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青的无奈

高宝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实话实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为了渐行渐远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不得不去的无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8年9月份,市里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了“知青安置办公室”(简称知青办);学校已也开始传达“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安家落户”的文件精神。面对号召,学生们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争先恐后、抢着下乡的,有找各种门路、想各种办法,拖着不去下乡的;这两种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随大流,由学校组织敲锣打鼓、分批次送到农村去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属于“争先恐后”的那一部分。&nbsp;</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是我们觉悟有多高,而是我们年龄大、考虑的多。铜川市当时只有一所高中,每年毕业三个班,共120人。我们1966届、高三的学生,已经毕业两年多,都20岁以上了,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大的一批。我们意识到:一是非得下去不可了,二是有可能要在农村待一辈子(因为,64年下乡的那批人一直还在农村);即便过几年招工,我们恐怕也没有机会,我们没有年龄优势,因为我们身后有5届比我们年龄小的学弟、学妹,他们最小的当时还不到16岁。(直到70年年底,才开始有招工返城。71年之后下乡的知青,就没有“要在农村安家落户”的顾虑了。)我们想“既然必须下,还得要安家,那晚下就不如早一点下了。”因为,学校说“早下可以自己选择条件比较好的生产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不但存在城乡差别,生产队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市郊“蔬菜队”最好,和市民一样吃商品粮,一个工能合2块钱左右(相当于5级工的工资);偏远山区生产队,一个工只合1毛多钱;两者相差十几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找到“市知青办”了解情况。对于我们打算带头下乡他们表示支持,不过,市区不能安排,可以去下面的镇(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的托词、策略)。他们推荐去离市区15公里左右的红土镇,说那里通火车,镇上也有蔬菜队。我们拿了“派遣证”,就赶去红土公社,找到离镇子最近的孙家贬大队。这个大队共分五个小队,其中1队、2队、4队是蔬菜队,一个工约合1块5毛,还不错;可是,这三个小队不是接收了社员的亲朋好友,就是有同学已经捷足先登,不再收人了;剩下的是挨着火车站的3队,和离镇子五里多地山沟里的5队;5队不但交通不便,一个工仅合2毛钱。没办法,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个工约合八九毛钱的3队——“肖家渠”。1968年10月18日,我们仨成了第一批来到村里的知青,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人迎接,我们随即参加了收秋,开始了“接受再教育”的社员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中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进入高潮。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口号阵阵,各个学校将一批批知识青年送到农村。有的人兴高采烈“这一下自由了,爹妈再也管不住自己了。”;有的人满怀憧憬、梦想着“桃源胜境”;有的人忐忑不安“前途未卜、前路茫然。”有的人眼泪汪汪,回想着与父母依依惜别的情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老伴儿是矿务局中学初68届的(基本就是小学毕业),当时刚刚17岁的她,就是这样懵懵懂懂地跟着她们二十来个同学,一起被送到离镇上十几里远的一个小山村。队里一个工合1毛多钱,女生干一天农活6分工、只能挣8分钱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那些找各种借口、拖着不想下去的学生,就成了要动员的重点。学校老师、居委会大妈、父母单位的领导,不厌其烦、轮番到家里去做工作。实在不听劝,就告知要停止供应口粮,不然就停发父母的工资。最后,除了有重病或者残疾不能参加劳动的,其他人全部都下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受到毛主席多次接见、最具革命闯劲、曾经呼风唤雨的“红卫兵”,而今,却成了需要接受“再教育”的知青。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起起落落也有点太大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实话,自觉自愿下乡的是少数,多数人是属于不得不去的无奈。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争着抢着要返城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知青的年龄大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下乡的环境不同,所以对乡下生活的体会也不尽相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通过各种关系走后门安置在市区蔬菜队的知青,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离家近、收入高、吃商品粮,不但自己吃菜不用花钱,还可以给家里买便宜菜。不过,这毕竟是少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多数知青的日子都比较苦,特别是分配到交通不便的深山沟的那些同学。十七八岁、远离父母,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山村,那种失落、无助的感觉可想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刚下乡的时候,国家供应六个月商品粮,知青们吃大锅饭。有些生产队的知青年龄比较小,根本不知道计划,敞开肚皮只管吃,一个月的口粮二十来天就吃光了;没办法,只好请假回家去蹭饭,等下个月的口粮买来了,再回来上工。他们很难适应农村冒着严寒酷暑、高强度的艰苦劳动,难免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高三的同学年龄比较大,考虑的周全,吃饭记账、节约归己,就不存在问题。为了给社员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在村里立足,我们干活都非常卖力。参加生产队给公社粮站装卸粮食,扛着180斤的粮包还要上桥板,汗流浃背,压得喘不过气儿,我们硬是挺了过来。评工分的时候,我们三个全是10分工,成为了村里的壮劳力!</b></p> <p class="ql-block">知青故事<a href="https://www.meipian.cn/le24skz"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被诅咒的爱》第28章:大明生妒忌 周寒又遇险</a></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注: 我们陕西省铜川市的知青朋友,前两年建了一个知青群。许多朋友写了那段生活的回忆录。我把这些编辑在了一起,搞了一个《知青夜话》,对知青生活做了一个全景式、多角度的展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去看《知青夜话》。谢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73ehcoh"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被诅咒的爱》 第一章:跳入黄河难洗清</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reuox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知青上山下乡是无奈之举</a><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wh2d4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知青下乡 村民无奈</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359tsi"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知青最应感恩的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6zlwt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五)知青下乡的得与失</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