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海丰县城前,去了趟陈炯明将军府旧址。穿过红街不远沿小巷前行,不远处有座黄色的三层花园洋楼就是。陈炯明7岁从老家来到县城求学,住在现将军府对面的祖产平房中,1920年由其胞弟等族亲出资盖起这座小楼,陈炯明常年工作生活在广州、惠州,偶尔回海丰小住,平时主要是陈母等族亲常年居住。因陈早年被北洋政府授予“定威将军”,后任广东省都督,故被称为将军府、都督府。广东革命军东征时主楼被毁,抗战期间又被日军投弹炸塌了东北角哨楼,建国后经翻修成为解放军某师部、海丰县委的办公地,近年来恢复原样。可惜目前不对外参观,远远望去陈炯明都督府旧址省级文保标牌,中国致公党人文历史陈列馆字样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离开海丰县城前往汕尾市,途经陈炯明的故居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故居前有一棵大树,树前有一块池塘。据老屋前碑文介绍,1878年1月13日陈炯明出生在此屋西厢房,同天他父亲恰巧接到乡试中榜的捷报,于是新生儿取名陈捷。他在此处渡过童年并接受私塾教育,7岁后全家迁往县城后,故居转卖与族亲。近年经香港海丰商会资助,联安镇政府回购原三进大院中的一进,展出陈炯明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不巧故居门没开,听路人说钥匙在村委会,按所指方向前行是个大水塘,只好返回透过门缝看了看。总共三间房,东西房分别是家人居住和陈炯明出生的房间。中间大堂正中是陈炯明遗像,旁边是他的语录,两边墙上分别是是陈炯明家族成员的介绍,和陈炯明一生业绩建树介绍。</p><p class="ql-block">故居门口有两个旗杆夹,这在东南沿海常见,凡家中有在科举制度中获取功名的,门前都可插旗立杆,是宗族、个人名誉的象征。这次在福建崇武陈金城、陈伯达故居,泉州南安郑成功家族故居等处都有所见。不过这处旗杆夹上刻文字写的“清嘉庆十年乙丑科”的贡生,距陈炯明约有百年,没有说明不知是他哪位中榜的高祖。</p> <p class="ql-block">离开故居沿241省道行驶了40多分钟进入了汕尾市区。汕尾是广东省地级市,1988年从海丰分出沿海7镇成立,市名来自于其中的汕尾镇,与汕头市毫无关系。汕尾市区不大,人口约50万,虽自立市以来经济增速不小,但基数小起点低又缺乏优势产业,身处几个经济特区之间发展不易。作为市中心汕尾知名度不高,也会制约招商引资和对外销售,在外地人的脑海中,陆海丰的名气远高于汕尾市。</p><p class="ql-block">我们驻车在市区边上紧邻海湾的停车场,这里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吸引了很多旅居者在此长期驻扎。晚间在海风吹拂下,沿栈道漫步,观赏夜景十分享受。</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在这里旅居了一天,3月4号离开前往惠州。原想走国道沿途再看看海陆丰的乡间,但要绕返至海丰县城,在河道狭窄处才能跨河过桥,不想走回头路于是选择上高速,通过长沙湾跨海大桥,沿沈海高速前行。1个多小时后进入惠州市惠阳区,惠阳大亚湾久负盛名,准备前去看看,于是就近到霞涌服务区歇息,看看游览路线。</p> <p class="ql-block">无巧不成书,在服务区内与北京车友再次相遇,上次见面是一个月前在福建平潭岛。于是两家一起出高速前往大亚湾,大亚湾东临南海,有约50公里海岸线,与香港隔海相望,水路至香港仅47海里,素有“黄金海岸”之誉。到了霞涌镇大亚湾景区,车多人多停车困难,打听下这里是海滨浴场,艳阳之下十分燥热,于是换地儿前往大亚湾红树林湿地公园,这里距区政府不远,地处澳河入海口处,绿树成荫空气新鲜,每逢节假日,很多当地市民携家带口来此钓鱼、休闲。车位拥挤,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空位驻车。良辰美景下,共同爱好的同龄人相遇交谈甚欢,品尝着美味佳肴倾诉各自的所见所闻,不觉中已到夜半时分,各自回到车中在静谧的森林公园中安睡。</p> <p class="ql-block">车友下个目标去深圳罗湖寻找旧时的记忆,我们惦记着去惠州陈炯明史料馆,今天是3月5日周日,要不是明天周一闭馆,我们还可以多相聚几天。不过大家都常在路上,不愁再次偶遇。</p><p class="ql-block">于是第二天上午我们离开大亚湾前往惠州市惠城区,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史料馆地处城中心,面向惠州西湖背靠紫薇山。陈炯明与惠州有着不解之缘,自宋代以来海陆丰地区就归惠州府管辖,陈炯明青少年曾从海丰来府城求学,并考中晚清秀才(多年后与吴佩孚并称政坛“南北两秀才”),辛亥革命中在此率军起义成功,退出广州后在此长居,最后魂归故里安葬在惠州。</p> <p class="ql-block">从福建漳州到广东惠州,一路时有陈炯明的遗迹和传说,只是要么看不到,要么遮遮掩掩,因而对惠州市对外展出的陈炯明史料馆充满期待。惠州市政府斥资2100万元,于2012年对陈炯明的墓冢、墓碑亭进行修复,并增建了史料馆。馆旁立有广东省文保碑。</p><p class="ql-block">史料馆是一座仿民国时期中西结合建筑,是全国首个陈炯明史料馆,以史料馆命名而非纪念馆表明了一种中性态度,其实全方位地展示历史资料、历史事件和实物,而不做更多评价,让参观者多角度、近距离如实触碰历史,自我评判感悟,是值得推广到大多数历史人物和史迹展馆中,为惠州市的这一举措点赞。</p> <p class="ql-block">两层的史料馆分为家世与早年生活、参与晚清革命、督粤与反袁、漳州护法、讨桂治粤、兵变与兵败、创建中国致公党等7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陈炯明不平凡的一生,大多数人从教科书中得知的的仅是兵变与兵败篇的一个片段。馆中的前言客观地概述了陈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陈炯明考中秀才后继续求学之路,1906年考入广州市政法学堂学习,接触新知识、新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期间回海丰老家,与马思聪之父马育航等爱国青年在五坡岭“方饭亭”吟颂文天祥诗句,畅谈救国志向宣誓缔盟,并先后成立了50多人的“正气社”和600多人“海丰同盟会”。</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是学而优则仕的典型,凭借广州法政学堂品学兼优的甲等毕业成绩,1909年8月陈炯明当选为广东省谘议局议员,并任法律委员会委员长。他的禁赌提案成为广东省谘议局的开山之作,赌捐是当时广东最大的经济来源,禁赌触及权贵和政府的利益集团,在后来陈炯明二度执政广东省时,他以雷霆之力禁赌、禁烟、禁娼,成效卓绝,全国独一无二。就是在1925年粤军资金最匮乏的时候,陈也坚持“宁败不开赌。”</p><p class="ql-block">陈炯明的提案数量位居谘议局之首,桩桩惠及民生剑指权贵,因此遭致利益集团的打压排挤,这促使他转向革命,加入了同盟会。</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铁血十八星旗飘扬在武昌城头,同年11月6日陈炯明任总司令,邓铿任参谋长在惠州淡水起义占领惠州,因惠州古称循州,陈炯明将起义部队和收编部队整编为7个旅,打出井字旗的循军形成了后来粤军骨干,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和粤军的创始人,陈炯明被推举为广东省副都督和都督,第一次主政广东省。督粤期间,他采取多种措施恢复社会秩序开展社会建设,巩固广东革命政权,成为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主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痛恨独裁,反对帝制,在袁世凯称帝后,迅即通电反对,组织“广东共和军”讨袁护国,成为孙中山亲密战友,粤军成为孙中山依靠的一支主要革命武装。1917年护法军政府组建援闽粤军,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进入福建。陈炯明征服了闽南26县后,建立了漳州为中心闽南护法区,开始在这里开展他一生追求的“自治、联省、联邦”三大步骤的第一步,自治试验。在两年时间里,开展了多项市政建设,办教育、开银行、建公园等等,使漳州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漳州古城史话篇中有所介绍)。他还大力办报纸和刊物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被誉为“模范小中国”,“闽南的苏俄”。史料馆展出了1920年陈炯明与列宁间的信件中文译件。列宁高度赞扬陈炯明取得的成绩,还提出可以给予军械和军费支持。</p> <p class="ql-block">1920年8月,陈率军离漳入粤,迅速击败了多年盘踞在广东桂军,并将其驱逐回广西境内。11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广东局势已经安定,二次主政广东的陈炯明即刻将漳州经验扩大到广东省,恢复秩序关注民生完善市政,最大的手笔是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的成立,这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广州市”的诞生。拆城墙、筑马路、装路灯、建公园、图书馆、体育场等。当年黄炎培访问广州后感叹:“民国六年,鄙人曾到广州,那时广州四周有城墙,街道狭窄。自陈炯明入广州后,大放光明。现在全市道路宽阔,居然面目一新。”广州市建立的示范作用很快辐射到周边,3个月后,广东汕头宣布成为中国第二市。</p><p class="ql-block">县长民选、改革教育、严禁黄赌毒、严惩兵扰民等多项措施也在按部就班顺利运行中。他还提倡新文化运动,邀请陈独秀担任广东教委委员长,在标志中共成立的一大会议上,陈独秀总书记因忙于筹建广东大学预科而缺席,改派代表参加。广东各行各业形势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不久离粤多年的孙中山也来到了广州,取消了军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为保证孙中山的安全,陈炯明抽调自己嫡系部队的几位营长组成了大本营警卫团,其中有叶挺等日后叱咤风云的将帅。孙中山下令平定广西军阀势力,陈炯明虽不大情愿,依旧领兵西征入桂,最终消灭了旧桂系军阀。孙中山此刻又着手整军北伐,以护法为名以武力统一全国,令陈出兵并征500万军饷。</p><p class="ql-block">陈炯明历来倾向于各省自我治理,以联省自治的方式和平统一中国。陈炯明正致力于把广东省率先建设成“模范省”,甚至抽取部分军费款项投入教育办学校,资金紧张难以满足孙的要求。孙中山则认为陈此举阻碍了他的统一大业,罢免了他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等职务,指派参谋长叶举统领粤军。不想叶举更为强硬,不与退居惠州的陈炯明商议便炮轰总统府,史称“六一六”兵变。其实叶举的目的就是要将孙中山驱离广东,事前已电话通知孙本人撤离,三发空炮多含恫吓意味,至于射向广州市民的多发炮弹出自何方有籍可查。但从此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的罪名就成为铁案。后人为尊者讳可以理解,陈炯明有地方割据想法也很正常,但掩盖历史真相多年,最大的受益者是常凯申显而易见。</p> <p class="ql-block">孙陈关系破裂后,双方交战多年更有胜负,及至后来孙走上了联俄联共之路,依靠苏俄人财务上的支持,通过国共合作的黄埔师生东征才有所转变,而此时孙中山已故,炮火在陈炯明宣布解散军队退居香港而停息。陈炯明对“六一六”一事从不辩解,在写给孙中山的挽联上道出了两人的恩恩怨怨,也表明了由历史评说此事的态度。</p><p class="ql-block">1925年10月陈炯明组织成立了致公党,并任首届和第二届总理。下野后的陈炯明将多年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发表了6万余字的《中国统一刍议》,继续宣扬以“民治”为基础的联省自治,对“夫既曰国民,不应为一党之包办,不应仰苏俄之接济,尤不应受第三国际之指挥。”的国民党路线予以抨击,言辞之中对苏俄和中共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不同于在漳州主政时的赞扬。</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主持致公党达8年之久,其间致力于制定党纲纲要,发展组织,推进党务事宜。“九一八”之后,陈炯明发表敬告国人书,痛斥不抵抗政策,呼吁国民自决,聚集在救国旗帜下团结抗日。日本人得知他居港期间生活窘迫,派专人送来8万元支票拉拢利诱,被陈炯明坚辞拒绝,并提笔在支票上打了个八叉退还。</p><p class="ql-block">陈炯明无论民族气节还是道德操守,“可为南北权要之模范”,孙中山评价他:“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也不如”。陈炯明21岁与老师的女儿黄云结婚,一生感情融洽,也从未纳妾,在当时少见。</p> <p class="ql-block">由于生活拮据、不良的饮食卫生条件导致陈炯明1933年染患肠炎而亡,终年55岁。由于没钱买棺木,竟被安置在为其母预备的棺材中,昔日高大威猛的广东王蜷曲在为女人设计的狭小空间中,世所罕见。由于无钱下葬,灵柩不得不暂存于香港东华义庄,直到第二年其亲友和致公党党员决定将陈炯明归葬于惠州。发起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蒋介石、汪精卫和广东省长陈济棠等故人也捐款赞助,挽联就收到3000余幅,“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一身外竟能无长物,青史流传,足见英雄有价”,墓地在文史馆后面,墓碑和墓志铭由国学大师章太炎书写“陈竟存先生墓”,竟存是陈炯明求学时所起,源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p> <p class="ql-block">历史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对陈炯明的评价也随之公允。可喜的是中国致公党后任,他的部下、海丰同乡陈其尤、黄鼎臣历经十多年的战乱,依旧坚持不懈于致公党的发展,并且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八大民主党派之一,至今仍发挥着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离开惠州就结束了这次闽粤沿海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