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福建泉州

花花牛

<p class="ql-block">  泉州市,别称“温陵、刺桐城、鲤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中国台湾地区隔海相望,毗邻厦门、莆田、福州等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陆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度541千米,海岸线长度居福建省第四位。截至2022年末,泉州常住人口887.9万人,下辖4个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泉州市庄府巷2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地理</span></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位于东经117°35'04"~119°01'38",北纬24°30'43"~25°56'45"。东与中国台湾地区隔海相望,南与厦门市接壤,西与漳州市、龙岩市毗邻,北与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9.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8.6千米,陆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541千米,位居福建省第四位;海岛海岸线长117千米,位居福建省第二位。泉州市有岛屿270个,主要岛屿有惠屿岛、大百屿、大坠岛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方言</span></p> <p class="ql-block">  泉州市汉语方言属闽语闽南片泉漳小片,闽南片本片方言有以下显著的共同点:一是都有[b-l-g-]三个浊音声母;二是一般都没有撮口呼韵母;三是古泥、日、疑三母有些字的白读音是[h-]声母,如“年、箬、耳、蚁”等;四是把“丈夫”、“妻子”分别叫“翁”“某”,把“今天”叫“今仔日”,“自己”叫“家己”等。泉漳小片的重要特点是有[-m-n]等三套鼻辅音韵尾和[-p-t]等四套入声韵尾。</p><p class="ql-block"> 泉州话是闽南语的代表性方言之一,形成于魏晋以前,历史上几次人口迁徙是泉州话形成的重要原因。闽南方言因其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的特点,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活化石”,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中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特点的方言。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许多跟上古汉语相同或相似之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古音特征,例如上古汉语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古多舌音”等。还有古色古香的语词传承 ,仅《水浒传》中的“精肉”“旧年”“路头”“面桶”等词,仍在泉州方言中使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人文</span></p> <p class="ql-block">  泉州历史悠久,距今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泉州境域内就有人类聚居生活。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形成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泉州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唯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文物保护单位。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基督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此外,泉州南少林寺是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武术文化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泉州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3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其中,“泉州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个遗产点涵盖10个县(市、区),管控区近200平方千米,是少有的城市类世界遗产。此外,泉州还保留着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戏曲文化遗产。泉州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城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泉州旅游业利用自身优势,以“海丝”文化史迹旅游、工农业旅游、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题,打造特色地域旅游。拥有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台缘博物馆、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一大批著名的旅游景点。[253]2023年5月,泉州市被列入“十大旅游向往之城”榜单</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1年3月,泉州市有清源山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开元寺、惠安崇武古城、安溪清水岩、德化九仙山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4处,泉州森林公园、石狮永宁古卫城、南安凤山寺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1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8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源山风景名胜区</span></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福建省泉州市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属闽中戴云山余脉,山脉绵延20千米,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北郊,晋江下游东北岸,海拔615米,总面积6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海拔615米,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东起华侨大学,西至九日山,南起大坪山,北至大阳山,东西约13 千米,南北约11 千米,整个清源山为一环状山脉,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千米,福州市196千米。</p> <p class="ql-block">  清源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景区内植物茂盛,植被稠密,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地貌,以海拔高低分为低山、丘陵、台地、平原4种类型。清源山风景区主要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三大片区组成,景区融石刻石雕、海交、宗教、建筑等历史文化与奇石、泉瀑、山林自然景观于一山,主要景点有老君岩、清源洞、九日山祈风石刻群、伊斯兰教圣墓等。</p><p class="ql-block">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于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上榜建设部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景区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p><p class="ql-block"> 老君岩造像位于清源山南麓,始造于宋代,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整个石像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是雕刻而成,石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目远视,两耳垂肩。1988年老君岩造像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台岩</p><p class="ql-block"> 南台岩因位于右峰之巅,清源洞之南,故名南台岩,崖壁上镌刻着“空中台阁”“天子万寿”“水石名区”等摩崖石刻。“南台夕照”是清源山一大胜景。南台岩除地势险要,岩石兀立的自然景观外,而且是一处三教合一的景点,儒教的魁星阁、道教的三清殿和佛教的大雄宝殿一字排开,相距不足一公里,体现了泉州多元宗教的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天湖</p><p class="ql-block"> 天湖位于清源三峰峡谷,古为紫泽洞,现为清源山的蓄水工程,海拔高368米,大坝高30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顶长140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2万平方米。天湖前有座访仙桥,古人认为走过此桥便可寻访到仙人了。坝下岩壁上,则留有宋代的摩崖石刻“紫泽洞天”和“紫泽洞天碑记”。相传唐八字真人蔡如金、五代金门羽客谭哨、明代名道董伯华皆曾隐此修炼。</p> <p class="ql-block">虎乳泉</p><p class="ql-block"> 简称乳泉,位于清源天湖北畔,原名孔泉。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中流出,注人一方形石孔中。泉畔石上题刻众多,有 “孔泉”“虎乳”“卷石勺水”及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等。据传古时山中有虎仔曾以此泉代乳,每日饮用,健康长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元寺</span></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长300米,坐北朝南,由主轴线建筑群、东翼和西翼三个部分组成,主轴线建筑群主要包括紫云屏、天王殿、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东翼建筑群包括檀越祠、释迦应迹馆、泉州佛教博物馆及弘一法师纪念馆,西翼建筑群有五观堂、佛慈安养院和水陆寺。开元寺整体建筑布局整合严谨,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要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主体建筑修建于1925年,呈现出三间三进呈方形的“悬出式”建筑形式,面积共427.7平方米,天王殿内设有密迹金刚与梵王,与其他寺庙雕塑的四大金刚有所不同,被称为“哼哈二将”,殿内门上悬挂“大开元万寿禅寺”匾额,两侧柱子上有弘一法师亲笔书写的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美食</span></p> <p class="ql-block">  面线糊(mī-suànn-kôo)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p> <p class="ql-block">  烧肉粽是福建特有的地方传统名吃,起源于福建泉州。烧肉粽在福建许多地区均有制作。烧肉粽历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润不腻,精工细作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  牛肉羹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属于闽菜系。常见的有泉州牛肉羹,石狮牛肉羹及西湖牛肉羹。牛肉羹做法简单,可在家自创别具一格的新式牛肉羹。</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地理作业 由 王川豫</p><p class="ql-block"> 马苏彤</p><p class="ql-block"> 李艺诺</p><p class="ql-block"> 于顺博</p><p class="ql-block"> 郭政博</p><p class="ql-block"> 陈怡孜 共同完成</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