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河北省涞源县境内的明代长城为内边长城,修建于万历元年至万历十一年。涞源的长城属内长城中的一段,这段长城从涞源县东北部乌龙沟乡的苦壮石入境,到县城西南边的南马庄乡狼牙口出镜,总长度达122.5公里,共有敌楼299座,战台42墩,烽火台33个。现保存完好的城墙大约60公里,主体完好的敌楼142个。沿线设有乌龙沟、浮图峪、宁静庵、白石口、插箭岭、独山城、狼牙口七座城堡。其中乌龙沟、浮图峪、宁静庵、白石口四堡属于紫荆关的外口,属真保镇紫荆关路管辖;插箭岭、独山城则属于倒马关的外口,属真保镇倒马关路管辖;狼牙口即通龙泉关,又通倒马关,在管理上,那段长城属于真保镇龙泉关路的茨沟营管辖。</div> 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自古即为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的重要关隘,它们与井陉境内的故关并为“畿辅内关边”。明朝进士周宏祖说:通论四关之险,龙泉为上,倒马次之,紫荆、故关又次之;通论四关之势,则紫荆为急,倒马次之,龙泉、故关又次之。它们和大名鼎鼎的居庸关同为拱卫京畿的重要关隘,而修建内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隘的安全。涞源长城拱卫着畿辅四关中的两个半关,由此可见涞源长城在拱卫京师中的重要地位。在明朝,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均是路一级的架构,派参将镇守,长城沿线的乌龙沟、浮图峪、插箭岭等重要隘口则为营一级的单位,一般设守备把守。<div>作为重要关隘和军事要塞,“插箭岭口山峡路峭,北通紫荆关,南达倒马关”,军事地位十分突出。远的不说,早在辽宋时期这里就是辽宋两国反复争夺的要地。插箭岭又名搭箭岭,也有人用过插剑岭,不论哪个名,都与宋朝时的箸名爱国将领杨六郎有着直接的关系。传说辽宋时期,辽宋两国连年征战,开始辽国占优,后国力渐衰,无力再战,只好向宋国求和。宋朝皇帝也不想打了,于是双方在倒马关前谈判,约定一箭定江山,杨六郎在搭弓射箭,一箭射出30里,箭插在此地,因此名插箭岭。另一说是杨六郎在此搭弓射箭,一箭射到蔚县的飞狐峪 ,两国从此以飞狐为界,这儿就叫成了搭箭岭。还有说是杨六郎征战途中曾在此休息,将剑插于山岭上,因此名插剑岭。当然,这些传说只是传说,无法证其真实,也无法辨其虚伪。但插箭岭那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点无可置疑。<br>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涞源及插箭岭一带好不容易有了和平养息的时期,仅仅百年时间,元朝被推翻,退入草原的北元残部不断向南袭扰,边关战火复燃。为保一方平安,明王朝开始修建长城。《河北省长城志》记载,插箭岭长城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但插箭岭关堡的建设应该更早,据考应是明景泰年间。其后几十年,明王朝不断增修长城,添加敌台、马面、烽火台、挡马墙等等,这道长城在一定程度上,对扼制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最初的插箭岭防线仍未免势单力孤,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蒙古人俺答部取万全,下蔚县,走飞狐陉,过插箭岭,一直杀入顺平境,京师震动。俺答要求互市,明朝不答应。不答应俺答就屡屡发动攻击。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俺答又打到通州,逼近京师,第二年春天,明朝终于答应蒙古人的要求,在宣大开放马市。<br> 此后战争时续时断,互市亦时续时断,插箭岭常常处于战争状态。明王朝也不得不继续加强边关的防卫。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俺答又入大同,欲取紫荆关。刚到浮图峪和插箭岭,即遇明军强力阻击,不得不败退草原。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赐封俺答为顺义王,边关这才又有了短暂的和平期,明王朝吸取教训,长城再次进入紧张建设期,包括插箭岭在内的诸多军事设施在这一时期得到恢复和完善,至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共建造一千三百六十三丈边墙,一百一十六座附墙敌台、五十一座空心敌台(即敌楼),后来又增建两座,达到五十三座。插箭岭地区终于建成了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三镇边墙,亘连一道,其居然而内部者,城堡也”。“量其地势,因其形便筑为墩台,就其空隙之地,接连以为边墙,就于其中择一要地设有关镇,屯军守备”。据说当年有两千多名士兵驻守插箭岭,这些士兵的任务除保护插箭岭不再落入蒙古人之手,还守卫着插箭岭附近的牛班沟、东窑峪、中窑峪、西窑峪、黑石沟、石城庵、白道庵、跌马崖、虎伏沟等大大小小十几个隘口。由白石山西麓到狼牙山东麓,包括独山城、栓马庄(荞麦茬)段长城全归插箭岭管辖,敌楼统一以“插字**号台”命名。<br><div> 插箭岭位于涞源白石山西麓,广义上说,这段长城也属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与八达岭长城、山海关长城不一样,这里的长城除敌楼部分外,墙体全部采用就地取材的块石砌成,且建筑规格较高,这里的长城墙体厚实而坚固,两壁全部用大号的块石砌筑,内壁(即面向中原一侧)墙高2至4米不等,外壁(面向北方游牧民族一侧)一般高4米左右)墙面全部用片石铺面,再上有高约2米的垛墙,使的城墙的总高向达6、7米。白石山长城的垛墙系用小块石砌成,垛墙上每隔几米设一个垛口,垛口间有望孔和擂孔,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袭,这里的长城大多墙体仍保存完好。不少地段还保留有上面的铺面石和垛墙。<br></div><div> 插箭岭关是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行程途经四座匾额楼,分别是:插字二十八号台;插字二十九号台;插字五十二号台;插字三十四号台。(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准备不够充分,我们这次行程没有见到插字号台,有遗憾才有下一次的出发,我们还会来的)</div><div> 1937年秋,由山西进入河北的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曾在插箭岭等地与日军多次作战。当时的随军记者沙飞,在这一带拍摄了许多战斗生活的照片。那些发表在《晋察冀画报》等刊物上的经典摄影作品,不但在当时鼓舞了军民的战斗意志,更成为后来记录抗战史的珍贵资料。<br></div><div> 2023年10月4日,易县菜鸟骑行群一行五人由易县出发至插箭岭长城休闲探秘。</div></div> 导航至宏敏农家院,停车时说好午饭在这吃,老板爽快的答应可以免费停车,并且因防火需要,村里已经开始有人值班阻挡游客,老板给指了一条小路,往回走路边电线杆上“尿床”牌子下有条小路可以直达长城,好找,一行人直奔而去。 曲曲折折的小路在树丛中蜿蜒而上,走起来毫不费力,边走边拍,有说有笑。 出来疯就是心情好,让不来的后悔去吧 妇唱夫随 收割后的谷子地也成了我们的外景地,找找大片儿的感觉 涞源盛产小米,谷子确实长得高,我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当然要拍照啦。 躲起来拍 丰收的季节,成熟的玉米秸也是背景 继续在小路中前行 看那儿,长城就在不远处的山头 到达水关脚下,虽有残破,但依然雄伟。 后人立的长城标识碑,掩映在杂草中,拍照纪念 我是长城解说员,请看 我也来一张,其实我姓张 研究一下量一量 攀爬前合影 虽然都是菜鸟,装备不能少 路边巨石上的成排小孔,应该是人工凿成的,不知道当年是干啥用的。 残破的城墙就在眼前,找路 损坏严重,但难掩当年的辉煌 历经风雨,巍然不倒 山路崎岖也挡不住我们嘚瑟 寻找野果,可惜一个也没有啊 南面山脊上也有残存的城墙,可惜比北面少了好多 短暂休息 与历史交融,仰望长空 爬不动了就歇会儿,反正不着急,离吃饭还早呢 感慨中 依靠 摆个姿势比划比划 配合默契吧 酷不酷 对面的朋友你们好吗? 拍照瞬间 捧一束山花,爬一次长城 献花之旅 金鸡独立 箭楼顶上指苍穹,长城脚下探秘境 你问长城有多长,我们三个拍照忙 回望峰峦 长城上的回眸 沿城墙一路向上,景色越来越好 行走在花草中,心旷神怡的赶脚 远处的七山滑雪场,一览无余 歇会儿吧 瞭望口里面的风景,别有洞天 对面山脊上的巨石,就像哨兵在静静的守卫:犯我华夏,虽远必诛 不拍了,不拍了,咔嚓 抓拍一张 拾级而上 姐妹花儿 依山势而建,巨石阵列左右 当时的随军记者沙飞拍摄的插箭岭长城 服务大家忙拍照 到顶了也得歇会儿再走 又一块开凿的巨石 墙那边的风景 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坚持才能胜利 挑山工上线 努力就能到处目标,加油包 想当年孟姜女哭倒,看今朝狄女侠试推。 我不推,我就靠会儿 抓拍最自然,送花儿 城墙外,山谷中 只有半边残存的城墙 速度不快,只为休闲 参禅悟道 为什么都戴帽子呢,你们猜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拍照包 这个箭楼不好上,保存的还算有个样 合影留念 不虚此行 独特的巨石、残存的城楼 被谁砍了一刀,是不是这里就是插箭的地方 人家举火烧天,咱们举棍拍照 压压腿 卖力气爬长城 胜利在望 时间差不多了,到达计划目标 蜿蜒曲折,万里长城 集体拍照留念 胜利的喜悦 历史与新生 到吃饭的点儿了,及时回返 下山途中补充能量 再见长城 合拍 见到的保存最完好的箭楼 山下到处是栽种的这种花,拍照 网上搜说叫大丽花,也不知道对不对 一点左右到达山下存车处,农家院不错,还能住宿 六个菜,主食花卷菜饼子,小米粥,价格实惠,好吃 一天的行程,早晨7点多出发,下午4点安全返回,国庆假期路上车多、景区人多,我们临时规划了小众野长城,风景自然独特,可纵观历史、可增长阅历,强度不大,适合多数人休闲之旅,总之一句话:不虚此行。快乐出行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的出发,也希望犹豫不决的你加入我们,一起畅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