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古镇,剡溪人家

古松

崇仁古镇所在的嵊州,在古时也称剡县,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而崇仁原名杏花村,这里也是唐代诗人眼中的剡溪人家。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繁衍生息,崇尚仁义之风,故名其地为崇仁。 2023年10月5日,我和同学王文龙一起乘坐D3201次动车去嵊州崇仁古镇游玩,在火车站换乘嵊州G81公交到嵊州西站。 在嵊州城乡公交西站,有501、502、801、802等多路公交车可直达崇仁古镇。 车到终点,下车的地方是一个街心广场。 正北一条挂满彩灯的街道,名叫“上街”,就是崇仁古街的入口处。 景区不收费,街道很洁净,游人不多。两旁的店铺都开着门,景区尚未被“商业化”,当地人过着宁静、朴实的生活。 往里走,古老的村落显露出它的古朴的历史沧桑。 鹅卵石铺就的小巷、飞檐翘角的马头墙,两边粉墙被岁月浸润得苍苔点点。 除了古明清建筑,还能看到仿西式的建筑。 古街还保留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店铺。 竹器店 铜匠店 在一家木雕作坊的门口,工具和半成品放在工作台上。 我正在拍照,走过来的店主幽默地说“拍照免费”。 崇仁古镇的建筑风格具有宋朝遗风和明清特色,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群,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老台门” 建筑。 老台门是一种封闭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其屋脊、出檐、马头墙有砖雕装饰,气势雄伟,典雅庄重。 其中敬承书屋照壁的砖雕堆塑,数量之多、工艺之精、构思之巧妙,堪称一绝。 这是沈台门(2) 百鹿台门,位于崇仁镇上街63号,清早期建筑。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建筑面积763平方米,二层楼房。百鹿台门的檩有99只姿态不同的鹿,加上道地中央石子嵌成的一只鹿,上下呼应,总共有一百只鹿。可惜我们来时管门的不在,无缘入内观赏。 长善寺是我按地图标记,“按图索翼”找到的。位于穿镇而过的长善溪畔。 这是长善溪边的“悟道大和尚舍利塔”。 跨溪而筑的长善桥和桥边的长善亭。 崇仁古镇有许多有名的古井,蟹眼井,位于崇仁镇沙塍路南端。井口立一石碑,上刻“咸丰六年七月,店业近邻捐建”。井长4米,宽3.1米。四周卵石砌筑,上施石栏板。相隔30米有同样水井一口,中间隔西镇庙,二井一庙形似蟹眼,故称之为蟹眼井。 桂花井,因宋时两名进京赶考的举人中榜后栽种桂花树于井边而闻名。 嵊州崇仁古镇义门裘氏家庙,当地俗称“老家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约1208年),历世修葺扩建。现存建筑基本形成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占地面积945.6平方米。三进五楹,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木雕、石雕、灰塑工艺精湛,美不胜收。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家庙”的正大门特别威风凛凛,一对青石狮后面,有三对文武大臣充当着门神。中间的两位文臣,左边是房玄龄,右边是魏征。房玄龄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魏征性格耿直,敢于直谏。另外两对门神是武将,分别为秦琼与尉迟敬德,程咬金与罗成。他们都是忠孝仁义的文臣武将。 “老家庙”本来是裘氏家族的祠堂,改称为家庙,即为祖先立的庙,为祭祀崇仁义门裘氏始祖裘永昂而建,属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俯看地上,天井里用河卵石排出了吉祥美丽的动物,供人细细观赏。 在“老家庙”的第二进,有块金字大匾“孝义堂”,两边柱联是:“詠义门历代名贤留墨藻,旌风尚两朝君主敕金书。”其中间的木质屏风可能也就是那珍贵的历史文物,尽管字有些模糊和缺失,也是原汁原味的原件。 抬头望屋脊、出檐都有精美的造型和素雅和图画,看屋檐下的牛腿都雕刻着花卉鸟兽、人物传奇等,而且制作精细美观。 玉山公祠,位于玉山公路29号,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规模最大的裘氏宗祠,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主祭崇仁裘氏19世祖玉山公。公桐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依纵轴线布局,自南而北有照壁、天井、门厅、戏台、正大殿、后大殿。整座公祠雕梁画栋,照壁上方有41组砖雕。古戏台4个台桩上方的牛腿,雕刻精美,各种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建筑保存完整。 屋檐下的牛腿都雕刻着花卉鸟兽、人物传奇等,而且制作精细美观。 皇帝的圣旨高悬堂前。 在古镇最大的特点就是木雕,木雕是古镇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装饰,几户每一家台门室内的窗子、侧屋的房门、屋檐上下都是做工精巧,雕刻着花卉鸟兽,很是丰富。 这是关于“玉山公”的简介。 走进玉山公祠,正堂悬一“孝义之门”的匾额,这是裘氏崇尚仁义的体现。匾额之后,是孙中山题写的“救民疾苦”四字,进一步诉说着裘氏的义举。这满堂的匾额是裘氏文化的见证。 玉山公祠的古戏台,也叫万年台。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古戏台建筑中的典范之作。民国时期,玉山公祠戏台曾冲破几千年来女子不得登台演戏的封建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钟声》,推动了女子越剧在民间的发展步伐。后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 越剧创始人之一的男班著名老生马潮水是崇仁马仁村人,十五岁拜“落地唱书”先祖相来炳为师,开始唱书生涯,他创办了越剧史上第一副男科班。1930年,崇仁镇的裘光贤在镇西戒德寺创办了女子越剧科班,培养出一大批越剧表演艺术家,如被誉为珠喉玉音、表演细腻、文式兼备的“越剧皇后”筱丹桂,有“金嗓子”之称的傅全香,生丑俱全、才艺绝伦的贾灵风,善唱能做、全材小生张湘卿,号称“活老祖宗”的老旦周宝奎等等。浓厚的历史底蕴,构筑了崇仁独特的传统文化,因此,也有专家称崇仁的戏台连接上海、沟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