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湿地块机械化作业技术

“秸”尽所能

机具的选择与调整改造<br><br>对于长时间浸水且呈泥泞状态(土壤含水量饱和)的农田,轮式农业机械作业时易发生陷机和破坏耕层土壤结构,优先选用履带式农业机械,可有效减少接地压力,对过湿地块适应性好,也可更早开展作业。如不具备条件,亦可将轮式农业机械改造为半履带式农业机械(将驱动轮更换为三角履带),或加装一对驱动轮胎,增加接地面积。采用履带式拖拉机作业时,应根据地块情况对履带张紧程度进行调整,泥泞地块适当调紧一些,干燥地块适当调松,以提高机具通过能力、减少履带磨损。 <br><br><br><br>  应急抢收过湿地块玉米时,可通过调整改造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注意调整滚筒转速、凹板间隙等工作参数,并更换玉米专用割台或在割台加装接穗板。应急抢种小麦时,宜采用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或免耕播种机,以减少作业环节,避免重复进地破坏土壤;宜采用电控驱动播种,可有效降低地轮打滑造成的播种不均;此外,还可增加覆土弥合疏松表土装置。 <br><br><br>作业技术要点 <br><br>作业前,仔细观察地块泥泞程度,针对性地采取作业措施。作业时,应降低作业速度,避免急进、急退,做到匀速作业;转弯调头应缓慢,避免在同一位置多次转弯调头;如遇机具打滑、下陷、倾斜等情况,应及时停车处理。收获作业时,应及时卸粮,尽量减轻整机重量。收获作业同步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时,应注意观察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如不满足生产需求可适时开展二次秸秆还田作业。小麦播种时,应尽量将前茬作物秸秆离田处理;应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如实际播种期迟于最晚适宜播期,应根据种植经验并结合晚播天数适当加大播量;作业时,应适当浅播,并注意机具行走对播种作业质量影响;行走速度不宜超过5公里/小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