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金桂飘香,硕果累累的初秋九月,为进一步落实“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推进“先学后教,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我校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速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白楼镇中星学校开展了第一轮“人人公开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b> 具体活动方案</b></p> <p class="ql-block">一.活动目的</p><p class="ql-block"> 为了落实“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推进“先学后教,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我校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速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二.活动要求</p><p class="ql-block">1.参与人员:全体老师</p><p class="ql-block">2.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做好课务调整及时参加活动,听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p><p class="ql-block">3.各学科组长认真组织,全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精心准备公开课,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课堂力求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高效化。</p><p class="ql-block">三.活动时间安排</p> <p class="ql-block"><b> 课堂风采展示</b></p> <p class="ql-block"> 为加强中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我校开展的首轮教师示范课活动,十四位教师走上讲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能力。本次示范课,参课教师积极备课,全身心投入,展示自我,课堂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u> 小学组</u></i></b></p> <p class="ql-block"> 孙小红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落花生》一课,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展开教学。重点讲了议花生这部分,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索。特别是结尾升华主题,借花生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教育,最后落实写法指导,让语文学习“知,情,练”合一,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再次体现了老师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魏静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比较》,教学中老师语言亲切自然,简洁流畅,图片教具设计巧妙,更直观地展现了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小贴画的鼓励形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p> <p class="ql-block"> 朱莉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多维度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数学从生活入手,最后又回归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邓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d t n l》一课,生动活泼,激情四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整节课,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得以体现。邓老师对教学的巧妙设计,不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让孩子们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动口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庞培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巧妙,由诗词接龙引入新课,导入方式新颖别致。按照古诗词教学“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思路展开教学,课堂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过程由浅入深。课堂上,庞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有意识地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伴随着抑扬顿挫,琅琅书声,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结尾的“古诗新唱”令人耳目一新,书香充溢整个课堂,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田凤丽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教学设计巧妙。先复习旧知《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使学生对新知《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要用的知识进行铺垫,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在如何进行计算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自主学习机会,允许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秀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之美,而这种美也贯穿了课堂始终。整节课,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欣赏看得见的风景,品读有魅力的语言,加深了对美的理解和体验,感受了温暖人心的心灵美。教师既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训练,又加强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使情感得到了升华。结尾的拓展“发现美”,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谦让之美,敬老之美,互帮互助之美……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寻找身边的动人风景,领略身边的美,并付诸于行动——从我做起,将爱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 代西勤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学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课堂语言严谨简练。整堂课中,教师充分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见解,并适时做好点评,很好的做到了引导到位,导放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赵雪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计算方法推导过程详细。教学中,赵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多次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解决中来,进而充分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整节课,学生思维被激活,精彩表现不断。</p> <p class="ql-block"> 凌娜娜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遵循略读课文“长文短教”的原则,首先让学生默读文本导语,明确任务,然后围绕单元要素展开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紧紧围绕“读”这一核心语文素养,积极运用边读边想,读后议论,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披文入情”深刻理解课文,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尾迁移写法指导,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b><u> 初中组</u></b></p> <p class="ql-block"> 任亲亲老师执教的七年级语文,整节课时间调控合理,老师课堂激情高,框架明确,教学环节紧凑,条理清晰、过渡自然,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课堂逻辑清晰、讲解到位,注重总结提升,课堂容量大,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基本功扎实,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引导到位,能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及价值观教育,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加强师生互动,学生积极性高。</p> <p class="ql-block"> 张树成老师执教的八年级物理: 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记忆,衔接中考,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及时练习巩固,使知识点得到强化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贾秀珍老师执教的八年级语文:展示 目标,指出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要点;备课充分,知识点娴熟,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人物,讲解到位,归纳总结点睛升华。</p> <p class="ql-block"> 王金欣老师执教的八年级数学:1.复习旧知时清楚明了,有利于引出新课。2.突出了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由浅入深。整堂课围绕同底数幂的积计算这个重点,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b> 听课中收获,评课中成长</b></p> <p class="ql-block"> 每节公开课结束后,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先由讲课教师进行自评,然后由同年级教师进行他评。整个评课过程详细周密,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经验。既有委婉的赞美,也有单刀直入的深刻剖析;既有对课堂教学感性的认识,也有理性的升华。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提升。讲课教师和听课老师都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选课到备课,再到课堂展示,历时一周。每一位参加课堂展示的教师都经历了一次“精神蜕变”,他们悉心钻研教材,潜心研究,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到过渡;从课件的制作到板书的呈现,来回推敲、反复琢磨,力求将“生活化”“实践性”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是一群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而踏实努力、竭尽所能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共进的平台,也将带动更多年轻老师认真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潜心研究于教学工作。相信通过本轮公开课活动,教师之间会得到很好的交流学习,取百家之长,补已之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于课堂,长于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