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3、24日,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研讨会分为两天,第一天聆听了强震球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刘延革老师的《小数的意义》、周卫东老师的《加法数量关系》和黄爱华老师的《怎样把画挂正》。</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是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先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进行探索,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这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强老师通过学生猜测—质疑—操作—探究—结论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是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和原理。她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步骤。吴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鼓励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巧,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是刘延革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独具匠心,借助没有刻度的尺子,让学生细分,由米到分米,由分米到厘米,由厘米到毫米…探究发现小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是周卫东老师执教的《加法数量关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唤醒学生关于加法的已有经验,自然地引出三个加法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p> <p class="ql-block">第五节是黄爱华老师执教的《怎么把画挂正?》,将真实的挂画任务引入课堂,在课堂中重视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去讲解分享和对话,坚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享思路、得出结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24日上午第一节是罗鸣亮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运动》讲述了轴对称的三要素:起点 、方向、距离以及轴对称的步骤1.找关键点2.定对称点3.连线得出最后结论图形运动位置变了,大小形状没变。</p> <p class="ql-block">鸣亮老师幽默诙谐,对于图形的运动,孩子们自己说出了“平移”和“旋转”,罗老师抛出了“轴对称”是不是图形运动这个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了两轮讨论,在每一次讨论结束都让孩子们自己表述总结自己的结论,之后课件出示了格子图上一个三角形和一条对称轴,并问孩子以红线为对称心,三个顶点动了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轴对称”是图形的运动,最后通过4个三角形之间的运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多次“轴对称”可以得到“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真正得到发生!</p> <p class="ql-block">贲友林老师以学生练习题的错题入手,带着学生先回顾旧知,找出错误的原因,之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最后引出求侧面积➕上下面的方法。接着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的数据,找到第一个图形“拉”变成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切”变成第三个图形,最后算出多或少的面积。一道题讲出了“数形结合”“彼此联系”“再想一想”等数学思想,很精彩!</p> <p class="ql-block">顾志能老师以一组简单的同分子,相邻数字为分母的分数比大小入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究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头脑风暴,得到了“通分法”“化成小数法”“分子扩倍法”“分母取中间数法”“分母分子各自相加法”,引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到结论,以及猜想~证明(用字母表示)~得到结论数学推理思想和与方法,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得到结论,有新的猜想,就会有新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储冬生老师这节课从“正比例”三个字入手,让学生分别说说三个字的意思,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数量因变而变的关系,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正比例,但是通过表格里的数量和总价的一系列数据,告诉学生这里的数量和总价就是正比例关系,让学生讨论什么是正比例,得到“要素一:相互关联”。教师继续表格,剩下的钱和用去的钱是正比例关系吗?得到“要素二:同向变化”。继续出示表格,总价和数量,以及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正比例关系?得到“要素三:比值一定”。最后,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反比例”!</p> <p class="ql-block">储冬生老师这节课从“正比例”三个字入手,让学生分别说说三个字的意思,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数量因变而变的关系,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正比例,但是通过表格里的数量和总价的一系列数据,告诉学生这里的数量和总价就是正比例关系,让学生讨论什么是正比例,得到“要素一:相互关联”。教师继续表格,剩下的钱和用去的钱是正比例关系吗?得到“要素二:同向变化”。继续出示表格,总价和数量,以及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正比例关系?得到“要素三:比值一定”。最后,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反比例”!</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带着满满的收获与老师一起分享探讨教育教学,探讨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就是要学会求知,变成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具有优良品质的好青年。</p> <p class="ql-block">经过合作培训交流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由经验丰富的焦秀娟老师分享优质课</p> <p class="ql-block">最后,引用习主席的话“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