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进阳明山:万寿古刹(考)</p> <p class="ql-block"> (十) 走近 万寿古刹 </p><p class="ql-block"><br></p> <p>五月下旬,我应友人们之约,再一次登上双牌阳明山,怀着虔诚的心走向万寿古刹那一方净土顶礼参禅和采风。</p> <p> 万寿寺 ( 考)</p> <p> 万寿古刹,原名阳明山寺,是因七祖郑秀峰禅师的坐化而更名,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据清时的《修复碑》记载:“阳明山之所有佛殿,始于宋,崇修于明。所以祀七祖证道于此,显灵于此,受香火于此,盖数百年矣。”</p><p> 明朝希道人诗云:“万岭绕重重,阳明第一峰。白云笼古刹,紫雾拂长松。远见幽岩鸟,时闻上界钟。劳劳人世客,何处见禅宗?"</p><p> 昔《零陵县志》云:“明嘉靖中,僧(郑)秀峰殁,其身不坏,人遂为造寺,远近礼祝"。</p> <p> 万寿寺建造在阳明山主峰绝顶之下南侧的花岗岩石坡上,座东朝西,海拔1357余米,经人工开凿护砌而成。</p> <p> 昔《宁远县志》曰:“铺地银沙,皑如银倾,曦光普照,耀眼生花,信正果之灵山,安禅胜境矣!”</p> <p class="ql-block"> 站在寺前,眼下无限开阔,头顶无垠的蓝天,白云在脚下飘浮,数百里之外一览无余,背倚巍峨高峰,左右山梁逶迤怀抱,脚下一个圆滚滚的山包,人称“二龙戏珠";南面山峰林立,宛如莲花,竹乡林海,尽收眼前;寺后及左侧,是“无树不苔封"旳原始次生林,树形奇特,浓荫如盖;寺前及右侧,丛生的修竹随风摇曳,四季长青,……其环境事幽美,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昔《阳明山志》云:“每岁秋冬,远近士庶登山礼拜者极盛,‘一诚感格,有祈必应',尊称明山得道”。</p> <p> 据1983年的《双牌县文物志》载:“阳明山自(明)嘉靖建寺以后,供奉着郑秀峰的肉体,人称‘活佛’,又俗呼称‘肉身菩萨’,皇赐号七租,焚香参禅的人络绎不绝;文人逸士亦接踵而至,香火十分兴旺……</p> <p> 昔《阳明山志》云:“每岁秋冬,远近士庶登山礼拜者极盛。‘一诚感格,有祈必应`,尊称名山得道"。据1983年的《双牌县文物志》载:“阳明山自明(朝)嘉靖建寺以后,供奉着郑秀峰的肉体,人称‘活佛',又俗呼‘肉身菩萨',号七祖,焚香参禅的人络绎不绝,文人逸士,亦接踵而至,香火十分兴旺……"</p> <p> 走进万寿寺</p> <p> 万寿寺高大恢宏,气势磅礴。山门的对联是双牌县第一位县长王建文所撰,联内点出了“秀峰”祖师和“阳明"山: “秀挺南天瑞霭阳光盈九域 , 峰凌北斗紫烟明烛旺千秋。”</p><p> </p> <p> 拾级而上走进山门,迎面而来的是大雄宝殿。</p> <p> 它的左侧是财神殿、地藏殿,右侧是观音殿、藏经阁,以及僧房、膳食房、香客宿舍及杂房等。大雄宝殿的后面是祖殿,殿内供有“七祖"肉身菩萨。祖师殿后面有一座灵骨塔。殿后西侧是水井及镇水石塔,自宋时这里有了庵殿就有了它,水“花岗岩石缝里渗出,源源不断,昔《宁远县志》载它:"久雨不溢,久旱不枯,凛齿芳颊,日供千人,从无竭";且有祛病健身之功效,被人们广泛誉为“万寿泉神水"。 据介绍,寺内有僧人上100名,单铁锅36口,客被1000余床,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月,善男信女朝拜者按踵而至,特别是七祖佛十月初二诞辰日,香客日以万计,寺内的4口铁钟、1口铜钟接连不断撞击声震荡着远近,焚烧纸钱的铁塔终日蓝烟袅袅弥漫着整个寺庙,呈现着一幅:“明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寺中悬挂着54块金匾,还有20多幅黑漆金字对联。</p><p> 清人罗楚贤的《祖诞诞》诗云:“星辉云灿小阳天,证瞿昙话昔年;卅载精修成善果,一身端座拥祥烟。松心柏节风风霜古,肉髻珠眉面貌全。愿折岭梅遥献寿,慈光长此照三千。"</p> <p> 大雄殿</p><p> 大雄,据《法华经77记载,如来佛祖有一把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的大刀,叫大雄,也是“一切无畏大力士"的意思,后来人们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如来佛祖的“德"号,因而信徒们也就把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大殿称之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万寿寺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高大巍峨。人们仰望那雄奇的殿脊、高挑的飞檐、巨大的朱漆圆柱、无数结构严实的铆榫斗拱,无不为这琳宫梵宇的非凡气氛所折服。更有一幅气壮山河的对联书写在大门两边,那对联道是:“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底 松涛连海气九洲日月在肩头"。 大殿飞檐的翘角不但漂亮、气势不凡,而且还能有效地防风遮雨,其出檐虽长,但并不影响殿内采光。这种收放相济、抑扬结合、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大屋顶建筑风格,给人以庄重挺拔的感着。梁枋和出檐,由三层雕花斗拱承托。斗拱是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特有的构件,由斗拱的木槐和弓形的横木组装而成,纵横交错、层层叠叠,渐次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又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同时还有装饰美化的效果。你看,那飞檐上的图案,风格纤细典雅,生动传神,那精雕细刻上去的龙、狮、虎、豹相互顾盼,神态生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p> <p> 如来佛</p><p> 大雄宝殿神坛上正中,端坐着的是释迦牟尼,一一即如来佛祖。这位被教徒们广泛尊敬为教祖的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公元前6世纪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净饭的长子,大约与我国的孔子同时代。他属于释迦族,名乔达摩;他知识广博,懂文学、哲学、算学,又练得武艺高强,是一个骑射击剑能手。父亲见他相貌伟奇,又天资聪明,就望他长大后建功立业继承王位,成为一统天下的“转轮王"(君主)。 然而他从小就爱沉思,看到现实生活中诸多不平等的事情就感慨万端:见到饥渴困乏的农民还在烈日下耕作,就联想起人生之苦;看到蛇虫鸟兽那弱肉强食惨景,就联想到人世间争权夺利的无情无义;遇见病人的呻吟、衰朽老人及哭丧送葬的行列,就联想到人生总会生老病死等等,从而产生了如何解脱人世间种种痛苦的念头。他知道,凭他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将来继承了王位会是一个好王,手里有权但不能解决这些人世间的难题。于是他毅然放弃,逃到森林里,剃须削发,专心修道,在经过了6年的艰苦修行,他终于彻底“觉悟",成了佛佗(即觉者或智者),后来又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获得了许多信徒,从而成为佛教的创始人。约在公元485年悉达多死后,他的弟子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p><p> 如来,是释迦牟尼的10种称号之一。意思是从妃实之道而来,开创并揭广人真理的人。</p> <p> 观音阁</p><p> 观音阁紧挨着昔日的祖师殿,背倚着原始次生林的大山。阁的大门两边书有一幅贴切对联: 世尊妙相千手千眼愿作舟航过苦海,无上菩提万德万能度尽阎浮有缘人。</p> <p> 万寿寺的千手千眼观音,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都是大慈大悲的表现。</p><p> </p> <p> 传说在很久以前,古印度有个妙庄国王的夫人名叫宝应,她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妙颜、妙音、妙善。妙善心地最善,且立志出家修行,父母不答应,她偷偷逃跑到了百雀寺做了尼姑,父亲得知后大怒,带人把百雀寺一把火烧了,寺内一百零捌位僧尼被活活烧死。于是这一百零名僧尼的鬼魂都到阴间告状,阎罗王就让他们超生为毒蚊,去叮咬庄王以示惩罚。这众僧尼变的毒蚊叮咬得妙庄王遍身长满毒疖、遍体腐烂流脓无医可治、病入膏盲,生命危在旦夕。(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百捌僧尼种毒瘤的传说故事) 一日,一个阴阳先生对他说:“治愈您这病别无他药,只有吃了亲人的一只手和一只眼方可治愈"。站在一旁的女儿妙善一听大喜,高兴地对妙庄说:“父亲,只要能治好你的病,我愿意断手挖眼"。妙庄王听后十分感动,问女儿有什要求?妙善说:“如果父亲的病好了,要还女儿千手干眼"。妙庄王答应了。后来妙庄王的病治愈了,果真就还了她千手千眼。事后妙善修道成功,就成了这“千手千眼"观音。</p> <p> 佛的伟大人格是什么?即人人皆知的8个大字:“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在我国,这8个大字并不常给释迦牟尼如来佛享有,而是专门指观音菩萨,我们对如来佛尊敬崇仰,礼拜贊颂,但对观世音用这8千字,可见尊崇之最!</p><p> 据查考, 观世音在古印度原本是男性,但到了我国却是女身菩萨,而且无可争议也再不可改变,因此用“她”来指称。</p> <p> 观音与如来的“分别”何在?这门专只说一点: 如来的慈悲度人,是从智慧、觉悟上教人破除"一切苦厄、烦恼、颠倒、梦想",这是精神的事情;而观音则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了“实"的成分,即她的特点是“闻声赴难",一一你在苦难中,只要一诵她的名号求救,立即显灵,帮助你脱离急难灾害,此乃当今社会所谓"实际行动”,那就.不只是“精神解脱"了,在民间,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 </p><p><br></p> <p>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这是我国古今千百年来亿万民众的心目中已经形成公认的、不可置疑的事实,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无分老幼男女,也不拘贫富,这样无量无边之巨大的信奉力聚集于一处;且不说古印度众佛中本有此名此义,纵使本无,由于东土中华的信奉力量之所聚,就会凝结显现出这样一位大慈大悲的伟大而亲爱的“慈母佛”精种力量来,用心愿、理想化为“实体“,这种存在就是那一种巨大力量的体现,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闻声赴难“、“解救厄难”,是一般民众所以敬爱她的原因,不难理解,但人们往往忘记了另外一面,一一民众自己其实也具有那么一种大慈悲、救苦救难的胸怀的意愿,所以才能与观世音菩萨心亲意契,获得精神的欣慰与幸福,这是一种非举伟大的“满足”。</p><p><br></p><p><br></p><p><br></p> <p> 观世音菩萨的妙像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之美,也是他处寻不可得的大美!这种庄严、美妙、慈祥、悲悯、博大、亲切,还有普救众生苦厄信心的神情仪态,这就是中华民族之心的心相。</p><p><br></p><p> 财神殿</p><p> 在别的地方叫善财殿。“财神殿"是当地人的俗称,其进出大门写有一幅对联: 圣神如在敬之岂谓无闻,凡人诚心叩之必然有应。</p><p> 在坐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右前,有一个善财童子。据《华严经.探玄记》中说:他“出生于福城",由于前世行善积德,“落脱时宅内涌现出无数的珍贵宝物",故父母给他起名"善财童子"。</p><p> 一天,文殊菩萨在福城说法时,看见此童神异,就指引他看破红尘,要视珍宝如糞土,并要他参拜五十三(即“良师"),以求得成佛的“一切智”。善财童子听了欣喜雀跃,当即南行,不畏艰险和千难万苦,对善知识一一参拜。当他参拜到第26位即鞞瑟落居士时,居士告诉他南方有海岛,有补怛洛迦山(即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在印度而海岸,此处有菩萨,名观音。可是,南海恶浪滔天,寸步难行。此时海边出现一只小船名叫“慈航普度”,观音变成船上的船工对他试探说:"船小风浪大,此去九死一生,你还是回去好“。善财心诚志坚,执意要去。船在海上航行,海浪几乎把它卷入海底,他亦毫无畏惧。当渡过风浪之险,又有一青面獠牙的夜叉从天而降威胁他,他还是毫不动摇,一如既往,终于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在参拜第27位时见到了观音,成了“天耳通",学会了辨别是非正邪的佛家本领,前后又在观音的引导下,含辛茹苦继续南行,参拜了弥勒、普贤等26位良师,最后终于得道。</p><p> 一一这是一个佛教故事,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p><p><br></p><p> </p> <p><br></p><p> 地藏殿</p><p> 佛教画像中的地藏菩萨仪相不同于其他菩萨。万寿寺的地藏菩萨剃发戴帽、着袈裟的僧侣形象。</p><p> 地藏菩萨也是大乗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这里,仰瞻他结跏跌坐,右手持锡杖,表爱护众生,也表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愿。有的寺庙也有立像。又有的在像的两勇侍立一比丘、一长者像。据考,这是因为在唐代有一位新罗(现在的朝鲜)王子出家名金地藏,来到安徽九华山,受到当地富户闵长者的供养;闵长者的儿子从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金地藏黯忽而灭,甚为神奇,后人便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p> <p> </p><p> 黄金樟弥勒佛</p><p> 万寿寺有一座世上稀有、珍宝级的弥勒佛。 它是用缅甸黄金雕作而成。</p><p> 缅甸黄金樟(又名山香果)是生长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种极稀有的阔叶乔木。其中,以缅甸进口的为上品。它是缅甸三大国宝(玉石、黄金樟、柚木)之一。</p><p> 弥勒佛是宽容、乐观、自由自在、和气生财的象征。</p><p><br></p><p> 树化玉</p><p> 玉化树,产于缅甸,经历亿万年沦桑演变,为玉化了的硅化木,被称作“植物舍利"。黑色树化玉力主镇宅、避邪、保平安之功。</p><p> 阳明山万寿寺内的树化石成自然山形,经去皮打磨后,现黑色玉质;高1.625M,恰为阳明山海拔1625M的千倍缩影。细观此石,仿若置身于阳明山间,山高谷幽、石怪峰奇、秀竹滴翠、流泉飞瀑,可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丈盈之间,宛若进入鸟鸣山更幽"的人间仙境,尽享阳明山风光。</p> <p><br></p><p> 祖师殿</p><p> 据考,阳明山有佛教始于东汉,鼎盛时有大小寺庵108个,最早的自云寺遗址尚存。据相传记载,宋时,有18个和尚在神仙的点化下烧丹炼汞,铸造出了一口响彻千里的大铜钟,被封为“十八真人”;至明朝,先是妙竹公主在山上的歇马庵“烧丹炼汞,白日飞升",被正德皇帝赐封为“易德仙姑";到嘉靖年,有道高僧郑秀峰禅师坐化成肉身菩萨,被封为佛教“临济正派"的七祖”,自此名声大振中华大地传扬海外,远近士庶.登山礼拜者极盛,一举成为中华佛教圣地,尤以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数省香客礼拜者为甚。清人杨杏诗云,“五百年前佛始奠,终有名山万古传",足证其香火鼎盛,经久不衰。</p><p> 清朝刘锡宝写诗贊叹:衣钵传来第七人,名山飞锡契元真;持将石洞长生诀,留得金刚不坏身;莲萼芬芳仙有骨,银沙璀璨地无尘;遥遥东望天门里,云气空濛护法轮。</p><p> 昔《宁远县志》云:“阳明山,名山也……祖师道场在焉”!这里的“祖师"指的就是七祖郑秀峰佛爷。-清光绪二十六年桂月重刋的《阳明山.祖爷岩志》载:“真身数百余岁,定台一点难传,普荫大千世界,云霞供养无边”。</p><p> 清人蒋珠的《漫吟》诗云:寿佛永州产,秀峰永阳生;湖湘灵淑聚,先后道默成。真身同不毁,本心同一清;所贵来参者,只在远俗情。满腔利欲炽,何为净土行;足茧亦已劳,山鸟笑营营。</p> <p> </p><p> 万家朝</p><p> 古《南屏晚钟》诗云:</p><p> “晚来钟起度南屏,每觉清音入渺冥;境隔红尘无俗韵,风生宝殿耐闲听。声留槛外迷茫月,响动林端冷淡星;最是禅心幽静处,与君补读架前经"。</p><p> 阳明山上的钟声是最响亮的。宋时,18真人锻造出了一口响彻千里的大铜钟,名叫南屏晚钟;明朝,妙竹公主敲响了“白日飞升"的佛宫梵钟;七祖郑秀峰佛爷的钟声让这里成为一片佛教圣地,数百年来香火鼎盛!如今万寿寺每日里香烟缭,那“噹噹,噹……”的大钟撞击声不断,震荡山谷,让你老远就能听见。</p><p> 自秀峰祖师坐化以来,肉身俨然金刚,宛若如生,真灵不灭,一诚感格,有求必应,阳明山成了中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万寿寺的香火更是一直旺盛不衰,每年的农历自七月至十一月底,全国各地的香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且大多又藉揽胜者,每一天都在千人左右。更有甚者,还有一部分善男信女者,尽管他们明明知道如今交通便捷,到万寿寺不需要走一步路,也不是他们掏不出那几个车票钱,但他们仍然是在家里就带上了一个草铺团,在老远的山下就开始了三步一跪、七步一拜,直至来到山门,那种虔诚的程度,那种信仰的毅力,让你自觉汗颜! 特别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二这一天,是七祖佛爷的诞辰日,万寿寺聚集了上万人之众的善男信女,在这一个白天和晚上,他们中不但没有任何人食荤、乱说话、乱做事、还不能睡觉,不然就是对佛爷的不虔诚,你所祈求的事情就不显灵。……阳明山和这万寿古刹,确是人们心里真正的“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的乐山净土!……</p> <p class="ql-block">1//</p> <p> 陈春林</p><p> 2020,6,20,补充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