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年级上学期是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单元的重难点是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掌握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的方法,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课标》指出,图形的测量教学应引导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创设测量课桌长度等生活情境,以便学生可以亲身参与测量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比较深刻的认识长度单位,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米尺并进行测量,这有助于他们对长度单位量感的形成。</p> 一、制作米尺 <p class="ql-block">材料:木板、硬纸板、纸箱等</p><p class="ql-block">要求:在一个面上的1米中画出100个1厘米,另一个面上的1米中数出对应的10厘米涂色,形成10段色块。</p><p class="ql-block">注意:制作米尺一定是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做一把不成功,就再做一把。不能让别人帮忙。</p> <p class="ql-block"> 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自制米尺既考验了专注力,又是对毅力的挑战。在制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100厘米就是1米。制作时还要很心细,稍微不注意,格子就画错了。</p> 二、用米尺测量班级中的物品 <p class="ql-block"> 一把把精心制作的米尺,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测量类概念的学习,离不开测量体验。米尺制作完成,当然要去疯狂测量。</p> 三、用米尺在家测量 <p class="ql-block">马浩喆</p> <p class="ql-block">黄梓栩</p> <p class="ql-block">陈钰</p> <p class="ql-block">靳寒雪</p> <p class="ql-block">成依诺</p> <p class="ql-block">郭子一</p> 四、特色作业 <p class="ql-block"> 测量结束后,适当的记录也很重要。画一画,写一写。这样做即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不应局限于书本,更应该融合于生活。自制米尺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动手实践的兴趣,增强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测量长度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