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拍一张美美的照片而来

绒花 《从医随笔》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千户苗寨的一场大火,让我坚定了去看看不再后悔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nbsp;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集地,位于黔东南的大山深处。她四面环山,中间夹着穿过整个山寨的白水河,十座的风雨桥横跨河上。河水两侧沿山体而建的吊脚楼已经成片,层层叠叠,各式各样,吊脚楼间是拾级而上的山间小路,处处体现着苗寨的特色。这样一幅山景图,无数次的显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这幅美景,我们终于来了。&nbsp;</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了山上一处有独立观景台的民宿入住。</p><p class="ql-block"> &nbsp;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来到观景台,远眺晨雾中的苗寨仙境。远处的群山笼罩在迷雾中,不知是雾气还是炊烟,在山间中缓慢地升腾着,一片云蒸霞蔚的景色。对面山上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山寨一片宁静,一天的喧闹还没开始。我们沿着古老的石板路下山,眼前的山寨随着我们高度的下降,展现出不同的景色。来到河边,白水河清澈见底,流水潺潺,美丽的风雨桥展现在我们眼前。空气中弥漫着蒙蒙的薄雾,打湿了地面。抬眼回望,沿山体而建的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显得更加陡峭。据当地人讲,传统的吊脚楼全部是木质的榫卯结构,现在会这样技术的匠人越来越少,工艺几近失传,如今的建筑融入了一些诸如水泥等新的建筑材料,屋体更加坚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河边的木栈道前行,河上的每座风雨桥各具特色。过去风雨桥有象征“飞龙绕寨,以保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如今这些桥成为人们遮风避雨,休息纳凉的场所,也成为年轻人对歌,互诉爱意的地方。来到一号风雨桥坐落的地方,这里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山坡上层层梯田,一条小溪从山脚下流过,浇灌着河边的稻田。远处的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好一片田园风光!这不就是我寻找的山寨美景吗?</p> <p class="ql-block">  苗寨带给我的还有对苗族文化的好奇。古街的一处不起眼的山寨门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进入山门,是一条石级小路,这里的石板路更加崎岖,保留了更多的原汁原味。我们沿着路边“鼓藏头”的指示牌一路向上攀爬,想去一探神秘的“鼓藏头”。鼓藏头的家位于山顶,院子里比较显眼的地方是一处卖苗药的药铺。里面有一位姑娘正在和店主交流,像是在求医问药,后来我们向这位姑娘了解到,这位店主人即是“鼓藏头”。我们所住客栈的服务员曾介绍说,古藏节十三年举行一次,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鼓藏头就是掌管着全寨的各种民俗事物,也被称为“苗王”。我们环视了一圈鼓藏头家的院子,院落较大,也较方正,干净整洁,正屋房门紧缩,旁边的几间楼房也开起了客栈。</p><p class="ql-block"> 离开鼓藏头家,沿原路下山,沿途看对面的山上,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屋顶上,山顶显露出蔚蓝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领略了山寨清晨的美景,有云有雾,有山有田,有水有桥,每一次转身都让我惊诧,每一次回眸都让我意犹未尽。&nbsp;我们把美景一一收入镜头,可惜的是,我们携带的单反相机意外摔坏了,只能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瞬间,还是感到些许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服装、刺绣、银饰、歌舞、建筑都有他们自己的符号,表达着自己的文化,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嘎歌古巷就是这样一个展示苗家文化的古街,这里有蜡染,古老的手工银饰,雷公山茶等,这里浓缩了许多苗族的文化,保留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nbsp;短短的一天时间,苗寨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但他神秘的面纱仅仅掀开一角,我们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这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nbsp;以后的日子里,每一次翻开画面,都会是一次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