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原名叫报恩寺,据记载,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经常光顾此寺,白居易在《夜归》诗里用“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句意,来赞美万松书院一带景色。书院地处湖山之间,清丽静穆、得天独厚,是个读书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此开辟书院时,改名为“万松书院”,他是明清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培养了不少饱学之士。明代学者王阳明曾来此授道讲学,清代诗人袁枚曾在此潜心研读。</p><p class="ql-block"> 近代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认为书院教育己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万松书院也由此结束了自己作为教育场所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坐地铁五号线到侯潮门站C口出来,跟着手机导航走了十多分钟的路程,到了这凤凰山脚路和万松岭路交差口,找了家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店,简单的吃了中饭,就往万松书院方向走,其实,早就知道杭州的万松书院,可一直没来光顾过。今天来杭州偶然想起万松书院,也就拿起手机打开导航直奔书院。</p> <p class="ql-block"> 万松岭路两边都是各种参天大树,遮住了阳光,感觉密不透风。泡桐树占多数,数龄估计都有二三十年了,街道还算整洁,人、车也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大概十几分钟样子,就到了售票处,门票十元,六十岁以上减半。门口岀出进进的人很多,年轻人占多数。我们取了票沿着一小节浮雕楼梯走上去,两边都是树木,还有不少万松书院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雕像竖立在两榜。</p> <p class="ql-block"> 三座石牌坊为“品”字型牌坊,分别代表了三个历史时期,同时蕴含着“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的深刻含义。</p> <p class="ql-block"> 主牌坊代表1498年至1671年时期,其高9.22米,上面由姜东舒题“万松书院”四个字,背面为马世晓题“太和元气”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东面牌坊代表1671至1715时期,其高7.8米,正面由刘江题“太和书院”,反面为吕迈题“德侔天地”。</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师生祭祀孔子的场所。孟子赞孔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意为孔子的思想已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现殿内陈设孔子及“四配”像及青铜礼器等物。展现万松书院严格的祭祀式和齐全的祭器。</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设曾唯和颜乐二座碑亭。其中一座碑亭里立着的碑上刻着四个字,“浙水敷文”,是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题写的,四字字体为正楷,碑额浮雕双龙戏珠纹,上有阳文篆书“康熙御笔之宝”,碑高156厘米,双面阴刻“浙水敷文”。学问肤浅,不知其含义。</p> <p class="ql-block"> 另一碑亭里立着的碑文标题是《乾隆御诗》,是清乾十六年(1751)暮春第一次南下江南亲临书院时题的,是一首诗,其诗文:</p><p class="ql-block"> 松岡回首望袛園,講舍层階喜得门。</p><p class="ql-block"> 气肋湖山锺远透,道傅孔孟有直源。</p><p class="ql-block"> 清这只欲心无逸,名教何非乐所存。</p><p class="ql-block"> 嘉?青袊真济济,嗣音?行勉相敦。</p> <p class="ql-block">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张载(1021--1077),北宋陕西人,世称横梁先生,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主张“不凭注疏而新圣人之经、不凭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王安石行新法就求助于他的理论。</p> <p class="ql-block"> 金甡(1702--1782),清浙江钱唐人,1780年始在此主讲于敷文书院。他平生“廉俭方正、处事无巨细、井井有法度”。</p> <p class="ql-block"> 居仁斋,是学生自学和住宿的场所。斋名取意于孟子“居仁由义、体用于全”句。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拥有仁义之志,那么他就拥有了一切。万松书院以此来命名学斋,也是希望全体师生能继承儒家先贤的精神,培养浩然正气、成就人格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万松书院自明代创办以来,因其齐备的祭田祭器、完备的学规章程、丰富的藏书而成为杭州四大书院之首,引领明清时期杭州书院教育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眼前就是仰圣门,门框上雕刻着《高山仰止》四个字,是为了要求人们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提醒人们步入书院时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p> <p class="ql-block"> 毓粹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毓粹,意为培养有学问、有道德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平台为民国初期建筑,现存有供案、石狮、照壁、孔子线刻碑等文物。可惜线刻碑己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台阶往上走,里面有一栋二层的木楼,</p> <p class="ql-block"> 看了指示牌知道是一栋藏书楼,取名“存城阁”,用于收藏皇帝御赐、乡绅捐赠典藉之处。存城,既保持诚实之意。</p> <p class="ql-block"> 存城阁后面就是一片石林,林不高,但藏的很深,石林嵝峋剔透、青苍玉削、姿态各异,且有奇花古藤相映衬,穿梭其中犹如芝进小迷宫。</p><p class="ql-block"> 石林为历代文人所钟爱,在这里,有从明代至今存摩崖石刻二十余处。</p> <p class="ql-block"> 往东沿着游步道穿过树林,见有座亭子藏在岩石之上,见亭子上题“见湖”二字,估计站在亭子里可以看到西湖全景,我们也就走近亭子,想看看西湖美景,结果啥也看不到,都被灌木林淹盖着。</p> <p class="ql-block"> 梁祝之恋使才松书院成为男女婚姻一线牵的姻缘之地,名声远播杭城,故而也取名“万松书缘”。</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穿进树林,里面的植物很多,看到的都是藤绕树树牵藤的场景,感觉好像到了三亚的热带雨林了。</p> <p class="ql-block">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p> <p class="ql-block"> 其故事发生在东晋,梁、祝两人在万松书院同窗三载,梁不知祝为女子,后梁山伯为勤县县令,死后葬于勤县西十六里。</p> <p class="ql-block"> 这叫“对照井”,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站在井边,祝英台指着井里的倒影对梁兄说“一男一女笑盈盈”,梁山伯却说“你怎能将我比女人”。不知到底是不是那口井,现在也无从查证。</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感人😙姻缘故事,所以现在成了自发的相亲角。据说每周六上午半天,有本人、当然更多的还是父母来到这里为自己或为子女找到另一半。美丽的故事为古老的书院增添无穷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 书院所处位置在西湖附近,但书院里不拥挤,仿佛与世隔绝般显得清静,有一种清净安逸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书院面积不大,但当你走进之后,会惊奇的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充满着浓厚的书卷气息。</p><p class="ql-block"> 让我用一首网上找来的以万松书院四个字开头的诗来结束今天的游记。</p><p class="ql-block"> 才山钟神秀, 松涛荡人心。</p><p class="ql-block"> 书香蕴天地, 院落藏古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