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丝绸之路万里骑行后的感悟《六》

悟德

<p class="ql-block">骑友进入哈萨克斯坦努尔绕尔口岸</p> <p class="ql-block">哈国骑友给我送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陕西营盘集体食堂的餐具,</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东干族白发人给黑发人沏茶.已过花甲的退休教师,他膝下有7个子女,现在有28个孙子。</p> <p class="ql-block">安主席受胡锦涛主席接见</p> <p class="ql-block">安主席和哈国边防军合影</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市口岸</p> <p class="ql-block">我和马伊思哈拉家常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安主席和哈国边防军</p> <p class="ql-block">哈国努尔绕尔口岸大门</p> <p class="ql-block">讹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讹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讹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讹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和陕西村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国门一刻</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驿站用餐</p> <p class="ql-block">我和陕西村同胞马伊思哈</p> <p class="ql-block">途中午餐</p> <p class="ql-block">扎尔肯清真寺大门</p> <p class="ql-block">途中驿站</p> <p class="ql-block">在扎尔肯特吃午餐</p> <p class="ql-block">骑行途中用餐</p> <p class="ql-block">自助早餐我食量少,取得也少</p> <p class="ql-block">陕西村吃到了家乡臊子面</p> <p class="ql-block">陕西村骑友</p> <p class="ql-block">扎尔肯特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扎尔肯特清真寺参观</p> <p class="ql-block">和陕西村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陕西村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日理万机 事必躬亲 周密安排这次骑行活动的细枝末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安主席这样一个日理万机,席不暇暖大忙人,他常年几乎都在寻找快速致富的项目,时常在思考怎样使东干族走出陕西村与世界经济接轨。每天都在与各类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洽谈招商引资业务。即便是公务非常繁忙。但在筹备和组织及运作这次西安~阿拉木图丝绸之路万里骑行活动的这段时间里,每时每刻还在关心着~中哈丝绸之路骑行的途中我们骑友生活的和遇到的困难,无论什么那种场合他总是一个亮点,他有着非常不错的口才和活力四射的热情以及非常好的记忆力,在各种场合不用讲稿对各种数据的烂熟于胸,信手拈来。虽然我们只是见过一两次面,许多我们骑行群的人他都能够记住他们,甚至可以记住骑友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3日上午10.00在中哈丝绸之路万里骑行最后一程~境外骑行出征仪式在霍尔果斯市新国门广场举行,由主办方与霍尔果斯市旅游局和中哈一带一路商会等各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在霍尔果斯新国门前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然后通过中哈两国的各自国门安检程序,由专用通道到达哈国顺利出境。在我们走出哈国国门努尔饶尔口岸,进入哈国境内的那一刻,受到了哈萨克斯坦东干族同胞+骑友的热烈欢迎和无比亲切的问候,我和他们互道“色兰”(色兰:全球穆斯林通用问候语,意思是,愿真主给你平安,对方回答也是一样的),哈国同胞为给我们送了鲜花,作为一个花甲老人我一生接到过无数次的鲜花,但是这一次在接到鲜花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情不自禁的夺眶而出,因为鲜花是传递情感的使者,一束鲜花代表着无声的“花语”,胜于千言万语。尤其是送我的是一束白色百合花,它的寓意深长而淳朴,洁白无瑕,事事顺利。因为在异国他乡遇到了操着与我们同样口音的乡音同胞,紧紧相拥,格外亲切。因为这不是一束普通的鲜花,它肩负着积淀145年的对祖国亲人的深情厚谊,它蕴藏几个着朝代的更迭所凝练的万语千言的祝福,它寄托着海外赤子对龙的传人的尊重和赤诚,它更是象征着天下骑友是一家诤言。在当天我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都首先互道色兰。这使我万万没想到的,实乃唐诗所言,久旱遇甘露,他乡遇故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后由在东道主骑行队员的引导下我们骑行约40km到达今天宿营补给点~扎尔肯特镇。</p><p class="ql-block">进入哈国的骑行途中,所有遇到的不管是还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向我们招手问好。在骑行途中小憩时,陕西村的同胞给我们大家买了几个大西瓜为我们解渴。</p><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后,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这是典型的俄式风情分餐制长条形餐桌,大家依次坐在桌子的两边的位置上,桌子中央摆放着时蔬水果和各种饮料以及甜点面包(类似新疆馕饼),主餐是和新疆风味差不多的牛肉抓饭。基本都是每个人一份。这里的餐具和国内大不一样了,不仅有筷子还有大小汤勺。而且每次不论是正餐或者小憩时吃水果他们都把我们当做尊贵的客人。首先安排我们中方骑行就坐用餐,而后他们看到我们把大家都已经安排好了,他们才开始自己用餐,有一天因为住宿条件有限,他们首先安排好我们中方骑友住宿而后,他们到10几公里外寻找住宿点,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那样的默默无闻,这使我感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会永远记住你们~我的东干族同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餐和晚餐都十分合口而且品种丰富。当东干族骑友知道我是来自甘肃兰州附近的回族骑友时,显得格外亲切,在晚餐后请去拉家常。他姓马 名字叫:伊思哈,官名:马伊思哈,今年60岁,在10年前他和陕西村的几位同胞就是由西安骑自行车到陕西村。我们相互交流了自己的家庭和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他说他的孩子就是受益于中国大陆的东干族学生免费在西安师范大学学习的好政策,在西安学成回国后现在阿拉木图做进出口贸易。他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着乌鲁木齐~中亚国家的粮油长途商贸生意。他抹着夺眶而出的泪水说说,他曾经到过西安 兰州 银川 广州 北京等大城市,他亲自目睹了几十年来,咱的祖国一步步的强大了,今天又亲自见到了和他走着同样信仰的回族同胞骑友,他心里非常的高兴,他非常希望我把他对家乡同胞的问候和祝福带回中国去。希望我带更多的国内同胞来东干族陕西村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