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邸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谨以此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追思和缅怀我的父亲母亲</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序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父亲邸振清,1925年10月出生于祖籍河北省唐县一户普通小商户家庭。1931年春,为躲避匪患和灾荒,我祖父携家人从河北省唐县,举家移居至遥远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所辖的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全胜局村,在此地安身立命,从此成为第二故乡。父亲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排行第二。父亲幼年丧母,早年读过三年私塾,平时帮助祖父打里店铺生意,并在本村孙氏木匠铺做过几年学徒,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父亲1942年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1952年12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排级以上干部集体转业,安置到长春地质调查所任职。父亲11年零10个月的军旅生涯,正营科级军转干部。1953年调任天津华北冶金地质勘探总公司供职,1956年4月调任驻地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冶金勘探515地质队履职,1961年遭政治迫害,蒙受冤情,回乡务农。1981年沉冤得雪,恢复原职,1985年10月到龄离休,1997年12月15日,农历冬月16日、周一,父亲患上肝癌,医治无效不幸病故,享年7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久经沙场,身经百战。1944年9月,在一次筹措军需物资任务时,与日军遭遇,被日本兵投掷的手雷炸伤右脚,从此落下终身残疾,系二等甲级残废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我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历次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荣膺【共和国人民功臣】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我的父亲性格沉稳睿智,心胸豁达,光明磊落,待人真诚,有着传统老派的美德,父亲是个充满正义感、充满人情味的人。男子本强,为父则柔。父亲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子女面前是慈父亦是良师益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母亲李敏安,祖籍广东省.梅州市。1925年11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一个小职员家庭。母亲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排行老大。母亲毕业于辽宁省女子国高,善女工、烹饪、以美丽的刺绣、精巧的针织而见长。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礼,为人谦和,具备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文化韬略的贤惠妇人。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她老人家的性格刚强智慧。母亲在闲暇之余,经常教我们识字画画、唱歌跳舞,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兄弟姊妹们一生受益匪浅,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人品出众的母亲,是我们莫大的幸福、骄傲和光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五、周一,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病故,享年91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父亲和母亲不仅对我们兄弟姐妹寄予厚望,而且教育有方,总是教导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好好学习,而且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一生都不要忘记这十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我们始终牢记父亲和母亲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和母亲生养了七个子女,依次是:长女邸翎、次女邸翔、长子邸刚、次子邸强、三子邸伟、四子邸红、三女邸鹏。现如今我们均已退休,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衣食无忧。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生中能得到父母的爱就是最大的幸福。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百善孝为先,子孝天地行。父母的音容笑貌和所作所为,永远鞭策着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铭心刻骨,今生今世无以为报,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儿女,再续尘缘,报答父母的深情厚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41年12月至1952年12月)</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41年冬天,父亲与本村白氏清欠债务时,双方发生纠纷,并爆发肢体冲突,致白氏受伤。起因是白氏仗势欺人,恶意赖账,连续多年拖欠货款,白氏有个舅舅,残暴蛮横,欺善扬恶,为乡亲所不齿,给本村妇女儿童带来巨大的恐惧和痛苦,当地百姓颇受其害。白氏的舅舅得知其外甥被打伤,扬言非要打断父亲的腿,为其外甥报仇,父亲畏惧白氏舅舅的恶行,被逼无奈,只能背井离乡,从此开始了漂泊流离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2月,父亲在绥远省.归绥市(今内蒙自治区.古呼和浩特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投身革命,矢志报国。入伍后,因父年少,为人机灵,天资聪颖,再加上读过三年私塾,是那个时期稀有的文化人。父亲酷爱马匹,骑术娴熟,求知欲强,是一个志趣广泛的热血青年,颇受首长青睐,破格提拔父亲做了通信员。父亲丝毫不敢懈怠这份职责,勤勤恳恳,严于律己。首长经常把重要的任务交给父亲独自去完成,实属难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历练了父亲的素质和能力,给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父亲之后一直享受干部待遇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父亲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意味着能在更多的岗位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多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3年9月,因父亲能力出众,被抽调到晋西北军区一支刚组建不久的八路军武工队,执行筹措军需物质的任务。父亲讲,为了筹措军需物质,经常乔装深入敌战区执行任务。有一次进入大同市执行任务时,被日本宪兵特务跟踪,情急之下,父亲躲进一家澡堂才得以脱身。1944年春季,父亲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执行押运军用马匹任务,在押运途中,经过内蒙古商都县境内时,遭遇了一小股日军的骑兵小队,父亲和战友们机智勇敢的击毙了日军,并截获了六匹战马,圆满地完成了押运任务,受到了部队首长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4年9月,父亲在内蒙古卓资县境内筹措军需物资时,与日军遭遇,被日军投掷的手雷炸伤右脚,导致右脚面骨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治愈,右脚里的弹片始终没有取出来,从此落下终身残疾。父亲脚伤未愈,就请战回归部队,跟随部队转战山西大同、怀仁、朔州等晋北地区,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继续抗击日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全世界人民的同仇敌忾下被打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中国人民历经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3500多万同胞伤亡,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为了护我河山,千千万万个少年儿郎拜别父母,走向了由鲜血浸染而成的战场。而今,硝烟散去,警钟长鸣,我们要永远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日本投降后,中国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蒋介石集团企图独吞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残害无辜百姓,中国内战全面爆发。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父亲放弃卸甲归田,荣归故里,毅然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和战友们继续并肩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46年1月至9月,父亲参加了解放大同、集宁战役。此役期间,父亲所在部队的番号于1947年3月,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建制。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进攻延安,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为了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父亲所部奉命西渡黄河,执行掩护党中央机关的转移任务。延安保卫战结束后,参战部队排级以上干部,荣膺【共和国人民功臣】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48年2月至4月,父亲参加了解放宜川战役和宝鸡战役,之后部队驻防陕西省宝鸡市。直到1949年2月,父亲所部奉命增补到第一野战军序列,在某团团部后勤处任职(连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当天,300余名国民党残兵败将,逃上具有“天下第一险”之称的华山,企图依靠华山天险负隅顽抗,父亲所部奉命追击,在当地老乡的指点和大力支援下,一举歼灭了敌人,解放了华山。1949年7月,父亲所部在扶眉战役结束后,转战甘肃平凉、泾川、静宁等陇东地区,执行清剿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作战任务,战绩斐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49年9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全军抽调文职干部,支援东北野战军,父亲也在抽调的干部之中,被抽调到第四野战军第42军司令部后勤部任职(正营科级),部队移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解放军则乘胜追击,从胜利走向胜利,解放了除台湾省等岛屿外的全国领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打败了蒋家王朝,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喜笑颜开,首都30万群众欢欣鼓舞,聚集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战云密布,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中央军委紧急下令第42军迅速恢复作战状态,为保家卫国,父亲征尘未洗,再披战甲,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毅然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比兄弟部队率先三天从吉林省.辑安市(今吉林省.集安市)秘密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向长津湖地区集结,与兄弟部队汇合,并迅速投入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在朝鲜战场血拼两年多,屡建功勋,一共参加了五次战役,其中包括:长津湖.黄草岭阻击战、西线穿插战、踏平汉江战役、东线横城反击战、西线防御战。共歼敌2.8万余人。其中,第一次战役的长津湖.黄草岭阻击战,是第42军建军以来最辉煌的战役,一战成名,被载入史册,成为主力作战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父亲讲,由于部队入朝紧急,没有做好相应的御寒措施,再加上当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寒潮,还未开战就有很多战友被冻死,活下来的战友们也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即便如此,战友们依然坚守在阵地上,没有因此而退缩。父亲讲,他曾多次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冒着美国军机的狂轰滥炸,给前线部队运输后勤补给,每次都有战友壮烈牺牲,为国捐躯,长眠于异国他乡。父亲说:打仗不但要靠勇气和意志,还要靠运气,父亲从上战场那一刻起,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从没想过活着回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52年10月,朝鲜战争进入收尾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吴瑞林率部凯旋回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将军举行宴会,为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全体将士送行,成为我军的楷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战争抗美援朝是我国历史上不可不说的一战,在中国人民心目中,这是一场利国之战,也是一场胜利之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永载人类战争史,那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撗扫一切强敌的革命英雄主义会象基因一样,植入中华民族肌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1952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回国后,部队番号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一部分部队进驻辽宁省营口市。同年11月,经部队首长介绍,父亲和母亲在辽宁省营口市喜结连理,恩爱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52年12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排职以上干部集体转业,转业后,父亲被安置到东北长春地质调查所任职。结束了长达11年零10个月的军旅生涯,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给父带来了很多荣誉,也带来了很多伤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天”。硝烟是最熟悉的朋友,子弹是最忠诚的伙伴,硝烟和子弹是父亲无悔青春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身边的战友都是陌生的面孔,因为那些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前后继,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1952年12月至1976年12月)</b></p>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父亲调任天津华北冶金地质勘探总公司任职。因父亲在军队长期从事后勤物质供给管理工作,资历深厚,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专业素养令人钦佩。在天津华北冶金勘探总公司总部备受瞩目,深得总公司领导的欣赏。</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为了加强基层管理,总公司领导调任父亲前往驻地在河北省唐山市的515地质队,主管物质供应管理工作。在任职期间,父亲恪尽职守,大公无私,经常深入勘探第一线,关心职工诉求,为职工排忧解难。期间,有职工向父亲反映:地质勘探一线职工经常加班加点,由于粮食供给不足,经常饿着肚子进行勘探作业,影响勘探进度。一线作业班组负责人和职工代表曾经多次向时任领导汇报此事,可这位做派蛮横的时任领导,对职工的诉求熟视无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问题一直得不到落实,广大一线职工敢怒而不敢言,怨声载道,引发了一线职工的不满情绪。父亲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甚感忧心,立刻与时任领导商榷,呼吁他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尽快给一线职工增加粮食供给,提高生产效率。不料,这位横行霸道的时任领导,却勃然大怒,怒怼父亲,口出不逊,言词不堪入耳,横加指责父亲激化职工矛盾,破坏干群关系,干扰生产秩序,政治觉悟模糊。双方各抒己见,针锋相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父亲始终坚信人民至上,据理力争。此事在515地质队内部沸沸扬扬,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总公司领导的督办下,那位时任领导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评教育,此事最终得以落实,一线职工拍手称快。</p><p class="ql-block">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是“左”倾冒进的产物,由于那些不切实际的瞎指挥泛滥,高产风、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很多地方开始放卫星,一亩地几万斤产量,可谓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三年五年赶英超美的影响下,这股风刮到了各行各业,致使众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说实话办实事要担很大风险,那位心胸狭窄的时任领导自从与父亲发生争吵之后,脑羞成怒,与父亲积怨成仇,把父亲视为他仕途中的绊脚石和眼中钉、肉中刺。为泄私愤,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各种场合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公然煽动群众,用不光彩的手段栽赃陷害,把父亲所做的一切都进行污蔑与丑化,并打上政治烙印,在工作中,处处设置障碍为难父亲。</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在一次运输勘探设备和仪器仪表的途中,遇到了暴雨,父亲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顾脚部旧伤再度被感染的风险,在暴雨中用身体遮挡雨水,导致装在上衣口袋里的报账凭证被雨水浸泡,无法按时向财务科报账。父亲在第一时间就与时任领导和财务科负责人做了汇报,并商讨了补救措施。可这位阴险狡诈的时任领导一手遮天,根本不给父亲补救的机会,却罔顾事实,借题发挥,在背后捅刀子,诬陷父亲挪用公款,故意销毁报账凭证。时任领导怂恿一小撮利益捆绑的关系户,一起助纣为虐,狼狈为奸,趁机跳出来写大字报,捏造谎言,以讹传讹,煽动不明真相的干部群众跟风炒作,企图利用群众的呼声,割裂父亲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他们苟且私刑,持续轮番对父亲实施疯狂的极限施压和胁迫,使父亲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迫害。他们嚣张跋扈,无所不用其极,明目张胆地把单位视为他们兴风作浪的堡垒。</b></p> <p class="ql-block"> 以来 亘古,任何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公众人物,就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群众有怨言,受指责,被冤枉都是不可避免的,倘若得罪了心怀叵测之徒,厄运就会跌宕而至,为日后埋下祸端。</p><p class="ql-block"> 1960年12月,父亲被迫调离物质管理岗位,另任他职。</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515地质队强行给父亲扣上了“对国家粮食政策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的帽子,并以此为幌子,变本加厉的对父亲进行大肆迫害。同年4月,515地质队时任领导荒谬的决定:撤销父亲的一切职务,开除公职,并勒令父亲携家中妻儿限期离开河北省唐山市。否则,将采取强制驱离措施,他们穷凶极恶,将无辜的家中妻儿添加到被打击迫害的行列,这种抄家灭族式的残忍手段,有悖天良。面对突然袭来的劫难,父亲内心郁愤不平,感到五味杂陈,无法承受这样的决定,但又无能为力。父亲意识到政治运动的残酷性,在那个百口莫辩的年代,父亲只能默默忍受,保持沉默,以待来日。然而,父亲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保持一贯的坚韧和尊严,以温和的恣态面对人生的波折。</p><p class="ql-block"> 作为单位管理人员,不论职位高低,理应以诚相待,彼此尊重。因此,父亲主动找到时任领导,希望双方增加理解和支持,修弥互信,缓和双方紧张关系,奉劝他改弦易辙,摒弃前嫌,撤回处理决定。可这位心胸狭窄的时任领导,为了扫清障碍,态度强硬,丝毫不知悔改,断然拒绝了父亲的好言相劝,执意把父亲欲置于死地而后快。</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政治运动一场接一场。“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左右铭;政治挂帅是重中之重;“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耳濡目染;动辄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成为令人捧腹的趣谈。为了攫取一己私利,利用政治运动铲除异己,打击报复他人,是一小撮跳梁小丑们烂熟于心的政治手段与套路。</p><p class="ql-block"> 1961年夏,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失去了工作,家庭生活失去保障,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四处奔走寻找工作。几经周折,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于1961年秋,我们家搬迁到辽宁省、盖县、上河寨乡、马家沟村安家落户,从此开启农村生活模式。</p><p class="ql-block"> 马家沟村的马氏家族势力庞大,村里的重要岗位都被马氏家族统治,当他们得知父亲的资历后,忌惮父亲有朝一日会取而代之。然而,父亲将过往的是是非非,早已烟消云散,无意再涉足领导职位,只想过安安稳稳的农村生活,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可马氏家族却不以为然。从此对父亲及家人的态度急转直下,隔三差五对我们家搬弄是非,令我们全家人不堪其扰。</p><p class="ql-block"> 1962年春,无处可去的父亲,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到伤害,无奈之下,我们家只能再次迁徙,投靠我的祖父,来到父亲的第二故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全胜局村,寻求家乡亲人们的庇护。父亲少小离家,已经22年没有与亲人相见了,只是没曾想居然以这种方式与亲人相见,令人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这次迁徙,有我和我二姐、二弟和三弟。因为我母亲身怀六甲,为了让我大姐顺利完成学业,大姐继续留在营口市大舅家完成学业,故此没有与我们同行。由于我们年幼,对当时发生的情景记忆模糊,只记得我们坐了好几天火车,来到一个既亲切又陌生的地方。我们这个从唐山市落难下来的家庭,早已一贫如洗,何时才能结束这种颠沛流离的困境,家庭前景堪忧。</p><p class="ql-block"> 父亲战功显赫的传说,在家乡早已口口相传,家喻户晓。乡亲们得知父亲遭到政治迫害,沉冤返乡,令乡亲们感到唏嘘不已,为这样一位多年征战沙场,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共和国人民功臣蒙受不白之冤,感到困惑。</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乡政府和百姓对父亲知根知底,父亲不但没有被孤立,反而受到特别关照。因为父亲是二等甲级残废军人,按照国家政策,家乡政府每年给父亲发放50元的残废军人抚恤金,每个月补贴7元钱的医疗处方费,还给我们家新建了两间土坯房,分了三亩自留地。父亲因伤致残,旧伤经常复发,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乡政府安排父亲在大队林场做护林员,偶尔受邀去学校宣讲战争年代的红色革命故事,为中小学生做爱国主义教育,受到校方的赞誉。父亲经常回忆战争年代的艰辛和牺牲,也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记得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述亲身参战的故事,父亲那深沉的嗓音总能把我们带入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那一年,我二姐九岁,我七岁,二弟五岁,三弟三岁,我们姐弟四人随父亲一起生活,二姐负责洗衣做饭,还要看护两个年幼的二弟和三弟,我是男孩中的长子,负责挑水,筹措烧饭用的柴火,父亲在大队林场做护林员,整日早出晚归,忙的不亦乐乎。所以,日常生活全靠我们四个未成年的孩子自理,我们姐弟做到了现时代同龄儿童难已完成的家务,实属不易。1964年春季,我三弟突患麻疹,连续高烧不退,我二姐背着三弟四处求医,村子里缺医少药,多亏我二姐的细心照料,三弟奇迹般地捡了一条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964年腊月,久别的母亲,怀抱着未满周岁的四弟,从辽宁省.营口市的姥姥家返回内蒙与我们团聚,骨肉分离,母子重逢,相拥而泣,那种悲欢的感受,每忆及此,痛彻心扉。因为我大姐从入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在全校始终名列前茅,为了确保大姐的学习成绩不受影响,妈妈忍痛将大姐留在辽宁省营口市大舅家继续完成学业。大姐从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毕业,一直与我大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直到结婚。 母亲的回归,辍学一年之久的二姐又背上了书包,走进了校园,实现了二姐继续上学读书的愿望。我们兄弟姐妹在母爱的呵护下,得到了数不尽欢声笑语,我们经常围坐在母亲的身边,听母亲讲那过去的的故事,母亲还教我们唱很多过去的老歌,同时把歌词大意一字一句给我们讲解,使我们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记忆最深的是一首叫做《苏武牧羊》的歌曲,歌诗大意是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劝其投降,苏武坚贞不屈,匈奴没有办法,就让他到北海去牧羝(公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在北海的冰天雪地里,拿着象征汉王朝的尊严和代表他身份的旄节牧羊,渴了就喝雪水,饿了甚至吃铺垫的毡子,就这样,苏武在匈奴留居十九年,持节不屈,至汉昭帝元六年方获释回国。歌曲旋律很美,没有急风暴雨似的激昂愤怒,没有北风凛冽的肃杀,只是一片平和,而这平和之中却蕴藏着无比坚贞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感人之处。每当我想念母亲的时候,就会晿上几句《苏武牧羊》的歌词,以解思母之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加之二姐从小就展露出唱歌和舞蹈的天赋,年仅14岁就被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乌兰牧骑选拨录用(县级文艺演出团体),从此走上了文艺演出岗位,脱离了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成为一名歌舞演员。 曾记得,每逢秋收季节,父亲就率领我们姐弟去自留地收割莜麦,脱粒后,再经过淘洗炒磨等多道工序,至之加工成面粉,整个繁琐过程,我至今难忘。尤其是父亲拉碾子礳面的憔悴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令人心疼。家母烹饪莜面的厨艺虽然技不如人,但我们兄弟姐妹们个个都吃的非常香,那种独特的妈妈味道,永生难忘。 每逢刮风下雨天气,父亲脚部旧伤后遗症就会复发,经常伴有炎症,脓血外溢。后遗症导致双腿疼痛难忍,寝食难安。为了让父亲减轻痛苦,我们姐弟就要轮番给父亲捶腿。深嵌入父亲右脚里的弹片,长达53年之久,使他老人家长期饱受伤痛折磨,父亲坚韧的毅力,令我们竦然起敬。 父亲戎装虽解,但军魂犹在,始终保留着军人本色。把自家院落打理的井然有序,还在院子里建造了一个花池,种了很多花,每逢花开季节,香飘满院。见证了父亲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记忆中的父亲是那么温暖,那么真诚。 1966年12月26日,我们的小妹出生了,那个年代,每增加一口人都会给家里带来很大压力,尽管如此,新生命的到来,给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期待,巨大的幸福感洋溢在我们家每个成员的心里。感谢我的母亲,忍受十月怀胎的艰辛,将可爱的小妹带到我兄弟姐妹中间,和我们一起成长,感谢母亲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付出,相信一定会将母亲美丽纯朴、勤劳善良的基因遗传给我们的小妹。 1963年至1966年,我国发生了一场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四清”运动,从一开始的“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演变成带有政治色彩的“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很多干部被扣上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受到不应有的惩治。 1968年冬,内蒙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深挖“内人党”的政治运动,造成大量干部群众遭到诬陷迫害,有的被致伤致残,甚至被迫害至死。被拘禁、被揪斗、被专政的人数愈来愈多,仅我们所公社挖出的“内人党”就遍及各个角落,几近到了人人自危,无一幸免的地步。父亲对“四清”运动,和“内人党”事件中的错误行为始终心存芥蒂,因父亲亲身体验过整人之苦,冤枉之苦,非常厌恶痛恨整人,对蒙受冤屈的人寄予很大的同情,凭借自己是老八路的影响力,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不顾个人安危,说服专案组负责人,拯救了诸多无辜人士免遭其害。 1966年至1976年,持续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又称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被一小撮臭名昭著的造反派所利用,无数老干部和有识之士被打倒,甚至含冤至死。公检法被砸烂,学校停课,牛鬼蛇神当道,造反派猖獗掌权,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内乱。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是一面面照妖镜,照出了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照出了各地的官风民风;照出了各个领域的妖魔鬼怪。 父亲德高望重,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恃,深受当地群众敬仰,不论公事私事,都愿向父亲请教,父亲是个热心肠,有求必应,从不推脱。那些年,一穷二白的乡亲们给了我们家许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全家人永远铭记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76年12月至1997年12月)</b></p> <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我们兄弟姐妹们都在渐渐长大,有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此,父母倍感压力。农村虽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生活环境毕竟不比城市优越,乡亲们纷纷劝说父亲尽快回原单位伸雪冤情,给自己讨回清白,给子女们创造一个好的前程。</p><p class="ql-block"> 1976年冬,“四人帮”刚倒台不久,父亲原单位的老同事、老战友和职工家属,给父亲写来一封联名信,信中介绍了驻唐山市的515地质队已于1964年春,由河北省唐山市整体迁徙至山西省侯马市。信中说:当年原单位对父亲的处理决定是被诬陷迫害的。经过长期积淀,原单位广大职工家属幡然醒悟,纷纷为父亲鸣冤叫屈,踊跃出面为父亲作证,呼唤父亲尽快回原单位落实政策,讨回公道。</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父亲不愿再提及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本想让那段悲剧随风而去,把真相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职工家属们殷切期盼父亲的早日归来,在乡亲们的耐心劝慰下,父亲和母亲一同踏上了平反昭雪之路。</p><p class="ql-block"> 然而,平反的路并非一帆风顺。1977年春天,我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切按既定方针办”是那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时任领导在原单位耕耘了二十多年,个人影响力根深蒂固,任人唯亲;派系斗争盘根错节,利益捆绑的关系户人多面广;领导班子成员频繁更迭,思想僵化;各部门负责人之间相互推诿,不作为、乱作为,形同虚设;干群关系矛盾交织,乱象纵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平反的路阻碍重重。经过三年多的慢长等待,从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周而复始,充满了挣扎与煎熬。最终在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广大职工家属的呐喊声中,在山西省和侯马市两级人民政府的督办下,含冤负屈近二十个春秋的父亲,终于沉冤得雪。二十年沧海桑田,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当年父亲是中年人,归来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可以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剩余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智与经验。</p><p class="ql-block">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事实证明父亲是清白的。谎言可以掩人耳目,暂时蒙蔽群众,但是,经过时间的积淀,谎言终将被揭穿,真相必将水落石出。</p><p class="ql-block"> 经查:515地质队当年强行给父亲扣的“对国家粮食政策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的帽子是子虚乌有的,是毫无根据的抹黑;处理决定是草率的、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迫害;是一起不折不扣的冤假错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1981年10月,原单位领导向父亲及我们全家人道歉,给父亲恢复了名誉和原职,我们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苦尽甘来,恢复了城市户口,全家迁居山西省侯马市。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感谢乡亲们的鼓励,感谢原单位老同事、老战友和职工家属们的支持;感谢山西省和侯马市两级人民政府明察秋毫,为父亲伸张正义,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仗义执言,勇于担当,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经纬中,充满着坎坷和磨难,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用鲜血谱写了历史,见证了新中国的跌宕起伏,父亲的经历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代人的红色精神的真谛,父亲用忠诚、坚韧和勇敢示范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父亲生前常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值得我们用鲜血和生命去守护”。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革命前辈们的爱国情怀和精神力量,父亲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结语:这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录了那个变幻莫测年代的人和事,叙述父亲经历的坎坷和磨难,以及我们家庭的历史变迁。只是一个轮廓,目的是缅怀我们的平凡而不普通的父亲,追忆流失的岁月和历史,还原历史真相,表达个人观点,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历史悲剧不再重蹈覆辙。虽然历史的演变终于醒悟到,国家发展不完全由政治运动所决定,还得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靠政治生态行稳致远,人民安居乐业;靠治理贪腐,完善法治体系;靠发展经济,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作者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邸刚,男,网名菩提树,1957年7月7日生,祖籍河北省唐县,现居山西省侯马市,大专学历,工程师职称,酷爱文学。博览群书。任职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投集团)。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业,曾参与山西铝厂工程建设、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复建工程建设和甘肃省泾川县大云寺舍利塔工程建设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历任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主要负责人,本企业质量安全科科长等职,获得过国家、省、地、市多项荣誉,2017年7月到龄退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