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好友 姜丽女儿济南婚庆 顺游风景名胜(之二)

洪波轻浪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济南 游完了 豹突泉和大明湖后第二天好友姜丽的女儿、新娘程语乔安排了专车载着我们又去了 曲阜孔庙、孔府景点旅游。这座孔庙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 ,也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家的表征 ,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 以及艺术价值 而闻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孔庙始建于周朝 完成于明清时期 占地14万㎡ ,三路布局,九进庭院,左右对称排列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孔庙外墙"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 曲阜城的 正南门,针对孔庙 。"万仞宫墙",语出子贡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不见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建立城墙的最初目的 是护卫孔府孔庙 ,所以正南门建设成瓮城结构。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 的一部分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金声玉振,绍往开来。是位于孔庙外的石坊,建于明朝嘉靖17年 。该石坊为三间四柱 式,顶部饰有莲花宝座 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金声玉振"四个大字 是明朝嘉靖十七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是进孔庙的起点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棂星门,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癸祀灵星,设灵心门 ,是说尊孔如同尊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全为石质结构 。"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 阴阳汇合之气 ,所以"太和"也就是"道"。"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是万物生长之根本 。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 最精华的一面 ,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至圣庙"是皇帝给孔子的封号 。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 对孔子也不断 追溢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至圣庙"三个字 ,是篆书,是"秦篆"但孔子的学说在秦朝 当时没有受到重用 ,却在汉朝 独尊儒术之后,渐渐成为历代正统思想。 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其中有诸多的精华 ,也有不少糟粕,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圣时门是曲阜孔庙的正门,始建于 明永乐十三年,清世宗于雍正八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据《孟子》记载"孔子,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说圣人之中孔子是识时务之圣人 。明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色的墙皮 ,券内是杏黄色的墙里 ,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过圣时门 ,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 ,古柏森森,绿荫匝地 ,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 ,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甚为壮观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始建于明洪武十年,为当时孔庙大门。"弘道"为清世宗 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命名並写匾额。门下有 元碑两块 ,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 ,是1966年 移入孔庙保管的 。在南宋时期, 这里是一片桃林 ,还留下一个反映朱熹小时勤学苦练的 《半亩方糖 二度桃 》的传奇故事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正门,清朝进行了重建 ,"大中门"三个字 由乾隆皇帝 题写。大中门面扩五间,是单檐歇山顶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现在我们看到的成化碑是孔庙中最著名的一块 ,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所立。成化碑的正楷字写的好 ,规范化,标准化,精湛吸引人, 字体笔法有"著称于进"的评语 。成化碑对孔子的评价最高 。有了孔子之道 理和办法,就能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不然就会乱套 。《成化碑》通高7. 7m 宽2. 2m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成化碑由一乌龟驮着。《乌龟学名 赑屃(bⅰxⅰ)》这种类型 石碑在我国到处可见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明诏旨碑乃是明朝朱元璋在沂山东镇庙碑林立下的碑。此碑位于大殿古祭台东约四米御碑亭内,用料为石灰石,由碑首、碑身、与碑座榫铆连接。整碑通高6.8米,宽2.2米,,厚0.34米,可见其刻立规格等级之高。《大明诏旨》碑额题“大明诏旨”四字,篆书,字高30.5厘米,宽22厘米,阳刻。碑身正文为正楷大字,阴刻,碑文竖排19行,539字,每字高7.5厘米,宽6.2厘米。《大明诏旨》碑可以说是“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碑,宣扬的是朱元璋不同于前代统治者的祭神主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孔庙洪武碑是中国古代 一尊纪念孔子的石碑,是明代洪武年间所立 ,碑高5.3米宽2.2米,厚58厘米碑文文字通顺 ,意蕴深远,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此碑并非专为孔庙,孔子而立 ,其碑文内容是明朝洪武三年六月初六 明太祖朱元璋所下关于"诏定岳镇,海渎,城隍诸神号"的圣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孔庙中的碑石很多 ,其中的姜君墓表碑,冯氏宗派碑,问礼故址碑等等也是现代移入孔庙保管的 ,根据现代资料 总说孔庙有 碑刻一千多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杏坛相传为孔子授业讲学之处 。也就是道家所指修炼之所 。孔子第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 ,将正殿后移 ,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在孔庙大成殿前面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先师手植桧位于孔庙大成门北 ,树龄300年 树高19m 胸围2 .2m 冠幅东西11m南北10m,挺拔高耸,青苍翠色此古桧相传为孔子所植,历经数次枯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按照古今尺推算 ,孔子身高1. 9m左右 ,魁梧健壮,威严中显出人德 ,严厉中露出慈祥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孔子大成殿是过去官员和读书人祭祀孔子的处所,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 ,以曲阜大成殿最为有名 。也是孔庙的核心殿堂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不断褒扬,孔子逐渐由一个学者衍变为一个神祗。1989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 孔子诞辰日建成三间转五的孔子大成殿一座 ,面阔五间 ,进深三间 ,殿高24.8m,阔45.8m,深24.9m是单檐歇山顶,上覆灰板瓦和简瓦。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 三个贴金大字。正脊两端饰有龙吻,中脊,置有火球宝瓶,高有1米 ,面饰二龙戏珠。出檐斗拱,幽雅壮秀,转角斗拱角昂两挑,且施彩绘。八架重梁,分别叠架, 平梁上用瓜柱,叉手。竖柱四列,每道六根,排列规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衔笔题写。 颁定为阙里孔庙及天下文庙中大成殿予以悬挂 ,以昭示后人 铭记孔子 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中国人崇拜圣人 但并不认为圣人是高不可及的 人孟子说过 :"人皆可以至尧舜。"超凡入圣,把握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儒家的积极性所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另外还有寝殿,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 亓官氏的专祠,孔子带一群学生周游列国 ,从而照顾孔子家庭 ,养育孩子就是由孔夫人一人承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圣迹殿。圣迹殿内,迎面是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 字下正中为唐代武道子画的 孔子像,左边是晋代顾恺之画的 "先圣画像 "最能表现孔子的神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成殿内 金柱上悬清高宗书对联一副。"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 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成殿外金柱上悬清世宗书"出类拢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对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成殿外金柱上悬清世宗书"出类拢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对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城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m ,径长0. 8m 。两山及后檐的18根 八棱石柱均为云龙浅雕。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 龙的总数 共1296条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 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珑剔透 ,龙恣栩栩如生, 无一雷同, 堪称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我们参观孔庙 时,正逢祭孔大典表演开始,我们有幸参观了 这场表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祭孔大典,是一种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的庙堂祭祀乐舞。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点击可以观看视频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由作者拍摄的 我们团队本次参观孔庙 全体人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成殿四周 廊下环立的二十八根雕龙石柱,每个到此的游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抚摸一下 龙头,据说可以沾点喜气 ,保你一生平平安安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曲阜孔庙内的勾心斗角是指孔庙内的建筑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最早,“钩心斗角”是比喻建筑的,形容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而发展到现代,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作贬义词,表示各用心机、相互排挤、明争暗斗。然而,在曲阜孔庙欣赏古建筑美学时,也可以领略到这种勾心斗角建筑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孔庙中除了建筑气势雄伟 之外 还有一群古树 ,据悉,孔庙里有百年以上的古树 近千棵,有的已被风霜雕刻成秃树枯枝,他的姿态犹如风中之舞 展现着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力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孔庙中还有一棵龙树 ,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是清乾隆皇帝 来曲阜祭拜孔子时 ,步行而走 ,累了 靠在这棵树下休息 ,这棵树因沾染了龙气而长出了龙形树纹,古称"龙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游玩了孔庙后 我们又来到了 紧挨着孔庙的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号称"天下第一家",仅次于明清皇宫的院落 。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工作 居住合二为一的建筑群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孔府最早建于西汉 ,初建 规模很小 ,后经历代不断扩建 ,现有楼,房,厅,堂四百八十余间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孔府主要分三部分 ——前厅中居和后院 。前厅为官衙是衍圣公的办公场所,中居即内宅,是衍圣公及家属起居活动之所 ,房间内陈列着当年的生活用品 。最后一经是后花园 ,亭台游廊,假山鱼池一应俱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竖匾"圣人之门"为孔府的二门 ,雕梁画栋 都显示出建筑的高贵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二门外就可以看到这座小巧玲珑 的屏门——重光门,他孤零零地伫立在路中 ,但恰是孔府的 重中之重,只有在帝王大典或迎接圣旨,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 才能打开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继续前行, 是位于第四进院落的"红萼轩"建于清乾隆年间,是衍圣公读书, 写字, 作画之处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六代含饴"匾悬挂于孔府三明堂间正上方 ,匾正上方镶金字"乾隆玉玺"大印,此匾是乾隆御赐 。乾隆22年 ,皇帝第四次 来阙里朝圣,因看到孔府六世同堂,,人丁兴旺 ,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饴糖一样甘甜 。遂赐此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衍圣公府的衙署和内宅之间,有一道门隔开 ,此门称内宅门 ,是衍圣公进出的必经之路 。为了让人警醒,在宅与衙分界处的内宅门里 ,有一堵照壁,上面雕刻着一副特殊的彩色 壁画,这就是著名的孔氏《戒贪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缸为孔府"吉祥缸",因为古建筑大多数是用木材 ,很容易发生火灾 ,孔府也在多处摆放了储水的吉祥缸,用以予防火災的发生及发生火災后灭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此匾悬挂与孔府前上房,这里是孔府 主人接待 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 ,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 主要场所。此匾是民国年间曲阜临县士绅联合赠给孔令贻夫人陶氏,感念他在军阀混战时,送酒肉给宿营驻军,要求驻軍不要干扰 乡民,使附近百姓免受了一场战争劫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孔府客厅 悬挂的各种字画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孔府中制印的作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孔府皮影戏,在孔府皮影剧场 演出,每天演4场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孔府的后花园中 有一颗神奇的柏树 。据说这棵树四百年前 被雷劈成五瓣,二百年后 中间竟长出一棵槐树 ,称"五柏抱槐"。事实的真相是 :这五棵柏树四百年前就是一棵大树 ,在一次雷雨中 被雷电一劈为五,但却没有死亡 ,都存活过来了。更为神奇的是:二百年前 有一颗槐树的种子 落在五棵柏树中间的土壤上 ,生长出了一棵槐树 ,至今也有三四百年历史 ,这样所造成自然的现象 ,被我们赋予了很多人文情怀 ,这就是"五柏抱槐",的传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当年衍圣公工作之余,在此修身养性 ,饱读诗书,环境清幽雅致 ,也很惬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行走在孔府,楼,房,厅,堂高低错落,廊、榭、台、阁井井有条。静谧庄重的气氛让人时时有种 穿越时光的错觉 ,有时在千百岁古树的树荫下走过 ,在光影斑驳的青砖墙旁经过,别有韵味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孔庙孔府的遊览到此结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谢谢收看 !</b></p>