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北部,地处长江、汉江、淮河之间,突兀耸峙,横亘350平方公里,乃雄踞中原之华夏龙脉。境内万山重叠、群峰竞拔、沟壑纵横、林海茫茫。主峰与江汉平原、涢水平原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有“登大洪山而小湖北”的气概,自古被誉为“荆楚名山”。</p><p class="ql-block">大洪山古称绿林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绿林起义”的发源地,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发祥地,史称“光武中兴,兆于绿林”,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绿林好汉”一词正是起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宝珠峰是大洪山脉主峰,海拔1055米,山体由火成灰绿岩和变质砂岩构成。唐朝时期,山顶建有庞大的寺院。山顶由三峰连为一体,东北有鼓楼峰,东南有钟楼峰,西北有舍身崖。三峰居中有一片浅凹地。这里有一泉曰"黄龙池",是一基岩裂隙泉,水质清醇甘爽,终年不涸。古时有一僧人自豪地对人说:"山高者,莫若我院大;院大者,莫若我山高;山高且院大者,莫若我院中清泉也!"</p><p class="ql-block">今天就从古道开始探索宝珠峰……</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花花草草</p> <p class="ql-block">“中天佛国”,是由本焕大师亲笔题写。</p><p class="ql-block">本焕是中国佛教的泰斗,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深圳弘法寺的方丈,于106岁时圆寂。</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属曹洞宗寺庙,为曹洞宗中兴祖庭,高僧辈出。位于海拔1055米的宝珠峰山顶,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阁、大悲阁、佛足阁、金顶等组成。</p><p class="ql-block">慈恩寺始建于唐朝,“五代十国”时期被赐名为“奇峰寺”,繁盛于宋代,时称“灵峰寺”等,元明清三朝有传承。此寺与日本曹洞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四个大字,黑底金字,是本焕大师104岁时题写的,是取慈忍大师的慈与报恩禅师的恩字,下面的这幅对联“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是清代的湖广兵马道陈维舟所写的,后由印顺大师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慈恩寺-金殿</p><p class="ql-block">主佛毗卢遮那、四块浮雕金铜壁画、八块金铜版壁画。</p> <p class="ql-block">明代王钺在《金刚坡望大洪山寺》诗中描述道:“扪萝攀石扣禅关,五月阴寒雪满山。遥听云端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间。”由此可见当年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楚北天空第一峰,这是大慈恩寺的最高点,也是宝珠峰的最高点,1055米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大洪山金顶是大洪山慈恩寺的标志性工程。金顶单体高度为15.9米,超过武当山和峨眉山金项,在全国同类建筑中位居第一。建筑上采用唐式风格,内外全部为铜包结构,耗铜总量120吨,成为一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金顶”在全国创造了“五最”,即设计方案一流、铜工艺装饰顶级、金顶自身高度全国最高、建筑体量全国最大、建设速度最快。</p> <p class="ql-block">黄龙池是基岩裂隙泉,面积约30平方米,深约三米,水质清醇甘爽,终年不涸。</p><p class="ql-block">古时洪山寺僧人曾自豪地说:“山高者,莫若我院大;院大者,莫若我山高;山高且院大者,莫若我院中清泉也!”</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就应了今日之景“果然云海浪涛涌。”云雾缭绕,寺藏云中。</p> <p class="ql-block">镇山之宝––千年帝王杏</p><p class="ql-block">此树为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亲手所植,祈求天下苍生早日脱离战乱之苦,安居乐业。树高38米,直径2.61米,树冠荫笼面积400多平方米,树围8.2米,七八个人才可环抱树腰,此树根深须广,枝繁叶茂。春夏时节,叶片翠绿,绿荫葱茏;金秋时节,叶片金黄,鲜艳夺目,与四周层林尽染的远山近峦相互辉映,似一尊顶天立地的金身大佛,耸立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极为壮观。</p><p class="ql-block">今日只看到了古树的枝繁叶茂,绿荫葱茏。这棵参天银杏是雄枝,不结果实,它历经沧桑之所以能幸存下来,因传说此树压住了龙眼(因洪山禅寺下院正建在九龙下海的九条龙头处),如果砍掉此树,九龙将掀起狂涛巨浪,大洪山一带就会变成汪洋大海,故千百年无人敢动它一根“毫毛”。</p> <p class="ql-block">两王洞</p><p class="ql-block">因西汉末年绿林军起义首领王匡、王凤曾在此一带屯兵而得名。海拔860米,洞长约1200米。</p><p class="ql-block">这里洞连洞,洞复洞,洞洞有景;上有景,下有景,处处有景。值得一提的是,敲击洞中的石幔,珠圆玉润,极其悦耳。</p> <p class="ql-block">白龙池面积24000平方米,又处在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区内,池水却不渗漏,遍寻此池周围,不见其源头,无论天涝天旱,池面水位不升不降,这在全国少有,华中地区全无,不少地质专家前来考察,始终难揭迷底,唯有早年传说“白龙池底通海洋”才能对其“永不干涸”之现象做最适当的解释。</p><p class="ql-block">这里一面是湖水,一面是丛林和木质栈道。在雾气笼罩中,白龙池树影婆娑,漫步其中,宁静清幽,平添了一份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洪山文化已成为大洪山的精神内核,而大洪山,也被专家称为“万洪之根”,是被视为洪山文化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这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走出过光武帝刘秀等六位帝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绿林起义的诞生地。此外,优越的生存条件使大洪山成为有名的长寿福地。</p><p class="ql-block">“自在大洪山,华中睡眠谷”相信这里的人文风景一定会吸引到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