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伏羲庙

红霞满天

<p class="ql-block">  天水,古称成纪、秦州,是羲皇故里,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一一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span>历史上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格局。</p><p class="ql-block"> 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华夏民族的始祖上古"三皇之首"伏羲的明代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堪称"华夏第一庙"。</span>成为中国规格最高的伏羲祭祀中心,也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及探寻中华先祖圣迹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  伏羲文化广场有戏楼及三座牌坊,东、西、中三座大牌坊呈“品”字形,环拱护卫着伏羲庙。西为“开物成务”坊,东为“继天立极”坊,均由天水人张邦彦所题,蓝底金字,对仗如仪,跨街而建,两厢对峙。据说,东西牌坊下原来各立一石,刻铭:文官下轿,武官下骑。以表达对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中间"开天明道"牌坊耸立于青石高台之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嘉靖二年创建。</span>吻兽昂首,翼角飞椽,檐牙高啄。正看古朴雄健,庄严肃穆,侧看轻盈灵动,清秀典雅。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以更替已佚失的“太昊宫”匾)。由清乾隆湟中观察使杨应琚于乾隆辛酉年所题,匾书圆润遒劲,潇洒飘逸。牌坊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重修,并对“开天明道”匾重新翻刻。牌坊通高11米,面阔3间计10.5米,后累经重建,依旧呈明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便是伏羲庙大门,亦称宫门,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经明清两代多次 修缮始成今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明间檐下正中悬"与天地准"大匾,与曲阜孔庙第一坊"金声玉振"匾、镇江焦山"海不扬波"摩崖题书同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祖籍天水的明代进士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span>语出《易经·系辞上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书体取法颜柳,大气磅礴,有力抵千钧之势,高度概括了八卦、易经的价值,<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span></p> <p class="ql-block">  檐柱上悬挂黑底沥金的胡缵宗联:“立极同天德合乾坤百王仪则,开物成务道传今古万世文宗。”颂扬了人文始祖伏羲氏的伟大功绩,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伏羲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仪门,明嘉靖二年创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顺治十年重修。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由原3间扩建为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悬山顶,形制和大门同。</span>明代榜书“文祖”,清时改悬“道启鸿濛”匾,现悬著名书法家楚图南先生题写的黑底沥金巨匾“伏羲庙”三个大字,其书宗法颜真卿、何绍基,有金石之气,线条生辣厚实,结字古拙沉稳。后方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天水人任法融道长题写的“恒古不息”。线条古拙,道骨仙风。意思是绵延不断,长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  "大化首推羲皇启,万象同归一画开"。此联大气旁磅礴,大有深意。一个“大化”对“万象”,一启一开,承转启合,水到渠成,为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撰写。粗浅的意思是伏羲首先创成天地法则,世间规律,借以教化民众,创立八卦,使人明白宇宙有了天地之分,世间万物有了阴阳之别,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现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创建的太昊宫是其前身,但原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扩建,时榜书“先天”因伏羲先天八卦而名。清代屡经重建,始成今制。面阔7间,进深5间。殿雄距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上檐悬挂集米芾所书“先天殿”红底金字巨匾。书法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下檐明间悬“一画开天”巨匾,集赵孟頫之书,书法雍容,是伏羲庙诸多匾额中的“第一匾”。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之第一划,乾为天,故谓“一画开天”。实则就是伏羲立道,肇启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三间殿门檐柱上分别悬挂抱柱瓦面楹联三对,文辞、书法、镌刻皆为绝妙佳品。中殿门楹联:“桑梓千秋崇圣祀,衣冠万国拜神州。”</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东间上悬挂“开天立极”蓝底金字巨匾,楷法端严。此匾是伏羲庙现存原迹匾额中最早的一面,为清乾隆四年甘肃巡抚、都察院金都御史元展成题书。“开天立极”可释为:伏羲开天辟地,首创八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改造自然的思想武器和行为准则。两边楹联"八卦成图,华夏仰圣地;六分始肇,炎黄歌传人。"</p> <p class="ql-block">  西间悬“道启鸿蒙”大匾,书法大气磅礴,势贯江河。“道启鸿蒙”赞颂了伏羲以思想智慧启迪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伟大功绩。西尽间联:“间推象数先天探始,欲访龙图后世问津。”这些匾额楹联都是颂扬伏羲氏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正面明间、次间、间隔扇门窗全系木质结构,上面镂刻雕饰有金钱、艾叶、仙鹤、孔雀、蝙蝠、蝴蝶,还有二龙戏珠、鹿宿松下等吉祥动物图案,花纹细密,栩栩如生,华丽精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伏羲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就是八卦,八卦在中国古代时期是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万物的一个最高解释,八卦不仅代表预示未来,还能解释现在,由八卦生太极,生生不息,这是伏羲给中国人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先天殿顶棚天花彩绘河图居中的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图,在国内古建筑中绝无仅有。这是明代的彩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有目前国内保留年代最早,最完整的明代伏羲彩绘圣像,圣像高3米有余,身披树叶,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中,灵气逼人,展示了睿智的优羲圣者形象。</p><p class="ql-block"> “文明肇启”匾悬先天殿内神龛上方,为清朝嘉庆年间时任秦州知州的王赐均题书,匾文是对伏羲始创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绩的高度赞颂。</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所传说的"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代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伏羲氏及其时代则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因此,伏羲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灵、教化之圣、人文始祖,今天的华人都把伏羲崇奉为"华夏先祖",是书面记载中最早的传世神。他点燃了中华文明的薪火,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伏羲坐像右置龙马雕像,即传说中的龙马。相传在上古时期,人文之祖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有一天,在孟津东部的图河上,一匹龙马踏波而来,伏羲与之搏斗了七天七夜,降服了龙马。伏羲依据龙马背负的花斑,仰观天象,俯察法地,绘制出了河图,创造了先天八卦,创立了最早的文字,结束了混沌蒙昧,开启了华夏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p> <p class="ql-block">  伏羲像左原置河图洛书石盘,河图和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符号,被认为是古老文明的根源,被誉为“宇宙魔方”,据说,伏羲时期,有龙马出现,背负河图,伏羲据此而创八卦,大禹治水时,有神龟驮洛书献于大禹,大禹依书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p> <p class="ql-block">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p><p class="ql-block"> 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p><p class="ql-block"> 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结束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p><p class="ql-block"> 七、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可以伏羲时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妻,生子四,命名万物。</p> <p class="ql-block">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伏羲因此尊为"龙祖"。</p> <p class="ql-block">  "象天法地"大匾和海水祥云龙纹图。“象天法地”语出《易•系辞传下》,意思是观天察地,创八卦治天下。这块匾是民间祭祀伏羲的组织“上元会”敬献的。</p> <p class="ql-block">  "易者,变化之意也。见易,明白洞晓变化之规律也",见易厅建于清代,柱上悬挂“德合天地,恩泽神州”楹联,前领导人参观伏羲庙时留下的墨宝,更见积淀深厚,文明传承,特此树碑为之纪念。</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在第三院后部正中,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明嘉靖二年创建,清顺治乾隆至清光绪年间屡经重修,始成今制。太极殿明间檐下现悬中国现代书法大家沙勐海先生九十高龄时所书“太极殿”匾。书法苍劲浑厚、大气磅礴。檐柱悬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天水籍霍松林先生撰书长联抱柱瓦对:“广殿壮秦城应力挽颓风返朴还淳思太极,全民兴汉业须弘扬正气图强致富纪新元”,太极殿装饰不及先天殿华丽,但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雕梁画栋,檐下装修古朴淳厚。</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两扇对称的龙凤槛窗木雕更是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表现了龙的动势与雄姿,凤的华贵与妩媚,<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堪称木雕花窗中的极品,是明代木雕中天水雕刻技法传世至今的佳作,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span>是中国古代建筑木雅艺术的珍宝,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凤纹饰源于唐代,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的应用,多用于皇家建筑。团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有排除灾难带来吉祥的寓意,堪称这段时期建筑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只见立凤回首,凤嘴微张,单足独立,凤翎呈波浪状,灵动有力,双翅伸展。与常见不同,其背雕为龟背,尾羽弯曲下垂.细节刻画精美。方框内四角分别雕饰四只展翅飞翔的蝙蝠。木雕施以矿物染料彩绘,历经数百年色彩依然鲜艳。最令人震撼的是那张弛有力的凤爪,感觉提起了整个画面,瞬间增添了灵气。</p> <p class="ql-block">  碑廊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共保存古今石碑24通,这些碑刻详尽记录了伏羲庙的历次维修情况。</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的后院是天水博物馆,馆不大但陈列布局很好,里面陈列着天水前世今生变化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唐 彩绘陶舞马,通体灰白,头、颈、鞍等处涂红。马身备鞍鞯,头饰鞅、辔、勒,前左蹄弯曲提起,长鬃随马首偏向右边,张嘴嘶鸣,缚尾,体态矫健奔放,骨骼雄劲有力,双目炯炯有神,仿佛正在随音乐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  会跳舞的彩绘陶马。据说,唐代承袭了汉朝传统,注重培育良马,供战争之需。与此同时,歌舞盛行,风靡华夏。二者结合,就有马舞的出现。所谓马舞,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马按照一定的音阶、动作演出的一种舞蹈。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各有部目,为某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p> <p class="ql-block">  天水出土的文物很多,极具代表的为秦安大地湾遗址,其中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作为国家宝藏第二季甘肃省博物馆推选的三件国宝之一。 这里还是秦国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馆内看见了一个西汉时期的凫首形青铜壶,以其姿态优美惊艳后人,酷似前年在河南省博物馆看见的网红文物鹅首曲颈铜壶,都是西汉时期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伏羲文化,不仅仅是天水的一张文化品牌,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根脉所在。来天水旅游,进伏羲庙燃香祝拜伏羲之灵,是我们生命的本份。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炎黄子孙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浅浅的梦,来拜谒一下我们共同的祖先。燃一烛香,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叩三个头,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人生代代无穷矣,唯有宗脉忘不了。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的魂兮所依,精神寄托,<span style="font-size: 18px;">膜拜先贤,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span>吾辈身份虽微,但血脉相通,怎能不虔诚虚怀,承前启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