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p class="ql-block"> 又到秋收。</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过,不觉已数年,只有当我这双脚踏上惦记的故乡之路,那颗心才能如林间小鹿一般蹦蹦跳跳活泛起来,那曾经的知青路在记忆里沉重又轻盈,崇高又平凡的脚印显现是那么亲切,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的出生地,豫北的太行山下那个我曾呆过六年的村庄。走在绿色的田野上闻着雨后清新的空气,除了心如止水,还有无尽的怀念。这篇两年前躺平的残缺文字在封存的记忆里悄悄苏醒,发芽,等待穿越肥沃的土地开花。</p><p class="ql-block"> 其实,它真正苏醒的意识是被一部电视剧【人世间】敲醒感官后回应了心声。在看第一集时,就被主人公下乡前收藏的那箱书让泪水打湿了眼眶,直至湿润到砰砰跳的心脏,如此相似的生活场景以及我们这代人的命运……于是,心情托起沉重的笔将记忆的大门继续打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长河中不知能过滤掉多少精彩绝伦的沉沙,而知青这个字眼在我的记忆里却永远是一块顽石,伴随我们的成长晶莹剔透着,它是我们这代人青春的代名词,岁月如茧化成蝶之过程,直至最后蜕变成美丽的自我,十八岁的我就如一只蝴蝶的蜕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的十月,正值收秋季节,告别了父母,我再次离开了城市,踏上回故乡之路,临行前,我没跟母亲怄气,我们静静的谈了话,被打成走资派还未平反的父亲往我身上那绣有五个“为人民服务”大字的在当年挺时髦的军用挎包里放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并语重心长的交代我回去好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认真学习,争取入党。我自己还带了一箱书,装在区委奖励我的大红木箱里,其中有《红岩》《青春之歌》《红旗谱》《苦菜花》等一些革命小说,情绪还是挺饱满的。直至今日,还保存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此人生路上不断勉励自己。</p><p class="ql-block"> 原本五月份还没离校母亲就把我的户口悄悄迁回了老家,她和父亲拒绝我随校集体落户,记得当时我报名学校支边小分队,被父亲知道了,还嘲笑我个头没马高呢到那遥远的地方竟添麻烦而且永远留在那里……而身居区委书记的母亲也在全区知青下乡动员大会上表态支持几个孩子上山下乡干革命等等豪言壮举,带头执行身边只留一个孩子的国家政策。动员大会回来立即把我名字改成了她的姓,陪同的还有我们唯一的小弟,当时父亲还苦笑着跟母亲说,把做父亲的也改了吧,为之我还跟母亲大吵一架,感觉她作为党的干部也太过激了,给自己唯一的儿子改了姓那不是断了父亲家族的根儿了吗?高中毕业的我没立即离开城市,因河南驻马店以及遂平县地区因那年夏天遭受特大洪灾导致几万人被淹死,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我所在的城市都在组织力量支援灾区,于是,我们暂时留下来也参与家属院每天不断的烙大饼,做鞋垫,捐衣服等等救济活动一直搞到十月份,期间,在遂平文化馆搞美术的一个叔叔(父亲同父异母的弟弟)前来我家避难几天,说他差点也被淹死,县文化馆旁边有个棺材铺,他是扒着一个棺材死里逃生,洪水中还亲眼目睹一条巨蟒从身边飘过,把他吓不轻,而他老婆在村里被解放军的快艇救了……后来不久得了啥病也过世了,再后来他娶了小姨子,生活还算安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份,救援活动告一段落,我才真正离开城市,回到了童年和姥姥生活过的老家,豫北的太行山下开始了知青生涯,住进了母亲曾经的院落,回去的第二天,去大队部签到,就下地干活了,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村民们忙的热火朝天,没人注意回村的我。记得在地头,望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玉米地,悉悉索索传出掰玉米声音却不见人的玉米地,我不知所措站在那里,也有村民认出了我,很热情的不让我干活,砍一捆“哑巴杆”让我坐地头啃,就是所谓的北方甘蔗,挺甜的,第一天,嘴巴都给吃烂了,我坐在田埂上看拉玉米的车不断从身边掠过,那玉米香味儿让人难忘。那时的毛豆也种在玉米地里,绿盈盈的犹如一只只小眼睛,跟玉米同季节收获,很是为聪明的农民这独创性种植感到新鲜,毛豆在玉米地里咋收获太阳光照呢?当时还傻乎乎问村民,大家都乐不可支……</p><p class="ql-block"> 我独自在那个破旧的院落里住了半年之久,村里一些文化青年开始关注我,陆陆续续我那小院里充满了欢乐,下乡时我带了一把口琴,简单的曲子会吹,还带了一箱书,成为我们之间认识的纽带,几乎每天晚上,几个年轻朋友都聚到小院,我给他们吹吹口琴,他们借我的书看,然后大家聊聊人生观,文学等方面知识,慢慢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跟村民还学了一点象棋谱子,有时大家摆棋谱玩玩,在每天干农活的泪水和汗水中遇到这些机缘,好像不觉得累了,那一年我经历了除了收秋,挑大粪,撒粪,种麦收麦,种红薯刨红薯等一些农活,体重增加许多,能吃能睡,跟豫剧【朝阳沟】里的银环下乡那个过程一样艰难。</p><p class="ql-block"> 记得春耕时挑大粪往地里撒肥料过程更令人难忘,一大早就在自家茅坑里把粪弄上来,两个如猪身子那么粗的木桶装粪,第一次在自家粪池里捣鼓了二十分钟,差点被浊气熏晕,在邻居的指导下,挑着半桶粪摇摇晃晃往村外地头走,竟然晃了俩小时才挪到,腿上屁股上全是溅出的粪,臭哄哄的,惹得村民们哄堂大笑,我却哭的稀里哗啦,当时的生产队长是个粗壮汉,大嗓门儿,还吵我说如果不干活就没有工分,那时男人们一天挣十个工分为满分,妇女们是八个工分,我想自己最多挣五个工分就知足了,哭够了还得咬牙坚持干,有些农活实在干不动,远房舅妈帮我一起干,然后放工后请教一下来我小院里玩儿的朋友,再后来,那些年轻人成了我一生中的挚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麦收后,当我从舅舅嘴里得知母亲有意想让我一辈子留在这里的消息,并不感到震惊,反而有种被解脱的束缚向往青春自由一样的情绪,暗自下决心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来干一番事业,那时的雄心壮志似乎也代表了这代人之愿望,不负青春之梦想,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单纯的青涩,谁能说清在当年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刚走出校门对孔孟之道还持有批判性的高中毕业而只有初中底子的青年那稚嫩的心中——除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还能持有什么信仰。只能凭一腔热血向天地宣誓,扎根农村干革命,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为那份崇高的信仰大踏步走向社会。第二年麦收后村里把我调到大队卫生所当了一名赤脚医生,我向大队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并表示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结束了农活,开始了学医生涯,特别是看了电影【春苗】后更加积极培养自己在农村的表现。那时,大队部给我配了一个药箱,一边跟老中医学习中药,针灸,一边背着药箱走村串巷为病人扎针治疗简单的疾病,跟其他医生一起种植药材,初入社会学到了很多知识,自那时起,也很少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失去了三位国家领导人,唐山大地震,尤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离世更是让全国人民悲伤,也导致父亲身体素质下降,很早父亲就说过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毛泽东和鲁迅,毛主席逝世那天,他正在厕所,听到这噩讯,当时差点晕倒,接到他来信,我就去焦作市帮他做了几天饭。那年的春节,我独自留在了农村过年,并不觉得孤独,那几天,天气寒冷,大雪纷飞,街坊邻居给我送了一碗一碗足够我吃半个月的大锅菜,让我难以忘怀。所谓的大锅菜,是当地一年只能吃一次的名菜,劳作一年的农民,平时没吃过好的,全凭过年吃一碗大锅菜,蒸一锅馒头庆祝一下,把大白菜,白萝卜,豆腐,粉条,加点猪肉片烩在一起炖,香的很,从那时起我就对大锅菜情有独钟,至今还时不时做一顿享受一番。那时除了挣工分,没钱花,下乡三年我和其他村民一样几乎没买过肉,所以邻居们送的大锅菜我是非常珍惜,七八碗菜竟然吃了半个多月,仍回味无穷,回想起村民们那朴实无华的热心肠,内心的温暖胜过亲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段特殊生活环境都能改变骨子里三观的认知,谁能说清我这三年不是身心一次大的飞跃呢?当一九七七年农村搞计划生育时,我对农民的了解更加深厚了,他们的勤劳,善良,还有那种天生的精明,却珍惜每一粒粮食忍辱负重的劳作,都让我充满了敬佩,因为他们骨子里热爱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也是那一年,正当村里把我送到公社参加计划生育培训期间,父亲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全国统一高考开始了,包括我们知青也能参加,十年动乱导致停止工作的父亲从城市来到我这里,他情愿给我做饭替我分担一下家务活也要让我考大学,后来从几个姐姐嘴里得知,她们因为心疼我跟父亲吵了一架,然后父亲又跟母亲吵了一架,意思是,即便将来回不了城考上大学回来建设新农村也有前途。那年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参加考试,一个都没录取,我差十三分落选,但一点都不后悔,只是回城后父亲说起来倒是后悔不该让我复习半年文科临近考试又改为理科,物理化学都不是我强项,误了前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听说我的同学们陆陆续续都回了城,由于父亲身体不好,我毁约了当年的誓言,轻轻松松考上了一所技校,离开了那里,临走前,我把自己关在屋里痛痛快快哭了一场,哭自己刚刚建立的理想王国咋就轻易抛下了?我把口琴和书都留给了老家爱读书的表弟,自己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让我值得永远收藏的书。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那时才十五六岁,能把看过的《三国演义》从头到尾给我讲一遍,在我回城之前,他已工作了,遗憾他自始至终都没考大学,家人都说他脑子有病,可我认为他始终都很清醒,直至前年他因病离世,我仍认为他是有才华的人,享年他六十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知青生涯让我收获很多东西,让我对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性格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十八岁之前的少语,木讷锻炼成一个少许泼辣的社交女王,回城后时不时还回村看看那些父老乡亲们,看看那座雄壮威武的太行山,那里有我曾经的汗水和泪水,还有每一段啼笑皆非的生活小故事以及每一位帮助过我的村民,都让我深深地留恋,写实,感恩。</p><p class="ql-block"> 感恩走过战争年代我那亲爱的父母给于我生命与教育;</p><p class="ql-block"> 感恩成长中生活让我懂得世间的美好与平凡;</p><p class="ql-block"> 感恩时代的机缘让那三年青春岁月充实又热烈;</p><p class="ql-block"> 感恩这颗心对故乡的土地之爱愈加浓厚,青山不老,心醉夕阳……</p><p class="ql-block"> ——【圆海】写于2023.9.28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