中医中药的老路,而是逐渐与西医同步,走上剂量化科学化的道路。药店经营者中有好几位都是有名的医生,受过良好的西医教育。</p> <p class="ql-block">在药店600年不断的历史中,布查特家族(the Burchart Family) 十代人经营了329年 (1582-1911)。家族的传统是让家里的长子继承药店生意。此传统延续了八代人,后因继承人健康原因,药店转手。布查特家族声名显赫,就连俄国沙皇也邀请布查特医生去看过病。</p> <p class="ql-block">二战后的1944年-1991年间,爱沙尼亚为苏联占领。所有的私人企业被政府接管,该药店也被国有化。店面年久失修,直到1991年爱沙尼亚独立后,药店才重新回到该家族手中,并逐步恢复元气,步入辉煌。</p> <p class="ql-block">塔林不仅是座古城,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爱沙尼亚政府的议会大楼就在旧城内的高地上 (Toopea Hill)。</p> <p class="ql-block">议会广场。这里不仅有议会,还有一些政府和欧盟的机构也驻扎在此。</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议会广场的对面矗立着一座东正教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它兴建于沙俄的统治时期(1984-1900)。该教堂的地势要远远高于议会大厦,加上作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主教堂,它的高度和占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大厦。放眼望去,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像个巨无霸,完全盖过了议会大厦的风头。也许这就是房地产商经常说的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看来选址时,地利这一要素绝不可忽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涅夫斯基教堂高大宏伟漂亮。</p> <p class="ql-block">教堂对面就是议会大楼。教堂居高临下,颇有压制议会的气势。此东正教教堂引起许多爱沙尼亚人厌恶,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的统治。爱沙尼亚当局曾计划在1924年拆除这座教堂。因资金问题未实现。在苏联占领爱沙尼亚时期,教堂被封闭。爱沙尼亚独立后教堂才恢复使用。</p> <p class="ql-block">市议会周围环境优美,就像坐落在公园里。</p> <p class="ql-block">议会广场在山顶上,有瞭望台。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大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最知名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 杨-克劳斯(Jaan, Kross)的雕像(1920-2007)</p><p class="ql-block">他曾多次获得国家和国际文学奖项,1995年获得意大利诺阿诺国际文学奖。他还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诺阿诺国际文学奖1992年授予了中国诗人阿诚,2005 年授予作家莫言,2012年授予了诗人杨炼。</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有许多可供游客休息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的茶座。</p> <p class="ql-block">在此歇一下,喝点啤酒,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漫步旧城步行街,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鲜花盛开的国度,热爱鲜花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旧城城门外被开辟成休闲旅游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树荫下休息后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当地幸福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城外制高点回望塔林古城。阳光下的城市白墙红瓦,民居教堂和谐相处,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一天的塔林旧城游,对爱沙尼亚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像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样的波罗的海小国能够在四周强国环绕,经济军事斗争激烈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民族独立,并保留自己的文化语言实属不易。我们深深地对这些顽强自立的民族表示敬意。再见,美丽的塔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